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美军训练转型的特点及启示(1)
美军训练转型的特点及启示(1)
第35卷第3期
2014年6月
国防科技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TECHNOLOGY
V01.35,No.3
Jun.2014
美军训练转型的特点及启示
朱思丞1,李司光2
(1.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治部,江苏 2.65053部队一大队,辽宁 南京
210045;
大连116000)
【摘要】美军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积援倡导者和先行者,其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全面军事转型计划启动早,成 效明显,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借鉴美军的训练转型经验,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特点规律,探
社.2011.
[2】车先明.陈学惠.美军作战理论前沿Ihq㈣[M].
曾苏南.一体化联合作战专题研究【M】.北京:军事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3】
科学出版社.2004.
下转第114页万方数据 Nhomakorabea14国防科技
2014年第3期(总第286期)
Guiding Rol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th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自2001年9月美国国防部发布《四年防务审 查报告》,提出防务转型的任务后,美国近几年出 台了一系列未来作战概念文件,如《联合指挥与控
美军都有较大区别,因此,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 变,首先要立足军队的实际,对美军的训练转型理 论和实践成果加以吸收转换,首先要在理论研究 上有所突破.以理论先导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 变。 借鉴美军训练转型成果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 转变。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 对提升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作用,积极转变 训练观念。推动军事理论创新,不断创新战斗力增 长的新模式,统筹装备、人才、训练等各方面工作, 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全面进步。美军的 训练转型是基于对未来作战任务和作战环境变化 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现状带来的困难和发展机
【收稿日期】2014-06—12 f作者简介】 朱思丞,男,上尉,硕士,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万方数据
108
国防科技
2014年第3期(总第286期)
一是推动美军训练转型经验的“中国化”。战 争是军事理论的直接来源和最终检验,美军的训 练转型在最近美军参与的几次局部战争中.展现 了其体系作战的“样板”。借鉴外军不是照搬照抄, 而是要立足于军队的现有装备体制,吸收借鉴其 作战思想和经验,推动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加快体系作战能力建设。 二是赋予传统作战思想的“时代化”。战斗力 生成模式转变,并不是对传统作战思想和作战方 法的否定和排斥,相反。我军在长期的战争实践 中.摸索总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在信息 系统体系作战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必须 根据形势的变化赋予其新的内涵。因此,理论探索 上。既不能排斥传统的作战思想和作战手段。也不 能拘泥于传统经验,用旧思想指导新实践。要立足 现实需要,善于继承和发展我军传统作战思想精 髓,使之在新形势下发挥强大生命力。 三是提升理论研究的现实“操作性”。对战斗 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研究。既要有长期规划,更要有 当前可操作的指导方案。从目前看。我们对宏观 的、理论性的、未来的体系能力建设关注得较多, 但对当前的,尤其是针对各部队不同特点怎样实 现战斗力转型问题,即可操作性理论研究方面稍 显缺乏。理论研究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更具生命 力,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针对现实问题的理 论研究.处理好长远和当前理论研究的关系。
四、立足军队实际。在循序渐进中稳步
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伍其荣.美国海军新作战理论【M】.北京:海潮出版
美军是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积极倡导者和 先行者,其以信息化为核j心的全面军事转型计划 启动早,使之成为全球性军事转型大潮中的“领头 羊”。但是,即使美军的发展具有雄厚的科技和经 济基础,其所有的训练转型也没有脱离当前部队
实际。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也应立足于军队 实际,不断探索机理,保证军队建设的稳步发展。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不 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要善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 缚,不断探索,在动态中逐步推进。 一要立足武器装备发展实际。武器装备是进 行战争的物质手段,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内 在推动力。也是军队训练和作战的客观条件。当 前,我军的武器装备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武器装备体系不断向信息化方向转型,推动着部 队作战方式、编制体制等的深刻变革,继而带动着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紧跟武器装备发展实际, 做出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当前要立足于信息化武 器装备,重点提升三军联合的体系作战能力。 二要树立循序渐进意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 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 础建设,还是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应用与检验,都要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一开始就过多地强调推进 转型,既不具备条件,也不切合军队实际,同时忽 视各军兵种、各业务部门的特殊需要和自身特点, 则有可能造成各作战单元建设的非连续性。