羊寄生虫病的诊断
1临床症状
现有一个羊场的羊群普遍出现消瘦、贫血和水肿症状并陆续出现死亡。
疑似寄生虫感染,利用病羊粪便检查寄生虫。
2粪便检查概述
粪便检查是蠕虫病生前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为绝大多数的寄生性蠕虫都是寄生在消化道内的,所以它们产生的卵、幼虫或节片也都是随着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的。
故将粪便经过一定处理后再在肉眼下观察或者镜检即可发现虫体或虫卵。
粪便检查不仅对寄生在消化道的蠕虫有诊断价值,就是对寄生在肝脏、胰脏的蠕虫和寄生在呼吸道的蠕虫也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因为它们的产生的卵也会随着胆汁、痰液进入到消化道。
粪检当然不是寄生虫病诊断的唯一方法,因为我们还可以采用血清学和免疫学等方法来诊断寄生虫病。
3诊断方法及器材
方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
器材:双目显微镜、带虫卵的羊粪、待检羊粪适量、玻片、盖玻片
4操作步骤
4.1饱和盐水漂浮法
4.1.1原理:应用比重较虫卵大的溶液作为漂浮液,使虫卵或卵囊等漂浮于液体表面,以便于我们收集。
4.1.2步骤:(1)制备饱和盐水:将食盐加入正在沸腾的开水中,边加入食盐边进行搅拌,一直到不再溶解并生成沉淀为止(1L水大约可溶解400g盐)。
将制备好的饱和盐水冷却后,过滤备用。
(2)取粪样(5-10g)置于容器内--加少量的饱和盐水--搅拌成糊状--再加盐水,搅拌均匀--过滤--静置(30-40分钟)用铁丝圈沾取粪液上浮膜--镜检。
图1 饱和盐水漂浮法步骤
将制备好的粪液倒入试管中,再用吸管吸取粪液加满,并使之凸出瓶口,加上盖玻片,静置之不理15-20分钟,垂直取下盖玻片置于玻片上,进行镜检。
4.2水洗沉淀法
4.2.1原理:寄生虫虫卵的比重比水重,可自然沉于水底。
因此可利用自然沉淀的方法,将虫卵集中于水底便于检查。
沉淀法多用于比重较大的虫卵如吸虫卵和棘头虫卵的检查。
4.2.2步骤
取样(10-50g)-置于容器内-先加少量的清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水(20-30倍)-搅拌均匀-过滤(40-60目)-将制备好的粪液置于容器内-加满水-静置(20-30分钟)-倒去上清液(约2∕3)-再加水-搅拌-静置(随着粪液逐渐变稀,静置的时间可以相对缩短,但不能少于5分钟上)-反复操作至液体透明为此-倒去上清液,留下少量的水-吸取沉淀物镜检(所取的沉渣不能太浓,否则在镜检时视野模糊)。
图2 水洗沉淀法步骤
5实验结果
5.1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时,视野中出现线虫卵如图:
图3 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结果
5.2 水洗沉淀法:视野中未发现虫卵
综上所述,该羊场的羊可能感染线虫
6可行措施
6.1治疗药物
(1)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溶水灌服,也可配成5%的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
(2)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口服。
(3)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1毫克,口服;0.1-0.2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效果极好.
6.2防制措施
(1)计划性驱虫:可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资料作出规划,一般春秋季各进行一次驱虫。
(2)放牧和饮水卫生:应避免在低湿的地方放牧;不要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尽量避开幼虫活动的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禁饮低洼地区的积水或死水。
(3)加强粪便管理,将粪便集中在适当地点进行生物热处理,消灭虫卵和幼虫。
7讨论
7.1 实验注意事项
(1)所采的粪样要新鲜,最好是刚拉出来的或从直肠中直接掏取的粪便。
(2)操作直接涂片法时,所制的片子不能太干燥,否则视野不清晰;取另一个粪样时不能用同一条牙签,以免交叉污染。
同样道理,在用铁丝圈沾取另一个粪样时,要将铁丝圈高温烧毒。
(3)镜检时,所看的视野要有一定顺序地移动,以免漏检视野,造成诊断失误。
(4)注意爱护公物,特别是显微镜、玻璃器皿,对沾在上面盐水要及时查去,以免损坏显微镜;各组所使用用具和桌子要清洗干净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7.2两种检查方法比较
(1)饱和盐水漂浮法:
优点:操作简便,特别是对大多数的线虫卵及球虫卵囊等比重较轻的虫卵,本办法具有特别的效果,检出率很高。
因此,在兽医预防和诊断的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缺点:对比重较大的虫卵(如吸虫卵、棘头虫卵)检出的效果很差。
(2)水洗沉淀法
优点:多适用于检查吸虫卵、棘头虫卵和绦虫节片,特别是在同一种粪样收集量较多的时候,多采用该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
缺点:对比重较小的虫卵检出率则非常低,如线虫、球虫卵囊等。
7.2 线虫概述
线虫卵大多数是卵生的。
由于线虫的种类很多,所以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差别很大。
但绝大多数的虫卵都是呈椭圆形的,外形对称,卵膜平滑,少数有结节或凹凸不平。
一般都由3-4层膜组成,卵壳内有卵细胞。
绝大多数是无色透明的、少数是黑褐色的、棕褐色的。
由于虫体的前端刺入胃肠粘膜,造成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炎和出血,除上述机械性刺激外,虫体可以分泌一种特殊的毒素,防止血液凝固,致使血液由粘膜损伤处大量流失,这种现象在捻转血矛线虫表现得更为突出。
有些虫体分泌的毒素,经羊体吸收后,可导致羊体血液再生机能的破坏或引起溶血而造成贫血。
有的虫体毒素还可干扰羊体消化液的分泌、胃肠的蠕动和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
谢,使胃肠机能发生紊乱,妨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病羊呈现营养不良和一系列症状。
山羊消化道线虫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为直接发育,称土源性线虫。
它们的生活史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即圆形线虫型、钩虫型和毛首线虫型。
(1)圆形线虫型。
雌雄虫在消化道内交配产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从卵内孵化出第一期幼虫,脱二次皮变为第三期幼虫(感染性幼虫)。
感染性幼虫对外界的不利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在上壤和牧草上爬动。
清晨、傍晚、雨天和雾天多爬到牧草上,当羊随同牧草吞食感染性幼虫而获得感染。
幼虫在终末宿主体内或移行,或不移行,而发育为成虫。
(2)钩虫型。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在外界发育为第一期幼虫,孵化后,经两次脱皮变为感染性幼虫。
感染性幼虫能在土壤和牧草上活动,主要是通过终末宿主的皮肤感染,随血流到肺,其后出肺泡,沿气管到咽,又随粘液一起咽下,到小肠发育为成虫,也能经口感染。
(3)毛首线虫型。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在粪便和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宿主吞食到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在大肠内发育为成虫。
组长:陈梦柔20110692 动检11-1
组员:雷彩霞20110690 动检11-1
吴晓雲20110693 动检11-1
陈克勤20110694 动检11-1
杜丽静20110681 动检11-1
白洁霞20110722 动检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