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对城区经济影响调查报告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对城区经济影响调查报告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对城区经济影响调查分析报告摘要:享有“北国碧玉”之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现存最丰美的优良牧场,每到夏季,这里莺飞草长,牛羊遍地,令无数旅游者神往。

草原旅游业的持续畅旺发展为城市繁荣带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

通过实地和问卷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了草原旅游业如何成为拉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旅游业草原城市经济电子商务正文:调查目的:调查了解并分析草原旅游对城区经济影响以及如何拉动城区经济增长。

调查对象:市旅游局、特产实体店、城区部分餐饮服务行业、居民、旅游者。

调查内容:对城区居民和旅游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消费水平和方向。

对市旅游局、工商管理部门采用实地采访的方式,了解旅游景区、旅行社、及餐饮服务行业的近年来的数据指标变化。

序言:草原旅游从供给者角度来说,是指利用草原独特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积淀和相关的游乐设备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全方位服务。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草原旅游是以体验草原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进行以草原为依托的各种活动为目的的旅游经历。

目前,呼伦贝尔的主要旅游季节在夏季,夏季的旅游形式丰富,包括在草原上骑马、骑骆驼,观看摔跤、赛马、乌兰牧骑的演出,吃草原风味“全羊宴”,晚上的篝火晚会,能让游客尽情体验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情。

在千条大小河流的滋养下,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

这样的风景着实吸引了祖国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南方的游客们,他们慕名而来,为的是远离大城市的高节奏生活和楼群错落的景致。

草原的气候更是清凉怡人,游客也视之为避暑胜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的消费方向、消费水平和消费感受,我决定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问题如下:时间:2013年7月23日地点: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景区1.您的年龄在:a.18岁以下;b.18~30c.30~50d.50以上2.您所居住的区域属于:a.东部b.中部c.西部d.南部3.您的年收入在:a.2万以内b.2~10万c.10~20万d.20万以上4.您每年能接受的旅游花费:a.2000元以下;b.2000~5000元c.5000~1万元d.1万元以上5您认为是否值得在该旅游地区消费其附加产品及服务a.值得,可以作为附加礼物赠与亲朋好友b.值得,过了这村,没了这点,具有消费特色c.值得,具有独特纪念意义d.不值得,价格昂贵e.不值得,没有实际意义浪费钱6.您在该旅游地区消费的种类:a.特色美食b.独特收藏品c.独特纪念品d.精美礼品7.您在消费中更注重:a.产品价格b.产品做工c.亲友代购要求d.实用程度8.请填写对于下列问题您的情况:如果旅行支出按100%算,您此次旅行在下列各项中的百分比大概是多少:1)来回路费2)饮食3)住宿4)纪念品、礼品5)服务6)景区花费(门票)一、旅游带动各产业同时发展通过问卷得到的数据,旅行者的大部分集中在20~45岁之间,他们多数来自祖国南部,平均年收入两万元。

这些游客主要参加旅行社,除了路费和住宿费能节省外,消费更多投入在饮食、纪念品和景区花费上。

他们的人均消费为4700元。

由此可见,直接受益的是纪念品制造商和纪念品店,普通超市的特产营业额在短短的几天就可创收18万元。

同时,在旅游旺季,由于住宿床位的供不应求,床位价格更是连涨几翻。

千元以上的床位不提前预定都可能没有位置。

众所周知,牛羊肉更是草原的特色,这更会促进餐饮业发展。

为此,我走访了呼伦贝尔海拉尔区的草原经典火锅城、友谊国际大酒店、和蒙古王爷饭店。

通过总经理的介绍,我得知,旅游旺季,消费者为外地游客居多,但不乏有本地居民,同时,采取两套收费方案,一套方案针对团体游客,这套方案的单价较高,第二套方案是针对散客,单价为平常价格。

这就使得营业额翻倍。

呼伦贝尔草原上盛产的牛羊肉干、木耳、野生蘑菇、榛子等绿色土特产也早已声名远播。

近年来,随着网络网络科技等发展,电子交易平台迅速崛起,呼伦贝尔土特产品开始搭上“网络快车”走向全国各地。

目前,我市去多经营呼伦贝尔土特产的经营者都在淘宝网上当起了“掌柜”,通过网络这条银线,将充满呼伦贝尔草原风味的奶制品、牛肉干、烤羊腿。

蘑菇等土特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大江南北。

通过了解打听,我得知海拉尔陵园附近有一家集网络销售和实体销售与一体的“草原勒勒车”特产店。

当天,这家专营呼伦贝尔土特产的淘宝网店共完成了30多笔土特产网上购销交易,店主“小狐狸喝咖啡说”“:开土特产销售网店,一方面是给自己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能让全国各地的人们品味到美味的呼伦贝尔土特产品。