但如 果只强调特殊性,或片面顾及本部门、本军兵种的 利益需求。那么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就会沦 为空谈。因此,循序渐进就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 关系以及建设节奏问题,做到恰到好处、不失时机 地推进部队的作战能力建设。 三要着眼未来使命需要。既要做好应对强敌 的军事斗争准备,也要加强诸如抗洪抢险、抗震救 灾等非军事斗争能力建设。因此,加快推进我军战 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就要立足我军实际,把打赢信 息化战争与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有机统一起来。 聚焦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提升遂行多样化任务能 力,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安全保证和力量支 撑。
明,依托大型基地信息化演训平台组织训练,是提 升部队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型基地具有良好 的硬件基础,可以提供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利于 组织陆军联合训练演习.使部队更好地进行体系 对抗训练.提升部队的实战能力。也便于检验作战 效果,做好评估。随着未来大型训练基地功能的进 一步完善和强化,依托大型基地训练,作为提升作 战能力、检验作战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将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要加强跨区机动训练。为达到称霸全球的 目的,美军非常重视全球兵力投送的训练。从当前 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借助军事信息系统 在作战运用中把原有的相对分散的力量要素融合 成一个信息实时、效能集中、严密控制、精确释放 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部队具有高度的机动力和 各类战场环境适应能力。加强部队跨区训练,是提 升部队体系作战能力、提升其机动力和适应力的 必然要求.是整合战斗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 未来战争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三要注意整合训练资源。美军的训练资源是 一种开放性资源配置模式,各军(兵)种能够自由 地共享训练资源。当前,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 变,一定要善于打破当前条块分割、各军(兵)种间 相对独立的训练方式.树立整体意识,形成与其他 军(兵)种之间的联合训练机制。尤其要注重使各 军(兵)种的训练场地、设施和技术方法等实现共 享,这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升部队一体
一、重视理论先导。探索把握战斗力生 成模式转变的特点规律
美军的训练转型已经提出了十余年,美军陆 续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条令。这些文件条令一 方面介绍了美军转型的方向、范围等,另一方面。 阐明了转型的实施、转型的途径等。同时,国内外 也有许多转型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也要看 到,我军无论作战思想、编制体制、武器装备等,与
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瓶颈
万方数据
朱思丞等:美军训练转型的特点及启示
转型的快速发展。 一要立足体系考虑。这是区分重点的前提,因 为只有在体系中才有重点可言.才能更好地认清 现状.从而找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从历史上 看,美军的体系作战思想由来已久,但由于受科学 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和运用水平所限,美军 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实施的一系列联合作 战行动依然是协调性的。但进入新世纪后,美军在 网络中心战为主导的联合作战理论牵引下,加快 了整个作战的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继 而大大提高了其体系作战能力。加快推进我军战 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形成效能 强大的作战体系。所以,要把部队各作战单元和要 素的建设放在全局考虑.利用信息技术的“聚合” 作用,不断完善陆军部队的组织结构,推动我军整 体作战能力的提升。 二是关注两条主线。一条是在力量构成上,基 于未来战争“非线性”、“非接触”的特点,借鉴美军 的建设经验.首先在作战力量上重点发展旅营级 作战单元,重视轻型化和小型特种作战力量建设。 另一条是在要素构成上,要加快推进部队的信息 化建设,提升武器装备和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这是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物质载体。 三是强化综合集成。加快推进战斗力生成模 式转型,重点要提升部队的体系作战能力,关键在 于各作战单元能否按照“便于信息快速流动和利 用”的要求.把构成作战能力的各个部分整合成宏 观有序、整体最优的大系统,这是区分重点建设的 目的和归宿。实现这一目标,当前的主要方法是综 合集成。在建设上区分重点,要注意切实掌握制约 部队发展的瓶颈,通过调查论证,掌握可靠的数据 材料,分析判断和有效解决当前推进战斗力生成 模式转型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样才能做到 合理运用资源,有效破除瓶颈问题。
制职能概念》、《大规模作战联合行动概念》等,这
些文件强调以新的联合作战概念引领美军军事训 练转型,推动新军事变革,优化战斗力生成模式, 以应对不断发展的战争实践需要。美军的训练转 型注重信息技术开发和创新理论运用.构建全球 一体化的作战力量,保证军事力量的前沿存在,使 美军的全球打击能力能够维持所有强度的联合作 战行动。借鉴美军训练转型的经验对推动战斗力 生成模式转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遇进行探索后,提出训练转型战略和范围。因此, 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理论研究要立足于信 息时代对部队作战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推动传统 战斗力生成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 重点在于探索军队信息化建设目标、方式等,把握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的特点规律.提升信息化条 件下的联合作战能力。为此.要树立“三种意 识”:
Qu
(Gu帆gxi
Abstract:The protection Making sig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