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对汇率的相互关系
汇率变化的规律是受国际收支的状况和通货膨胀所制约,因而它们是决定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汇率政策只能起从属作用,即助长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
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里仅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影响角度作一简要
分析。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的一切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的总结。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该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该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运行。
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
由某项经济交易(如出口)或资本交易(如外国人对本国的投资)引起了外汇的收入。
由于外汇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国市场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投入国内流通。
这就形成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
而由于某项经济交易(如进口)或资本交易(到国外投资)则引起了外汇支出。
因要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方能满足各自的经济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便产生了对外汇的需要。
把这些交易综合起来,全部记入国际收支统计表中,便构成了一国的外汇收支状况。
如果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则外汇的供应量增大;如果外汇支出大于收入,则对外汇的需求量增大。
外汇供应量增大,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下降,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上升;当外汇需求量增大时,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上涨,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下跌。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将导致其本币汇率的波动。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的一切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的总结。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该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该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运行。
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
由某项经济交易(如出口)或资本交易(如外国人对本国的投资)引起了外汇的收入。
由于外汇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国市场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投入国内流通。
这就形成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
而由于某项经济交易(如进口)或资本交易(到国外投资)则引起了外汇支出。
因要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方能满足各自的经济需要,在外汇
市场上便产生了对外汇的需要。
把这些交易综合起来,全部记入国际收支统计表中,便构成了一国的外汇收支状况。
如果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则外汇的供应量增大;如果外汇支出大于收入,则对外汇的需求量增大。
外汇供应量增大,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下降,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上升;当外汇需求量增大时,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上涨,本币的
价值就相应的下跌。
汇率变动会对国际收支产生什么影响?
(1)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
贬值以后,贬值国出口的外币价格下跌,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上升,所以出口增加。
同时,其进口商品的本国货币价格上升,这会抑制贬值国对这些进口商品的需求,所以进口减少。
总之,贬值有利于一国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改善一国贸易收支地位。
这是贬值最重要的经济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货币对外交换比例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但是,这里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时滞”问题。
是指在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以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马上增加,从而一国的出口量不会马上扩大。
这样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出口收入反而会减少,同时,进口量也不会马上减少,但是,所支付的外汇数量会立即增加。
所以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贸易收支情况不会立即改善,反而会趋于恶化。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进出口数量
会逐步发生变动,贸易收支会好转。
这叫做贬值的“J曲线效应”。
2.“弹性问题”。
在贬值以后,经过一段时间,一国商品出口的数量是有增加,但同时由于这些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了,因此随着出口数量的增加,其出口所得到的外汇收入却不一定增加,这样,在贬值以后,出口增加一定要达到相当程度,才有可能抵销和超过外币价格下跌的损失。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对贬值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状况:贬值国的出口能否大量增加,取决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即由其价格涨跌而导致的需求增加的程度。
另一方面,在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需求会减少。
但是减少的程度,也要看其需求弹性。
因此把这二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一般认为,贬值能否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决定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大于1,则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这就是所谓“马歇尔----兰纳条件”。
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将有助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
(2)对资本项目的影响
贬值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取决于利润和风险情况。
不过贬值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上升,因此有利于外国到贬值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但对短期资本流动来说,其影响则是不利的。
贬值以后,以贬值国货币为面额的金融资产的相对价值也就下跌。
本国银行的非居民存款或非居民对该国国库券及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也会缩减和抽出,以防损失。
并且由于贬值,对该国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的预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会打破所谓“利息平价关系”,激起大量资金为谋取套汇套利利益而流向国外,同时,贬值会造成一种通货膨账预期,即人们预计该国货币的对外汇率进一步下跌,从而造成投机性资本的外流。
(3)对国内物价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贬值对国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其国内物价和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其国内生产结构和整个国内经济状况的影响。
1.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物价用贬值国的本国货币表示会上升。
这会引起用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上升,进而推动与进口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价格上涨。
如果该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很小,也就是说这些进口品是贬值国所必须进口的,本国无法依靠国内的力量来满足对这类商品的需求,或没有其他的替代品,那么在进口物价及相关产品的物价上升而需求又不下降的情况,会推动贬值国国内消费物价水平上升。
2.由于物价普遍上升,人们手中所持有的现金余额的实际价值下跌,因此就须增加现金持有额,才能维持原来的实际需要水平,这导致社会各界的实际支出将减少。
而随着人们手中持有的现金增加,一方面对金融投资的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手中持有的现金,人们须把原先拥有的金融资产换成现金,这会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就会导致国内利率上升。
而国内利率的上升,又会限制贬值国国内的货币量的增加。
3.在贬值过程中,用进口原料加工的产品和同进口品相类似的商品的价格会首先上升。
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的利润会迅速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不可能跟着增加,这就导致一种收入再分配过程。
4.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企业主的收入增加,而他们的储蓄倾向较高,所以从整体上说,国内支出水平将降低。
而且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物价的上升,工资水平也会上升。
这时会产生一种“货币幻觉”现象,即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增加了,因而把他们认为是增加了的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进行储蓄,这会减少实际支出,从而也会影响到国内商品的需求及物价。
5.贬值以后,由于出口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提高,出口扩大,出口产品生产业的利润增加,将促使其他产业改为从事出口产品制造,资金亦会由其他行业流向出口产品制造业。
而利润的上升,也会使工资上升,这样由于出口产品生产厂的工资较高,引起劳动力的移动,出口方
面的产业趋于繁荣。
另一方面,贬值后,进口商品成本增加,其销售价格上升,对原来进口的一部分需求,将转向贬值国的国内产品,同时国内产品对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也提高了,因此,内销产品行业也将会繁荣。
因此,货币的贬值,还会深刻影响到一国的生产结构。
综上所述,汇率的变动,可以对一国的进出口、一国的生产结构、一国的收入再分配、一国的利率和货币供应等状况,以及一国的消费水平,都产生重要影响。
汇率变动的这种独特性质,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这些国家国内金融体系很不发达,要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国内经济,往往要受到很大阻碍。
所以,这些国家经常利用汇率政策来达到国内经济的目标。
这种做法除了可以达到同货币政策大体相同的效果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好处,这就是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的,短期内就可收到效果。
这种短期“冲击”,可以抵销其他力量的作用,从而使政策更加有效。
而汇率变动对国内货币收入状况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悄悄发生作用的、不易引起社会动荡。
因此,汇率变动作用虽大,却又不太引起注意,所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汇率变化有其独特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