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物流地理-12

农业物流地理-12


3 林业物流经济地理
①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森林
面积共有19545万公顷,仅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 大和美国,居世界第五位。活立木蓄积量为145.54亿 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 但我国现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同国土面积相比是不对 称的。我国国土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森林面 积占地球森林面积的4%,2011年全国森林覆盖率为 20.36%,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23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产棉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总
产量1/3以上。
近期我国棉花生产的工作重点是使品种结构优化,
尤其是发展陆地长绒棉和中短绒棉生产。
主要产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
流域棉区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有花生、油菜籽、芝
麻、向日葵、胡麻、蓖麻等。
花生种植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
茶 叶
茶树原产于中国,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
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生产国。之后,直接或 间接将我国的茶籽、茶苗传入世界主要产茶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现今 的世界茶产地。 茶性喜湿润气候和微酸性土壤,耐阴性强,在我国中部至东南部普遍种 植。目前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 北茶区。
定,但总产量可观,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 世界第三位。
甘蔗只有在华南水热条件结合良好而且无霜
冻威胁的地区种植最适宜。因此,我国从21 世纪初开始重点建设桂中南、滇西南、粤西 三个甘蔗优势产区。
甜菜是一种喜温凉的作物,具有耐寒、耐旱、
耐盐碱的特性,需要充足的日照,适宜在长 城地区种植。
烟草
烟草原产北美,约400年前
第三章 农业物流地理
苏飞 旅游管理教研室
本章要点
1. 农业与物流 2. 种植业物流经济地理 3. 林业物流经济地理 4. 畜牧业物流经济地理 5. 渔业物流经济地理
1 农业与物流
1.1 农业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① 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即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 产部门。广义的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机能,经过人 工种植、培育、饲养等生产活动,以获得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部 门,也即通常所说的“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和渔业等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中国农业生产的链状结构
②农业物流的概念和类型
农业物流是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
的加工、储运、分销,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的 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 控制的过程。 农业物流种类:根据农业物流的流体对象,农业物流可分为农 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根据农业生产的主要过程和物 质转移,农业物流可以分为农业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农
太行山绿化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淮河、太湖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 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4 畜牧业物流经济地理
① 畜牧业概述



