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赛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研究摘要:本研究根据运动心理学中有关运动员赛前四种情绪状态的表现来制作问卷所需量表,运用访谈、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参加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径赛组的100名高水平运动员(男人63、女人37)进行调查,研究不同性别等级运动员在赛前心理状态的一些基本情况,特别是赛前三种焦虑: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对保证本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起到重大的作用。
本研究宗旨在找到调节赛前心理状态的方法,使运动员在赛前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关键词:径赛;径赛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焦虑状态1 前言随着中国径赛运动的向前,径赛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大增强,这不仅仅对运动员的运动技术、运动实力的较量,更是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较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如何控制好运动员竞赛心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应与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同步进行,心理训练和调控成为专业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在赛前运动的心理状态以运动心理焦虑表现最为突出,从研究发现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3方面。
对径赛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研究,旨在探究赛前最佳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运动员比赛能力。
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自身水平的发挥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关注到赛前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运动员赛前焦虑心理。
通过对径赛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研究与分析,初步认识到赛前焦虑状态可以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
在此基础上认识到赛前心理调控和心理训练的在赛前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着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挥程度。
体力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信心不足、遇事胆怯等,便不能使机体的潜在力量得以充分发挥。
从技术和战术来说,要在训练和比赛得到充分发挥,更需要进行赛前心理训练和调节控制,因为运动员必须能够根据临场情况的变化,当机立断地采取行动,这便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注意高度集中训练,而且还要有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的训练,适宜的情绪兴奋性和稳定性训练,意志果断、顽强性、自觉性等气质的训练等,心理能量发挥不好,即使身体、技术、战术水平较好,但在竞赛中稳定地取得好的成绩,不仅应具备身体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而且也要具备心理方面优势,只有具备上述两方面的优势,才能发挥运动员实力水平,达到以弱制强、出奇制胜之功效。
赛前心理调控和训练主要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储备,使其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效果及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参加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径赛组运动员,分别是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100米栏、110米栏、4×100米、4×400米,径赛各项目运动员。
2.2研究方法2.2.1文献研究法:查阅了数十篇中外文文献,获得运动心理学,体育生理学的相关资料。
2.2.2访谈法:向有关专家咨询,对本文的研究提供建议。
2.2.3访问法:对各项目运动员进行访问、记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径赛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在参加竞技比赛竞赛前的心理状态,统一称为赛前状态。
由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神经类型、训练程度、运动经验等不同,赛前状态一般有四种表现: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盲目自信状态,战斗准备状态。
3.1.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的表现分析在赛前过分激动状态之下的一些基本情况,运动员在相关检测指标下分为一点也不感到激动的,适中的,处于极端非常状态的。
据调查访问表明赛前激动状态在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运动员,经常表现为情绪强烈紧张,呼吸短促,四肢颤抖,心神不宁,经常是一种情绪状态被另一种情绪状态所替代,有时甚至转化为相反的情绪状态。
当动员处于赛前过分激动状态,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知觉和表象不连贯,注意失调,记忆力明显减弱,常常遗忘比赛中的重要因素,动作很乱,行动无效果。
3.1.1.2赛前过分激动状态产生的生物学原理和产生原因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可知赛前过分激动状态,主要是运动员由于刺激物引起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过升高,致使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的结果。
从产生原因来看,与运动员的训练程度、比赛经验、意志品质、动机性质、道德修养及个性特点有密切关系。
