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更新教育理念,培养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创造者和评价者,要转变应试教育模式下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充分重视学生意见表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满足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其次,要树立开拓创新的理念,不断寻求适合学生的探究方式。
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探究式教学比较浪费时间,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学生成绩。
但是事实上,探究式教学并不需要每堂课都来组织,只需要有选择性地组织实施,而通过偶尔的探究式教学实施,更重要的意义是在课堂学习和平时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说白了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所以从根本上说是要促使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与模式,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因循守旧和墨守成规的成分,以一种创新和探究的眼光看待高中政治学习内容。
(二)创新探究式教学模式,丰富探究策略。
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效果,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和高中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我认为,教师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探究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充分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活。
现阶段高中政治学科内容体系的安排绝大部分都与高中阶段学生日常生活具有非常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换句话说,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来源于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创新探究式教学模式上,可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学生相对较熟悉的情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生活,创新对某些生活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掌握的政治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这同样是一种有效的学以致用的创新。
例如前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非常厉害,在《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针对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社会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家人交流,及时了解家人在买菜过程中对猪肉价格走向的认识,在这种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分析猪肉价格上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将不同学生所分析的原因加以系统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原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在这样的一个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就深化了对价格影响因素的认识。
原本猪肉涨价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社会现象,但是经过教师这样一引导,就让学生了解了其中的经济原理,有效探究。
2.构建有效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在培养学生探究式与创新精神的过程中,虽然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值得鼓励和引导,但是同时合作探究对于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在政治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一时难以达到统一意见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分成的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合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探究,创设一个交流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在争辩中得到提高,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消疑解难。
例如,以《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内容为例,一位政治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4个人,让学生判断他们是否享有选举权:A.遵纪守法、成绩优秀的初一学
生。
B.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0多岁的农民。
C.深爱中国的德国大学生。
D.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剥夺政治权利3年的中国公民。
该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主讨论后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合作讨论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三)丰富探究资源,创新政治教学资源获取方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探究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高中政治教师感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就缺少一个很好的资源载体,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创新政治探究教学资源获取方式。
1.精心整合教材探究资源。
要想提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效率,就要有所甄选,不是对所有的内容都拿来要求学生探究。
高中政治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涵盖经济生活、政治建设、文化生活,事事都探究既不可能又没有必要。
教材布置的探究活动未必一一探究,应因地、因时、因人而选择。
这种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师对教材中探究资源的整合过程,在对教材中探究教学资源的整合中,教师可以把握好两点:一是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较为密切的探究教学资源,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的重要前提就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只有选择那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探究内容才有可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培养效率;二是选择那些具有开放性的探究课题,说白了就是尽量选择那些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认识的探究题材,只有选择争议性的探究对象,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思想交流的碰撞中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
2.巧用社会生活资源。
新修订的高中政治教材必修本共分为四大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带有“生活”二字。
给我们提供的一项重要信息就是政治教学内容与我们日常的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搜集一些时政热点话题作为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则既能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掌握知识原理,又有助于学生对政治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举例来说,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上收集到很多信息,如:“小崔说事”、“今日观察”、“对话”等新闻节目,以及“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探讨的“十二五规划”、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等重大时政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