”从2009年年初完成第一笔野生蓝莓果酱的交易至今。

“草原勒勒车”网店经营的产品已有十几种上增长到近百种。

该网店销售旺季日交易数量月百余单,销售淡季每天也大约可交易十几单,4年来已完成土特产品销售交易近五万单。

为此,我在淘宝界面上搜索呼伦贝尔特产,原来,越来越多的人瞄准了土特产品网络营销的无限商机,共搜索到了仅300家店铺,这些店铺中销售的的商品种类除呼伦贝尔土特产品外,还涉及到呼伦贝尔民族服装、民族饰品、旅游服务等,其中有5成以上店铺以销售牛肉干、奶酪、山野菜、野果印品等呼伦贝尔本市土特产品为主营业务。

搜索“呼伦贝尔特产”字样,可以得到1923款“宝贝”,销量最高的是海乳集团的“纯牛奶粉”,最近成交量约为560余笔。

其次是烤羊腿,最近成交量接近400笔。

通过网络销售这一“空中”渠道,呼伦贝尔的牛肉干、烤羊腿、蘑菇、蓝莓产品走向“大江南北”,不仅给我市经营呼伦贝尔土特产的网店店主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呼伦贝尔的知名度,美誉度,成为拉动呼伦贝尔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销售,也改写了呼伦贝尔土特产品只能供给本地消费者的历史,成为外地人青睐的草原特产。

目前,一些在网店上畅销的奶制品、烤羊腿等呼伦贝尔土特产品,已经在深受客户欢迎的城市增开了实体经销店。

网络销售土特产品方便快捷,也为我市土特产品网店合作。

利用网络平台推广自己的新品。

而且呼伦贝尔土特产品的网络营销已由个体销售想集团化销售发展。

3月4月5月6月呼伦贝尔市2013年春秋季旅游总收入及旅游总人数增长趋势根据调查的数据得知,2013年呼伦贝尔市的旅游总收入在5月、6月同比增长10%、11%,其中6月份的旅游总收入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3%。

二、草原生态旅游: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新亮点草原不只和畜牧业联系紧密,草业加工、草原的生态功能和草原生态旅游也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草原真正做到了自身的“多功能”发展。

在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开幕之前,由与会代表组成的两个考察团分别前往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

中国农科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河牛核心群及三河牛繁育中心、莫日格勒河夏季牧场,让与会代表们对内蒙古天然草原资源的利用、保护、建设情况有了切身的体会。

一路上美丽的草原风光处处可见,雪山、亚高山草甸、奇石险峰、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民族风情和历史遗迹,这些丰富的草原生态旅游内容,早已成为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在草原地区,生态旅游潜力巨大,草原面积较广的国家如中国、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生态旅游目的国。

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当是: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持当地居民富裕;包括阐述学习经验;涉及旅游者和旅游业的负责任的小规模商业行为;要求对非再生资源尽可能最低的消费;并且是基于当地参与、所有权和商业机会,尤其是为农村居民提供这样的机会。

地球上的草原形成了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它们既是大量境内植物和家畜的家园,也为未来农作物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储备。

世界上绝大部分草原存在干旱地区,而干旱地区是一些极具特色物种的家园,这些地区维持了物种的特有分布,其自身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也增加了该地区的旅游潜力。

草原生态旅游正面临着种种挑战和矛盾:许多国家的草原人口教育水平低,获得经济服务的途径很少;而草原环境的广阔性意味着草原生态保护区的面积会非常大,野生动植物聚集,保护区内原有的大面积生产性土地,本是牧民和其他土地使用者生产生活的主要资源,在保护区形成后,由于禁止以前的土地使用者进入,使他们遭受到经济困难,生活方式被迫改变。

但专家认为不同系统间仍有大量的互补机会,可以将保护区的成本转换为收益。

例如在肯尼亚北部一些地区,当地居民因划出保护区而失去了土地,大量的野生动物要穿越他们的剩余土地进入保护区。

居民们担心因接受大量的野生动物而付出代价,却得不到任何好处。

当地的解决方法是开发自己的生态旅游项目,获得旅游收入,这样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也提高了周围更广泛地区的生态保护成果。

专家认为,平衡生态旅游发展必须以有效的管理为基础;政府要为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提供信息和资源,以此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应认识到,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投机行为将有损于社会和生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所实施的退耕还林还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草原和森林的生态环境,优化了作为旅游景区重要背景的自然环境。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已建立202个自然保护区,其中23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了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候鸟迁徙所经湖泊、优良家畜的原产地和具有重要科研及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剖面、生物古迹等。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生态旅游能够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获取显著的经济收入。

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内蒙古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提高了牧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接待海外旅游人数达到了305.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3亿美元,旅游总收入592.6亿元,旅游业各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速都在22%以上,这些对内蒙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使内蒙古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走上了互利双赢、良性发展的道路。

三、旅游业对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作用及表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业逐渐成为服务业的新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旅游业对其它产业的投资拉动效应越来越受到各方瞩目。

目前,我市在积极发展本地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城市形象、产业结构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市民素质的提高、环境与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带动相关产业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行业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其它行业有明显的直接和间接带动作用。

因此,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也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