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农业物流地理学习目标: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粮食作物农业物流的概念和特点中国农业物流的现状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中国种植业分布中国主要林区分布中国畜牧业分布中国渔业经济分布经济作物中国畜牧业生产基地中国渔业资源引例:国通物流欲借陈村东风辐射珠三角广东国通物流城于2005年8月8日开业,作为佛山首个农业物流基地,国通物流城配备首个农产品熏蒸区,并具有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简单加工、信息处理、进出口贸易、检测、商品展示、集中报关等功能。
物流城位于顺德区陈村石洲路段,这意味着陈村以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多了一条便捷途径。
陈村镇拥有陈村花卉世界这一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国通物流城与陈村花卉世界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能够有效借助陈村花卉世界的品牌促进发展。
近年来,陈村花卉世界平均每年有1.5万个集装箱农产品出口,而且出口量每年都在增长。
国通物流城已经盯住了这1.5万个集装箱的出口量,争取承接陈村花卉世界的物流业务。
佛山地区现代物流起步较晚,鲜有本地强有力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主导市场,为第三方物流投资获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通物流城的建立关键在于市场分工的细化,有针对性地推出服务。
国通物流城内设有公共保税仓库和监管仓库各一个,它充分发展海陆空联动,以货车接驳远洋航班或飞机航班。
例如,国际货物进出物流中心按不同目的港进行分拆,按同一目的港进行集拼,换装其他国际航行船舶运往第三国或地区的指定口岸,或转运到境内其他港口。
物流城与广州南沙港、深圳盐田码头、蛇口码头频繁接触,以后可能推出一些组合服务,并给予客户一定优惠。
思考:1.作为佛山首个农业物流基地,广东国通物流城具备什么特色?2.广东国通物流城为中国农业物流发展提供了什么借鉴?第一节物流与农业一、农业物流的概念和特点1.农业的概念农业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即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广义的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和生物的生活机能,经过人工种植、培育、饲养等生产活动,以获得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部门,也即通常所说的“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2.农业物流的概念和类型农业物流概念:是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控制的过程。
类型:根据农业物流的流体对象,农业物流可分为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根据农业生产的主要过程和物质转移,农业物流可以分为农业产前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农产品流通物流、农业废弃物流。
3.农业物流的特点(1)农业物流涉及面广、量大;(2)农业物流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3)保值是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核心。
4.农业与物流的关系目前中国农业生产过程大致分为:产前准备、产中管理、产后加工、商业流通和最终消费等五个大的环节。
如果把这五个环节作为整体来看,就形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链状结构。
在中国农业生产链状结构的各环节和节点中,农业物流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它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状况与水平。
二、中国农业物流的现状1.农业物流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2.农业物流的基础投入不足3.农业物流市场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4.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5.农业物流成本偏高6.农业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7.农业物流观念缺乏,认识浅薄8.农业物流的法制环境不完善三、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物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深刻认识到农业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物流发展机制,才能真正引导中国农业未来的前进方向。
1.可以提高农业产品商品生产的市场反应速度;2.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3.大大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农业物流成本;4. 通过专业化物流增值服务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节种植业一、粮食作物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其中,农作物是在耕地上人工种植的、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为目的的草本植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种。
粮食作物,亦可称为食用作物,是谷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统称。
其产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
1.中国粮食生产发展(1)1949—1958年:粮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阶段。
(2)1958—1978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阶段。
(3)1978—1993年:粮食生产超常增长到缓慢增长阶段。
(4)1993—1996年:粮食生产平稳转机阶段。
(5)1996—2005年:自1998年起,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2004年和2005年粮食连续两年增长,增长总量超过0.5亿吨,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纪录。
粮食生产出现了重大转机。
2.中国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其特点不同的粮食作物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以下特点:(1)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同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绿肥)进行复种轮作,实行一年两熟或三熟制,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95%。
(2)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在其偏南的冬麦区主要和夏作(玉米、谷子、大豆、绿肥)轮作,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50%,在其偏北的春麦区主要同糜子、谷子、马铃薯、玉米、豌豆等轮作,以一年一熟为主,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15%。
