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对话的演进与前景
收 稿 日期 :0 2 0 -0 2 1 —6 2
作者简介 : 周士新 (9 2 ) 男, 17  ̄ , 上海 国际 问题研 究院亚太研 究 中心助理研 究 员, 士。 博
可能引起其他 国家的安全担忧 , 最终都无果而终。与 此性 质最 接近 的是 19 96年东盟 地 区论 坛 同意让 各 国 防长参加其高官会 , 鼓励 加强安全方 面 的合作 。因 此, 当国际 战略研 究 所 提 议 举 行 亚 洲 安 全 对 话 时 , 澳 大利亚和新加坡表现出较高兴趣 , 澳大利亚甚至希望 主持该 活 动 。 日本起 初热 情不 高 , 但后 来 表示 随时愿 意主 持此类 对话 。由于 中美 在 20 0 1年 发生 撞 机 事件 以及台湾问题 , 中国起初不 愿意参加这个会议 , 但在 国际战略研究所保证对话将提供理性讨论的环境 , 同 时 限制 台 湾 方 面 参 加 的 条 件 下 , 度 才 有 所 改 变 。 态 20 年 2 , 01 月 奇普曼向新加坡提出在该 国举行会议 的 倡议 , 总统纳丹同意国际战略研究所可 以使用 国防和 安 全研 究所 的设 施独 立地举 行 对话 。 20 02年 5月 3 一 1日 6月 2 日, 首届 亚 洲安 全会 议 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宾馆举行 , 香格里拉对话 由此产 生, 总共 2 个 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 , 2 其中澳 大利亚、 英国、 度、 印 印尼 、 日本 、 马来 西 亚 、 西 兰 、 新 菲律 宾 、 新 加坡 、 国和 泰 国等 l 个 国家派 国 防部长 参加 会议 , 韩 1 中国则派 解放 军 总参外 事局 局长 参 加会 议 , 国派 国 美 防部副部长保罗 ・ 沃尔福威 茨参加会议 。20 04年 , 国际战略研究所在新加坡设立亚洲办公室 , 由提姆 ・ 赫胥黎担任主任 , 推动香格里拉对话成为真正的亚洲 安全协商机制 。20 06年 ,7个 国家 的国防部长参加 1 对话。20 08年有 2 7国国防部长参加会议 。20 09年 有 2 7个 国 家 派 遣 代 表 , 共 30 多 人 参 加 会 议 。 总 5 2 1 的会 议 共有 1位 总统 、 总理 、 副 总理 , 0 i年 2位 I位 2 位 防长 或 副 防 长 出席 。 2 1 l 02年 的香 格 里 拉 对话 在 6月 l 3日 一 举行 , 共有来 自2 个 国家的 3 1 7 5 人受 邀出席 , 其规模 、 议题和层次都有新 的变化。 从一开始 , 各界对香格里拉对话的评价就有很大 的差 异 。虽然 曾有 记者 将香 格里 拉对话 比作 “ 莱 坞 好 似的表演 ”但 肯定 的声音仍不在少数。美 国前 国防 , 部长罗伯特 ・ 盖茨表示香格里拉对话在亚太地 区是 独一无二 的,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也强调香格里拉 对话 是亚 太地 区 的重 要 防务 和 安 全 对 话 。不 少 人 看 重 香格 里拉 对话 的原 因主 要 在 于 : 一 , 洲 多 边 安 第 亚 全对话因陷入停滞而饱受质疑 , 香格里拉对话的成功 于是 开始 受 到关 注 。东 盟 地 区论 坛难 以 吸 引各 方 高 官, 如美国前国务卿赖斯 曾多次缺席 , 香格里拉对话 却始终能够吸引美 国高官参加。美国前 国防部长拉 姆斯菲尔德曾参加 了 3 届香格里拉对话 , 他的继任者 罗伯特 ・ 盖茨也连续参加 了几届香格里拉对话。中 国派遣的代 表团规模越来 越大 , 级别越来 越高。第 二, 香格 里拉 对话 反 映 了亚洲各 国对 多边 防务 对 话 的 态度 发生 了深刻 变化 。第 三 , 格 里拉 对 话不 同于东 香
2
亚地 区合作的任何类型。香格里拉对话是 由一家智 库管理和主持 的, 得到 了许多跨 国公 司、 慈善基金会 和一 些 国家政 府 的财 政 支持 。 第 四 , 格 里 拉 对话 香 的运作模式对 东亚规范和东盟方式具有一定 的参考 价 值 。第五 , 国际战 略研究 所每 年邀 请 的参 会 人 士都 会有所不同。从正式议程 中的发言者来看 , 香格里拉 对话 已经逐 渐 呈现 出更强 的官 方 性 质 。在 2 0 0 3年 5 月3 一 0日 6月 1日的第 2届对话期间 , 总共有 6家智 库或科研院校代表有发言机会 , 但从 20 年开始 , 06 发 言者基本 匕 都是部长或政府高官。 香格里拉对话的大部分资金来 自各参加国, 主要是 新加坡、 澳大利亚、 本和英 国。除了提供资金支持, 日 新 加坡政府还提供了与会议安全有关的费用。一些私人企 业也向对话提供了资金支持 , 主要有英 国的 B E系统公 A 司、 美国的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 ・ 格鲁门公司、 欧洲宇航 防务集团( A S 、 E D )新加坡的吉宝企业、 新加坡科技工程 有限公司和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 本的三菱商事 日 股份有 司和“ 日新闻” 。 朝 社 创立 1 O年来 , 香格 里 拉 对 话 形 成 了 以下 几 个 主 要特征 : 第一 , 代表资格和讨论议题的包容性。香格 里拉对话没有对参会代表的资格进行明确限制 , 不同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经济发展水平、 地理位置 的国家 的代表 , 各国国防部、 外交部 的代表 , 民间研究机构的 专家学者和商界人 士都 可以参加 。