3.1.1.3防止赛前过分状态方法因此,为防止赛前过分激动状态的产生,应注意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程度,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和道德修养。
3.1.2赛前淡漠状态分析据调查访问了解分析,处于赛前淡漠状态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受到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客观环境的影响。
运动员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关,这时运动员情绪低落,心理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全身软弱无力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缺乏信心,体力明显下降,知觉和注意强度减弱,反应迟钝,缺乏果断性,甚至设法逃避比赛。
3.1.2.2赛前淡漠状态产生原因往往与运动员对比赛不利条件想得过多,又无法解决,缺乏顽强战斗和信心,以及赛前过度疲劳等有关。
3.1.2.3防止赛前淡漠状态产生方法克服赛前淡漠状态的方法,是形成运动员比赛的崇高社会动机,对比赛持正确态度,认真研究双方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增强信心,鼓舞斗志,防止赛前过度疲劳。
3.1.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对于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做如下解释:运动员对即将来临的比赛复杂性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估计自己或本队的力量,相信自己能轻易取胜。
在这种轻敌思想的支配下,不认真分析和研究比赛对策,对面临困难持安然消极的态度,盲目乐观。
表现在心理过程方面,知觉、思维迟缓,注意强度下降,对比赛准备不够,因此,赛前盲目自信状态对运动潜力发挥,起着不良的的影响。
3.1.3.2赛前盲目自信状态克服方法应使运动员具体分析双方有利与不利条件,充分估计困难。
特别是对本队和自己应有正确评价,对对手的力量也应有正确的估计,要实事求是地恰当分析,既要敢于取胜,又不盲目乐观,才能使之利于不败之地。
3.1.4.1战斗准备状态生理学原理从神经活动特点来看,战斗准备状态是由于运动员大脑皮层具有任务相适应的神经兴奋过程、有适宜的平衡性和灵活性、有相应的抑制过程使之平衡的结果。
3.1.4.2战斗准备状态的深入阐述对于径赛运动员成绩的发挥是在赛前赛时候的双管齐下,所以有必要在此次论文中对赛前战斗准备状态进行更进一不的了解。
从理论上知道:竞赛要求运动员具有饱满的情绪,这包括“运动兴奋”、“战斗振奋”、“运动陶醉”、“运动愤激”等情绪以及友谊感、荣誉感、自豪感、义务感、责任感等社会情感。
由于每次竞赛的规模、任务、成员、条件和每个人的训练程度、运动经验、意志品质和动机等方面都不一样,因此每次竞赛时的情绪体验也不一样。
总之在上述四种赛前状态,对比赛的成败经常给予深刻的影响。
第一、二、三种赛前状态的运动员,对运动员能力发挥具有普遍性的消极影响。
第一种类型的运动员,他们表现出典型的过度兴奋,从动作开始到结束全过程,会失去对动作力量的正确分配和调整能力。
第二种类型的运动员,他们经常偏离运动活动的方向啊、动作缓慢无力、呵欠频发、意志消沉,对参加比赛持消极态度。
第三种类型的运动员,盲目轻敌、缺乏比赛思想准备和警惕性,往往由于精神动员不够而失败。
惟有第四种类型运动员,会出现好的竞技状态,能够保持适宜的兴奋水平,并形成良好的赛前准备。
具有一定的心理紧张状态是运动竞赛的一种特点。
但心理过分紧张,会使运动员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心理过分紧张一般表现为动作拘束,反应迟钝,注意范围缩小,知觉、思维缓慢,情绪不稳,容易出现动作错误等一系列现象。
竞赛的结果,无论是胜或负都伴有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
胜利时的积极情绪有:心境愉快、振奋、满意,对训练和比赛充满信心;消极情绪有骄傲自满,盲目自信和对今后训练和比赛抱轻视态度。
失败时的积极情绪有:接受教训,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自己的缺点,积极投入训练,争取下次获胜;消极情绪有沮丧,失去信心或产生嫉妒心,对该项运动冷淡,不愿继续训练,甚至对整个体育运动不感兴趣。
3.2运动员心理诊断和测验3.2.1心理诊断的意义和作用心理诊断这一概念是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医学家西蒙提出的,此后主要在西方被研究和利用,60年代后获得较快地发展。
心理学诊断即是指出对运动员心理现象的评定,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书、水平进行评定,或寻找心理障碍产生繁荣愿意,并提出心理水平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诊断就、意味着对运动员比赛之前的心理现象进行评定。
心理诊断对发挥运动员的能力,摸清运动员的心理动态,挑选优秀运动员,确定运动员扬长避短,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改进训练和竞赛工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2心理测验方法通过资料查阅初步了解目前我国对运动员赛前心理测验的方法很多,主要是使用书面测定和仪器测定两种。
书面测定要求被试者去完成一定量的书面作业,就如上文在测定被试者赛前几种状态所采取的方法一样。
对评定的结果给予评定。
仪器评定使用对运动员的心理指标进行评定:如测运动员的脑电图、心电图等。
评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仪器进行,如测定运动员的脉搏、血压、皮肤电阻等。
3.2.3运动焦虑“竞赛焦虑”指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倾向。
本论文引进马腾斯的多维焦虑理论把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并指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
任何大赛都会使教练员、运动员和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不断地感受到竞赛焦虑是竞技领域的永恒话题。
国外60年代对焦虑的研究就达到高潮,但对田径项目,尤其是对径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研究变的至关重要。
从调查数据中得出,男性运动员在赛前认知状态焦虑上感觉自身非常强烈的达到18%,而女运动员在赛前认知识焦虑上却达到了36%,这个数据与男运动员的18%相比之下,可以看出:女运动员的赛前认知状态焦虑比男运动员强烈的多。
其次我们从不同等级的运动员中也能看到差异:一级运动员赛前认知状态焦虑低于二级运动员。
不同性别运动员在赛前躯体焦虑状态中所表现的程度是不同的,赛前躯体焦虑表现非常强烈的男运动员低于女运动员;从运动员运动水平,等级划分的一级、二级运动员在赛前躯体焦虑状态中所表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具体可见赛前躯体焦虑表现非常强烈的一级运动员低于二级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