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单层衬砌结构设计
挪威
用作永久支护的普通 喷射砼 — — 0.5 1.0 2.0 —
山岭隧道
43
喷混凝土的初期强度
100 20 10 5.0 2.0 1.0 0.5 0.2 0.1 0 6 10 分 30 J3 J2 J1
EFNARC
抗压强度(N/mm2)
C B A
1
2
3
6 小时
9 12
24
山岭隧道
44
喷混凝土的初期强度
山岭隧道
变形或碎胀力; 原位不垮落,另一方面是限制围岩松动圈形 成过程中的有害变形。
山岭隧道
20
3、围岩松动圈稳定性判据 松动圈是地应力与围岩强度相互作用的结 果,它是一个综合指标。
松动圈越大,围岩收敛变形量越大、支护
越困难,反之则易。松动圈的大小反映了支护 的困难程度。 松动圈与有无支护关系不大 。
通过各混凝土层间径向和纵向上的抗滑移性,使得各混凝
土层形成共同承载体系。近似地,可以把单层衬砌结构看作 “组合梁”来分析其力学特性;复合式衬砌其结构类似于“叠 合梁”的力学行为。
山岭隧道
7
二、单层衬砌应用现状
山岭隧道
8
以色列海法市卡迈尔公路隧道
山岭隧道
9
以色列海法市卡迈尔公路隧道
山岭隧道
10
EFNARC
C40/50 C44/55 C48/60 40 50 44 55 48 80
山岭隧道
39
设计基准强度
挪威
抗压强度(N/mm2) 立方体试件的最小抗 压强度(N/mm2)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30 19.2
35 22.4
40 25.6
45
50
55
取样试件的最小抗压 强度(N/mm2)
山岭隧道
30
山岭隧道
31
预设计阶段单层衬砌隧道稳定性分级
山岭隧道
32
施工阶段单层衬砌隧道稳定性分级
山岭隧道
33
五、单层衬砌结构形式
山岭隧道
34
各级围岩单层衬砌支护机理及支护型式
稳定性分级 围岩稳定状态
I Ⅱ Ⅲ Ⅳ Ⅴ
极稳定 很稳定 稳定 较稳定 一般
VI Ⅶ Ⅷ Ⅸ
较不稳定 不稳定 很不稳定 极不稳定
(2)地质雷达探测法 地质雷达探测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 的广谱电磁技术。地质雷达通过记录电磁反射波信 号的强弱及到达时间来判定电性异常体的几何形态 和岩性特征,介质中的反射波形成雷达剖面,通过
异常体反射波的走时、振幅和相位特征来识别目标
体,便可推断介质结构。
山岭隧道
26
(2)地质雷达探测法 雷达测试围岩松动圈的基本原理是:围岩松动
28
四、单层衬砌围岩
稳定性分级
山岭隧道
29
根据对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评价及单层衬砌的作 用机理分析,在单层衬砌设计过程中,分两阶段
进行设计:即施工前的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修
正设计。 单层衬砌稳定性分级远期应该与国际接轨, 推荐采用为与Q系统相同的9级。根据我们的研究, 提出了两阶段单层衬砌隧道稳定性分级。
区定义为围岩松动圈;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围岩
松动圈支护理论”。 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围 岩松动圈分类方法以及围岩松动圈喷锚支护技术。
山岭隧道
19
2、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的立论 围岩松动圈是隧道开挖后客观和普遍存 在的;
支护对象为松动破裂发展中的岩石碎胀
支护的作用一方面是维护破裂的岩石在
单位 道路协会 铁道建设· 运输 设施 类别 喷混凝土 高品质喷混凝 土 喷混凝土 道路公团 高强度喷混凝 土 高强度纤维喷 混凝土 3小时抗压强 度(N/mm2) - 1.5 - 2 2
日本
24小时抗压强度 (N/mm2) 5 8 5 10 10山岭隧道ຫໍສະໝຸດ 42喷混凝土的初期强度
龄 期 1小时(N/mm2) 4小时(N/mm2) 6小时(N/mm2) 12小时(N/mm2) 1天(N/mm2) 7天(N/mm2) 用作永久支护的纤维 增强喷射砼 >0.5 >1.0 1.5 3.0 5.0 10.0
支护机理 支护型式 围岩自承 无需支护 构造支护 喷射混凝土 悬吊作用 局部锚杆+喷射混凝土 悬吊作用+壳体支护 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 悬吊作用+壳体支护 系统锚杆+合成纤维混凝土 锚杆组合拱支护+加强 系统锚杆+合成纤维喷混凝 型壳体支护 土+钢架 预支护+锚杆组合拱支 超前支护+系统锚杆+合成 护+加强型壳体支护 纤维喷混凝土+钢架 预支护+锚杆组合拱支 超前支护+系统锚杆+钢纤 护+加强型壳体支护 维喷混凝土+钢架 超前支护+系统锚杆+钢纤 预支护+锚杆组合拱支 维喷混凝土+钢架+模筑混 护+组合壳体支护 凝土 特殊设计
