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中的数学知识
峨眉四中叶玉娥
地理是一门研究领域很广泛的学科,作为应用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借数学等基础学科去解决一些问题,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适应了当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达到增强知识活力的目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地理问题就是很好的列子。
(一)经纬度的计算:
1..纬度间隔1度,其间隔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2、如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则与它正想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为180度减去x,,所属的东西经相反。
(二)比例尺的计算:
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例题;
已知两地的时间距离是150千米,在地图上测得它们的距离为3厘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是?
解析: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比例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注意两个距离的单位必须统一。
(三)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
1.相对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高处海拔-地处海拔
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陡崖相对高度H:
(N-1) ×h ≤H <(N+1) ×h
N 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h 为等高距
陡崖(顶部)海拔高度H :
A ≤ H < A+h
A 为重合处最大等高线数值,h 为等高距、陡崖底部海拔高度H :
B-h <H ≤ B
B 为重合处最小等高线数值,h 为等高距
3.例题
(四)气温的计算:
1.计算公式:
(1).日平均气温=当天各次观测到的气温之和÷当天观测的次数
(2)月平均气温=当月每天的平均气温之和÷12
(3)气温年较差=气温最高月气温-气温最低月气温
(五)海拔与气温关系的计算:
1、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陡崖相对高度:40米≤H <80米;
陡崖海拔高度:160米≤H <180米。
底部海拔高度:100米<H≤ 120米
2、例题:
一山脉,山顶与山脚的高差约为1000米,现测得山顶气温5℃,山脚的气温为?
列式计算:山脚气温=5+1000÷100×0.6=11℃
(六)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的计算:
1.计算公式: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
③人口密度=当地人口÷当地面积(单位为人/平方千米)
2.例题:
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面积25平方千米,在2013年出生婴儿15000个,同年有2000人死亡,请你计算该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15000/1000000×100%-2000/1000000×100%=1.3%
人口密度=1000000/25=40000人/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