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编制 李立华 审核 谭新 2017-11-10【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及难点】1、 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2、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3、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学习方法】 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5 分制积分以激励学生。

课前部分、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

B.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愤激 则是内核。

C. 《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 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 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D. 诗的开头两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 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课堂部分预习检查1、全班齐读课文【预习任务】一、 课前阅读学案的知识链接部分,阅读课本原文以及本文的全部注释,阅读 课本的赏析文字。

二、 下列词语中, 将.进酒( ) 呼儿 将.出将.领( )馔玉( )编撰 )纂辑( ) 欢 谑( )虐杀 )疟疾( ) 烹饪( )享受 ) 亨通( ))要求准备答案分析的理由。

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C . D . A .)2、 检查预习题一(投影展示,查组长的检查等级评价, 朗读以巩固。

3、 检查预习题二(投影展示,查组长的检查等级评价, 析选项的理由。

自主探究1、 自主学习,结合对原诗预习和阅读理解,对照学案所列的4个探究任务,自主阅读思考,用时5分钟。

重点思考本小组分配的探究任务。

2、 小组讨论,展示小组针对本组的一个探究任务任务,开展讨论,学科小组长 确定展示人选,展示者为本组 B 层同学。

点评小组针对本组的两个点评任务,组织讨论,学科小组长确定点评人选,最好安排 2人,1人点评一个任务,点评 者必须是本组A 层同学。

讨论用时5分钟,要求全体同学起立讨论。

3、 分组展示。

四个展示小组同步书面展示。

探究任务 探究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探究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探究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为什么它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探究四:如何理解诗末“万古愁”ABC [四个等级),常规 ABC [四个等级)口头分4、点评质疑。

点评环节按照分配的任务点评。

质疑则由全班所有同学自由抢答。

质疑者提出的问题由质疑者指定人选回答,可以是展示的同学回到,也可以是 其他同学回答,也可以是老师回答。

归纳总结 1、学科班长小结 2、老师总结 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4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 李白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 ①此诗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

②蓬莱文章建安骨:蓬莱文章,指美好的文化。

蓬莱为传说中的路上 仙山,据说仙府的图书典籍都藏在这里。

建安骨,即建安风骨。

三曹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等人的诗作,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有着刚健遒劲的共同风格,人称为“建 安风骨”。

③中间小谢又清发:中间,指汉魏至唐之间,即六朝时期。

小谢,谢朓。

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书面回答)答: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书面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 课后部分、课外阅读忆李白余光中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追月逆江河包黑斩龙顺民心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 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③。

俱怀逸兴壮 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 李白称之为叔。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

(口头回答)(口头回答)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学习反思:【知识链接】一、诗歌鉴赏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平淡首推陶渊明。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 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二、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 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 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已达八年之久。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 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 家聚饮过, 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 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 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 诗风,奔放的语言, 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 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 qi d ng “请”“愿”的意思。

关于 “将”字的这一含义,在《诗经 ? 卫风? 氓》中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 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 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 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 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 奔向 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 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 应尽情欢乐, 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 就一 定会有用武之地, 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 也会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 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 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 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 唯有寄情美 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 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 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 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 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五、 鉴赏要点 : 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

这是非同寻常的。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 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 “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 云台歌送丹丘子》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公无渡河》 ) 等, 其基调是壮; 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 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 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

由 此联想人生, 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 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 “不 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 其十五》)。

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 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 ! 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 ( 《前有樽酒行》 ) ,因而立即转悲为欢。

尽管诗 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 ,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 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 ! 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 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于是连呼“烹羊宰牛” ,准备像东汉大学者 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 。

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 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 诗人举杯劝饮, 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这是因为他要借 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

他鄙弃那结党营私、 排斥贤能的豪 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 ;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 说“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 激之情。

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 ( 其中大概有孔 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 ) ,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 者所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