畜牧业的概念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畜牧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发展及转变
江苏、广东、湖北、四川等省份。从苏北经山东、 河南、河北到辽宁的大片沙土地和丘陵地区是最 大的花生生产和出口基地。
油菜对热量、土壤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条件的要
求不高,决定其地理分布的广泛性,而且既是油 料作物,又是养地作物。长江流域沿线分布比较 集中。
糖料作物
我国的糖料作物种植发展缓慢,生产不够稳
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经历过大饥荒时代,因此
选择最佳地理区位建设商品粮基地、稳定大量的 供应商品粮,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布 局中的重中之重。
全国粮食生产地理重心布局变化
近20多年来,我国商品粮成产与布局状况发生了重要
的变化:全国粮食生产地域中心出现由南向北、由东 向中的逐渐转移。
南方地区对外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迅速,产业转型升
产品流通物流和农业废弃物物流。
③ 我国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
农业物流涉及面广量大 农业物流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 保值是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核心
1.2 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
建立现代化农业物流体系是建设和完善高效农业社会
化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
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是促进农民重视农业管理和成
本核算的驱动力
我国小麦栽培遍及
全国,大体上可分 成三个不同生产区 域: 春小麦区 北方冬小麦区 南方冬小麦区
优质专用小麦带布局
目前我国正
在建设三个 专用小麦带:
黄淮海优质
强筋小麦带
长江下游优
质弱筋小麦 带
大兴安岭地
区优质强筋 小麦带
③ 玉米生产与分布
玉米是我国北方旱作
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区 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籽粒使用价值较高, 也是优良的精饲料。 绿色的茎叶是最有价 值的青贮饲料,穗轴 可作为猪的精饲料。
经济作物种植业的特点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渐提高 对生长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受价值规律影响,对市场依赖程度比较大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布局
中国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烟
叶、麻类、药材等,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14.1%。
中国经济作物地理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各省、
在亚热带地区主要栽培甘蔗、茶树、油桐、柑
橘等;
在温带地区多种植棉花、苹果、梨、葡萄,是
棉花及温带水果的集中产区;
在中温带地区以种植甜菜为主,是甜菜的主产
区。
主要经济作物布局——棉花
棉花的播种面积、经济价值均居我国经济作物首位。
棉花原产于亚热带,具有喜温、喜光、生长期长的
特点。我国植棉历史悠久,适宜植棉地区广泛。
市、自治区,生产规模较大的棉花、油料、糖 料等分布也很普遍,但地域差异明显:东部集 中了中国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是中 国棉花、油料、糖、烟叶、茶叶、蚕茧、麻类、 水果的主要产区。
中国经济作物的南北差异也很大:
在热带地区主要栽培橡胶、咖啡、可可、胡椒、
椰子、油棕、香蕉、龙眼、荔枝、菠萝和特种 药材等;
优质高油大豆生产和分布
⑤ 高粱生产与分布
高粱性喜温
暖,抗旱, 耐涝,按性 状和用途可 分为食用高 粱、糖用高 粱、帚用高 粱等类。
高粱在我国
栽培较广, 以东北各地 常量最多。
商品粮基地选址与建设
背景:近十年来,我国在册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
双双下滑,平均每年减少约100万公顷。主要原 因,在1995年以前是非农建设占地,以后则是由 于“生态退耕”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等。
饲养为主。
城郊牧业生产区:位于城镇郊区和工矿区周围。
③ 重点建设的牧业基地
三大牛奶优势产区
建设6个肉牛、肉羊优势产区 综合性牧业基地
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
5 渔业物流经济地理
发展渔业生产的意义
我国渔业发展概况 我国渔业资源
我国渔业生产分布
级较快,同时,大量耕地被占用。
黄淮海、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应用新技术以及改进耕
作制度和粮食作物结构,使粮食增产幅度提高,商品 率上升。 黄淮海、东北地区耕地较多。 西部地区因退耕还草而使粮食生产能力有所减少。
2.2 经济作物
概述: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
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根据其用途可分为: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油料作物(花生、 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 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 (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 (橡胶、椰子、油棕、剑麻)。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 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赖以生存的食物与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还 为轻纺工业、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 和渔业提供饲料。
中国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它 的稳定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 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处理种植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正确确定
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种植比例是合理利用土 地、加快发展农业重要条件。
② 我国畜牧业的分布
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历史和经济条件
等地区差异以及各地畜牧业生产的特点,在全国范 围内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畜牧业生产类型区: 牧区牧业区: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 农区牧业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 农牧交错带牧业区:地处农业区和牧区的接壤地带,以畜栏
水稻生产在我国布局很广,除少数高寒或水源缺乏的
干旱地区之外都有分布,但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方
少而分散的特点。
我国具体有四个

(三个)水稻分布 区: 长江流域水稻产区 华南双季稻产区 北方水稻分散产区 云贵高原稻区
② 小麦生产与分布
我国栽培的小麦绝
大部分是冬小麦, 与水稻、玉米、甘 薯、棉花等秋收作 物配合,可以提高 复种指数,增加粮 食总产。
② 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
a) 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且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天然林 多分布偏远。如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林木蓄 积量占全国的30%左右;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等高山地 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20%左右。 b) 我国四大林区 东北、内蒙古林区 西南林区 南方林区 神农架林区
③ 我国经济林布局(水果)
1993年起,我国水果产量据世界第一位。水果生产在
大农业中的地位上升,水果业成为仅次于粮食和蔬菜 的第三大产业。 水果品种主要有苹果、柑橘、梨、葡萄、香蕉、龙眼 、荔枝和菠萝等。 我国已经形成相应的果品生产体系及配套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