(3)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为主和小麦轮作,基本上实行一年一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低于100%。
(4)西部青藏高寒山区:以青稞、豌豆、春麦为主,实行轮歇轮作,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95%。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主要包括:(1)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2)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3)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3.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中国粮食作物以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为主,其中又以稻谷、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三者合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
(一)稻谷全国90%以上的稻谷集中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
按自然条件和稻谷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生产区。
华南双季稻区。
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
云贵高原稻谷区。
四川盆地丘陵稻谷区(二)小麦(1)春小麦种植区:全国有14省、市、区种植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占全国春小麦面积的85%以上。
(2)冬小麦种植区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冬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小麦的70%左右,大都和玉米、甘薯、高粱、谷子、大豆等轮作,多实行二年三熟,部分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
淮河秦岭以南属南方冬麦区,大部地区实行麦稻两熟制或麦稻稻、麦豆稻等三熟制。
但长江以南、湖南以东各省区小麦种植很少,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三)玉米玉米的主要集中栽培区是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经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至滇西南,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0%左右,其中东北多于西南。
(四)高粱高粱出口主要是通过北方环渤海港口,如营口、锦州、大连和天津各港。
其中,东北的辽宁和吉林两省高粱出口量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90%左右。
(五)谷子谷子耐旱性强,在中国分布极其广泛,几乎全国都有种植,但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30°~48°、东经108°~130°地区。
从淮河以北到黑龙江的广大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六)大豆大豆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的沈阳—哈尔滨—克山铁路两侧平原地带,松花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鲁西南、豫东、冀东北及晋西北和苏皖两省淮北地区,大豆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6%和80%。
(七)薯类作物以甘薯为主,约占薯类面积的80%。
其次为马铃薯和少量木薯。
1990年全国薯类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总计的8%和6.1%。
甘薯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四川盆地最多。
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以夏秋薯为主,华南沿海以秋冬薯为主,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以春薯为主。
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
木薯集中分布在南岭以南的两广、滇南。
第三节经济作物1.概述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
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
按其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
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2.中国经济作物及其分布(一)棉花中国棉花种植分布在北纬19°~45°,东经76°~125°范围内。
中国五大商品棉基地分别是: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
(二)油料作物目前中国主要有五大油料作物,即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和胡麻等。
(三)糖料作物(1)甘蔗主要分布在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四川盆地中南部。
两个重要主产区在广西和海南。
(2)甜菜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以东北地区松嫩平原为最大产区,其次为内蒙古河套及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等地区。
产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3个产区。
(四)茶叶茶叶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南方丘陵地区均有种植。
(五)烟叶中国种植的烟叶类型较多,其中。
河南、云南同是中国最大烤烟生产基地,再次为黔、桂、皖、湘等省区。
(六)蚕茧桑蚕茧以川、浙、苏、粤4省产量最多;柞蚕茧为中国特产,全国产量约有3/4产于辽宁省,其次为山东的胶东半岛和豫西等地。
(七)麻类作物黄麻主要分布于浙、粤、桂、川、皖、苏等省区;红麻种植区域辽阔,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东起台湾,西达新疆都有栽培。
(八)水果苹果约有54.43%产于鲁和辽;梨以冀、鲁、辽、苏等省最多;柑橘主产于川、浙、粤、桂、湘、闽等省区。
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以粤、桂、闽等省区为主产区。
(九)热带作物橡胶种植面积最大,其次为香茅、剑麻、椰子、腰果、胡椒、咖啡、油棕、南药等,分布于琼、粤、滇、桂、闽5省区的南部,尤以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最集中,是中国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第四节林业一、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1.中国森林资源现状总的说来,中国森林面积小,覆盖率低,资源数量少,地区分布不均,在世界上属于少林国家。
但中国的树林种类丰富,珍贵经济林木繁多。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列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