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family):是指由婚姻关系、血 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的亲属生活组 织。
家庭称为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 本单位。
FAMILY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家庭
爸爸 和 妈妈 我 爱 你
家庭的主要职能:
1、家庭经济职能
家庭必须能维持家庭成员的生计,在可能的情况下,家庭还要 力求扩大收入,积累财富。
新精神分析: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形成受到生 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影响,个体每个阶段都有其心理社 会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都与个体是否有一个良好的 家庭环境相联系,儿童在与社会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 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出积极的个性品质,完善自我。
(2)行为主义的观点
个体的行为都是遵循刺激-反应的模式,个体的学习 是在成长环境中不断习得对特定的刺激做出特定的反应的 过程。 父母对孩子的积极的肯定,鼓励和强化可以培养孩子 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
在独立性、主动性、自 信心、自我控制、探 索性、友谊及成就指 向等方面的评价较高 中等自信、有较高的不 满、退缩、怀疑
权威型 (民主型)
专制型
溺爱型
任性、自我为中心,独 立性差
宽容型 (放纵型)
不加控制、没有要求、担忧温暖, 自信心、探索性、自我 随便使用奖惩,没有一定规 控制力都比较差 则,很少注意儿童独立性和 自信心的训练鲍姆ຫໍສະໝຸດ 德的研究:不同父母类型对子女行为的影响
父母类型 父母的态度
温暖、慈祥、支持、诚恳,对儿 童有一定的控制,并将控制 与对儿童的独立自主发展相 结合 给孩子的温暖、培养、慈祥和同 情较少,高度控制、使用权 势、不容儿童表示异议
对孩子无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 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 要求。
儿童的行为
——列夫·托尔斯泰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 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 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 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 家,一个简单的代名词,却承载了太多的坚 强与信仰; 家,也许是简陋的草屋,但却可以风雨不动 安如山; 家,一份永恒不变的情感……
组成的家庭
扩大/联合家庭:由一对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
亲属)组成的家庭
4、家庭环境
(1)家庭物质环境 家庭物质环境主要是由父母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父母的经济地位——父母的期望和教养方式 (2)家庭心理环境 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 欢乐、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中……
2、家庭的延续职能
家庭必须延续家庭的血缘或世系。
3、教育职能
家庭的教育职能表现在教育家庭成员,当然以教育后代为主。
4、协调职能
家庭要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经济关系等。
5、保护职能
家庭要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整体利益,保护每个成员的利益。
6、公益职能
家庭要尽可能地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 有各的不幸。
为习惯的主要场所,其影响不能替代的。)
2、不同流派关于家庭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论述 (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早期的生理习惯 (如吸吮、排泄等)的养成、对父亲或母亲角色的认同等经 验会进入儿童潜意识,影响个体成年期的人格、行为习惯, 甚至导致某些神经症。(童年经验)
(1)家庭背景表现在地理位置上。 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城乡家庭在家庭结构、文化观念、 经济状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2)家庭背景表现在家庭的流动上。 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剧,父母因工作的调动或其他原 因而搬家会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社会适应技能的挑战)
2、家庭组成
(1)家庭组成的表现 家庭成员的多少或家庭规模的大小 家庭类型上,如完整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区分 (2)家庭大小变化的影响 第一、核心家庭代替大家庭; 第二、核心家庭的大小在缩小,生育孩子越来越少。 (丁克家庭) (3)家庭大小的缩小对孩子的影响 米德认为,孩子失去了拥有各种成年期角色的隔代榜 样的好处,代际之间缺乏理解。在核心家庭里,孩子一般 只与父母保持有意义的联系。
(3)父母期望
家长的期望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
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 还要联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爱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也会充满爱;反之,父母对孩子否定 的越多,孩子就会学会自卑和放弃,在惩罚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压抑、 说谎等。
(3)人本主义的观点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个体具有自我发 展与完善的潜能,同时个体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 适应能力还取决于他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家庭是一个小社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 生理的、安全的和归属的需要,个体的这些基本需要得到 满足后,才会有更高一层次需要发展的动机。
(4)派遣理论的观点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一条忠诚纽带是派遣的基本要素。 父母在哺养儿女的过程中,强化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忠 诚纽带。其中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无条件的忠诚孝顺关 系,父母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使命传给子女,形成一种派 遣驱力,由子女来满足父母未能实现的愿望。
(二)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背景
中国文化中很多称呼的丧失,如:舅舅等
3、家庭类型
核心家庭占主流地位,非主流家庭在不断增加。
新型的非主流家庭(非传统家庭结构)
(1)单身家庭; (2)单亲家庭; (3)丁克家庭; (4)重组家庭; (5)空巢家庭
按照家庭的规模划分的家庭结构有:
核心家庭:由一对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 扩展家庭:分为主干家庭和扩大/联合家庭 主干家庭:由一对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
• 讨 论: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儿童社会化 儿童性格培养的工场 心灵的港湾(情感) ……
一、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1、社会网络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格林布拉特(M. Greenblatt)认为:心理健康与社 会网络相关。(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是个体的主要社会网络,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 因素。(家庭是儿童获得早期生活经验,形成最初的道德认识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