会议议题 既涉及 传统安全领域 , 又涉及广泛 的非传统安全领域 , 既涉 及战略层 面的问题 , 又涉及 众多具体领域 的合作 问 题。第二 , 运作模式的多样性 。香格里拉对话没有常 设机构 , 不设固定的秘书处 , 也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 结 构相当松散 , 不仅包括全体参会代表参加 的大会 和主 题演讲 , 也有部长级 的双边和多边会谈 , 确保 了会议 主题相对 明确和集 中 , 为参会 代 表 的接 触 和沟 通 创设 了条件 。第 三 , 介 各 国 的安 全 政 策 , 进 地 区安 全 宣 促 互信。香格里拉对话 为部长 和国家安全顾 问们 阐明 和宣传各 国政府对共 同关心的亚 太安全 问题和本 国 参与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战略构想 和基本立场提供 了便利 , 极大地增强了对话 的透 明度 , 助于消除因 有 缺乏沟 通而 导致 的猜 忌和敌 意 。第 四 , 格里 拉 对话 香 不谋求发表任何公报 , 但许 多对话也能产生结果 , 并 落实为各国具体的政策实践 。第五, 一轨与二轨接轨 的非正式性 。香格里拉对话发起 者是非官方 的研究 机构 , 但参会者以一轨成员为主 , 二轨成员积极参 与 , 成为独具特色的一轨半外交。 值得关注 的是 , 二轨 外交的主要特征是官员一般 以个人身份参加会议 , 但 参加 香格 里拉对 话 的官员 并 不是 如 此 。另外 , 出席 香 格里 拉对话 的政 府 和非 政 府 代 表 之 间互 动 的机 会 仍
促 进 地 区 的和 平 与 稳 定 。
关键词 : 安全外交 ; 安全治理 ; 香格里 拉对话 ; 亚太 安全
中图分类号 :8 5 5 D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 69 (0 2 0一 O o —0 17 — 3 2 2 1 )3 o 1 5
香格 里拉 对话 是英 国 国际 战略 研究 所 在 20 02年 创建的一个由国防部长 、 高级军官、 国家安全官员和 国 际安全 研究 人 员 、 人 、 体 人 士 和 学 者 参 加 的年 商 媒
国家的政治家 、 决策者、 舆论领袖和军事专家 。冷战结束 后, 东亚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位 日益凸显 , 区安全 但地 形势却又充满 不确定性 , 存在着爆 发 潜 在 冲突 的 危 险 。 这 引起 了英 国著 名 智 库— — 国 际 战 略 研 究 所 (IS I ) S 的关 注 。进入新 世 纪后 , 亚太 地 区成 为 国 际战 略研 究
度聚 会 , 议 正 式 名 称 为 亚 洲 安 全 峰 会 , 会 因举 办 地— —新 加 坡 的香 格 里 拉 大 饭 店 而 被称 为香 格 里 拉 对话 。2 1 6月 1 3 E, 1 届香格里拉对话在 02年 — l第 1 新 加 坡举 行 , 自亚太 的 2 来 8个 国家 以及 西 方 的美 英 法德等国的国防和军事方 面的高官参加 了会议。今 年是 香格 里拉 对 话 成 立 1 0周 年 , 值 所 谓 的美 国 战 正 略重 心 东移 , 太 核 心 战 略 或 再 平 衡 战 略 出 台 , 亚 以及 东亚 地 区 安 全 形 势 不 确 定 性 因素 增 多 的 关 键 时 期 。 国际社会对本次香格里拉对话 的议程 、 议题 、 出席人 员的规模和层次 , 以及讨 论议题都 给予 了特别 的关 注 。香格 里拉 对 话在 亚洲 安全 对 话 机制 中的地 位 、 作 用与 前 景不 仅可 以反 映地 区安 全 形 势 的变 化 , 将推 也 动地 区安全 协 商机 制 的发展 。
一
、
香 里 对 的 史 进 格 拉 话 历 演
香格里拉对话 最 初源 于欧洲 的防务 外交 理念 与实
践。自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 慕尼黑安全会议 已经成为 西方讨 论国际安全 问题 的重要平 台, 参加 者有来 自许 多
所推行其安全合作理念 的重要试验场。在 20 年 2 00 月第 3 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 议上 , 6 国际战略研究所 所长 约翰 ・ 普 曼 认识 到亚 洲 也 需 要 自己的 防 务 交 奇 流机 制 。2 0 0 0年 9月 1 1 日, 际战 略 研 究 所 将 4— 7 国 第4 2次 年度会 议定 在 马尼拉举 行 , 会议 的 主题 是 “ 亚 洲 的各 大 国” 。由于赴亚 洲 出席会 议需 支 出额外 的财 务费用 , 因此美国和欧洲 的出席者人数非常少 , 亚洲 的代 表 人数则 立一个像慕尼黑安全会议那样 的会议机 制, 同时也可 以作 为 国际战 略研究 所 提 升全 球 知名 度 的尝试 , 这有 助 于缓 和长期 以来 亚洲 对 西方 中心论 的 批评 , 向世界 证 明东亚 并不 是全 球安 全 的边 缘地 带 。 在此之前 , 东亚各 国防长虽然有过正式或非正式 的接触 , 也曾有组织亚洲防长会议 的尝试 , 但并没有 形 成一 个定 期 的会 议 机 制 。如 19 96年 , 国 防长 威 美 廉 ・ 佩里和泰国防长差瓦立分别提出建立亚太各 国 防长都参加 的论坛。马来西亚防长曾公开表示有兴 趣参加这样 的防长会议 。 _ 然而 , 1 这些倡议似 乎都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