要求不小于0.70;采用平板加载试验(EFNARC)
确定韧度指标时,用作单层永久衬砌,相应于挠
度为25mm的变形能需达到700J。
山岭隧道
46
喷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粘结强度有两种:抗拉粘结强度与抗剪粘结 强度。抗拉粘结强度是衡量喷射混凝土在受到垂 直于结合界面上的拉应力时保持粘结的能力;而 抗剪粘结强度则是抵抗平行于结合面上作用力的 能力。
1~1.5 1.5~2 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 1.5×1.2 2~2.5 系统锚杆+合成纤维混凝土 1.2×1.2 系统锚杆+合成纤维喷混凝土+ 2.5~3 钢架 1.2×1.2 超前支护+系统锚杆+合成纤维 3~3.5 喷混凝土+钢架 1.0×1.2 超前支护+系统锚杆+钢纤维喷 4~5 混凝土+钢架 1.0×1.0
15cmΦ22 格栅1.2m 15cmΦ22 格栅1.0m 20cmΦ25 格栅0.8m
10 10 10 10
Ⅸ
超前支护+系统锚杆+钢纤维喷 4~5 35~40 混凝土+钢架+模筑混凝土 1.0×1.0 特殊设计
Φ25超 前锚杆 Φ42超 前导管 Φ50双 20cmΦ25 层超前 30 格栅0.6m 导管
瑞士的VEREINA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 的单层衬砌和用TBM施工的单层衬砌
山岭隧道
11
瑞士阿尔卑斯山的 旅游铁路车站隧道
山岭隧道
12
斯德哥尔摩地铁车 站和地铁换乘大厅
山岭隧道
13
芬兰赫尔辛基地铁区间及车站
山岭隧道
14
挪威Gjolasvik地下体育馆
地下酒窖
山岭隧道
15
成昆铁路布祖湾隧道
山岭隧道
0
s o u t h w e s t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山岭隧道》课程
第五章
支护结构设计
郑余朝
山岭隧道
西南交通大学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1
主要内容
荷载结构模式计算方法 地层结构模式计算方法 复合式衬砌结构设计 单层衬砌结构设计 TBM管片衬砌结构设计
最新的定义:取消防水板的前提下,洞室开挖
后立即喷射一层具有防水性能的混凝土,并根据围 岩级别设置必要的支护构件,如锚杆、钢拱架等, 然后根据耐久性及平整度的要求,再施作(喷射或 模筑)一层或多层混凝土,构成层间具有很强粘接
力并可充分传递剪力的支护体系。
山岭隧道
5
单层衬砌
山岭隧道
6
单层衬砌的承载机理
中国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4-2005)中对初期强度有这样的规 定,3h强度达到1.5MPa,24h强度达到 5.0MPa。
山岭隧道
45
纤维喷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38:2004) 对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韧性指标:作为围岩支护
和衬砌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其弯曲韧度比一般
山岭隧道
21
4、围岩松动圈分类
围岩类别 小松 动圈 中松 动圈 Ⅰ Ⅱ Ⅲ Ⅳ 大松 动圈 Ⅴ Ⅵ 分类名称 稳定围岩 较稳定围岩 一般围岩 一般不稳定围 岩(软岩) 不稳定围岩 (较软围岩) 极不稳定围岩 (极软围岩) 松动圈Lp (cm) 0~40 40~100 100~150 150~200 200~300 >300 支护机理及方法 喷射混凝土支护 锚杆悬吊理论喷层局部支护 锚杆悬吊理论喷层局部支护 锚杆组合拱理论,喷层、金属 网局部支护 锚杆组合拱理论,喷层、金属 网局部支护 待定
山岭隧道
35
单层衬砌支护形式
稳定性 分级 I Ⅱ Ⅲ Ⅳ Ⅴ VI Ⅶ Ⅷ
支护型式
无需支护 喷射混凝土 局部锚杆+喷射混凝土
锚杆
喷射混凝土 厚度 组成 5 素喷 5~8 素喷 8~15 素喷 15~20 20~25 25~30 30~35 35~40
钢架
超前 模筑
预留补 强空间 10 10 10 10 10
山岭隧道
47
喷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粘结的划分 作为受力支护结构
EFNARC
与既有混凝土间的粘结 与岩体之间的粘结 1.0MPa 0.5MPa
非结构性的防护
0.5MPa
0.1MPa
挪威规定: 粘结强度在0.2~1.8 MPa之间;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强度I、II级围岩不应 低于0.8MPa,III级围岩不应低于0.5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