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卷基础百花园(40分)一、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全对的画“√”,有误的用“——”标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4分)1.还.(hái)钱琵.琶(pí) 清晰.(xī)()2.严肃.(sù) 示范.(fàn) 出租.(zhū)()3.训斥.(chì) 邀.(yāo)请要.(yāo)求()4.辉煌.(huáng) 明媚.(méi) 昔.(xī)日()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三、词语搭配,连一连。

(8分)严肃的条件坚定地哭诉高超的问题高兴地宣布优厚的表演细声地回答沉郁的表情伤心地吟唱四、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12分)斩()截()茁()成()琳()满()毫()犹()()天()地()公()法志()高()疑()不()1.商店里的珠宝首饰(),美不胜收。

2.对她莫名其妙的行为,我()。

3.看到新一代的儿童(),他心里无比高兴。

4.我能教你(),但是不能替你实现目标。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1.缩句: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拟人句:延河的流水叮咚流到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加点词语造句:他宁可...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卖房度日,也决不台演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改为直述句: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他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训练营(15分)六、古诗句积累。

(4分)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征战几人回?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4.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1分)1.根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回答问题。

(8分)(1)魏校长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周恩来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周恩来作出这样的回答最关键的原因是()(3分)A.外国租界的热闹非凡和租界外的冷落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恩来认识到只有让祖国强大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玩耍。

B.中国人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受人欺凌却不敢反抗,周恩来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国人才能不受欺负。

2.“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实际上是指()(3分)A.大生产运动中共产党员使用过的具有纪念价值的农具。

B.大生产运动中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读写展示台(45分)八、课内阅读。

(10分)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果然——()斥责——()耻辱——() 巴望——()2.解释下面的词语。

(2分)热闹非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描写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句子。

你能根据“大不相同”想象这个地方之外是什么样吗?请写一写。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外国人的地盘里那个女人哭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5.彭总的故事彭德怀同志常说:“工农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群众。

”他经常深入群众,和群众在一起,他最反对脱离群众。

‖有一次,我对彭总说:“北海公园的风景很美,游人很多,咱们也去玩玩吧。

”他听了很高兴,笑着说:“好,今天下午,我们也去逛逛。

”我按警卫部门的规定,把彭总几点钟到的事报告了有关部门。

傍晚,我们一到公园门口,他看到一块“休息”的大牌子,又看了看几个迎接他的公安人员,问我:“你搞了什么鬼?”彭总怒了,我不想辩解,彭总冲着我说:“挂起休息的牌子,把群众挡在公园外,让我一个人玩,这不是要我脱离群众吗?”几个公安人员说,他们是奉上级命令闭园接待首长的。

彭总说:“这么大的公园,为什么我来了,别人就不能来?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怎能有这样的规矩?”说着,他返身走出了公园。

‖彭总喜欢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在一起,他最反对的就是脱离群众。

1.文章已用“‖”分为三部分,请概括第二、三部分的大意。

(4分)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阅读短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3分)A.彭总喜欢热闹,他觉得游人多才能玩得有趣。

B.彭总平易近人,处处深入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十、快乐习作。

(25分)梅兰芳为爱国明志而历经种种磨难,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的事迹一定在你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你一定会有自己参考答案一、1.hái huán 2.zhūzū3.√ 4.méi mèi二、鬼雄清晰肃静成效秦朝陶醉照顾赞美三、四、钉铁壮长琅目不豫顶立秉执存远惑解1.琳琅满目 2.疑惑不解3.茁壮成长 4.志存高远五、1.周恩来体会到分量。

2.延河的流水唱着歌儿跑向远方。

3.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出卖自己的战友。

4.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六、1.万里长征人未还 2.醉卧沙场君莫笑3.生当作人杰 4.天下谁人不识君七、1.(1)你们为什么而读书(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B2.B八、1.果真训斥屈辱指望2.形容场面或景象非常繁盛活跃,超过一般地方。

3.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萧条的街道上,偶尔有几个穿着破旧衣服的行人来往。

他们脸色蜡黄,嘴唇毫无血色,看上去毫无生气。

4.她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5.(1)中国巡警不主持公道,是外国人的走狗(2)紧握着拳头,但是不敢反抗,只是劝慰那个不幸的女人(3)中华不振九、1.第二部分:彭总知道有关部门为了他而在公园门口挂起休息的牌子,把群众挡在外边,生气地返身走出了公园。

第三部分:彭总喜欢和群众在一起。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3.B十、思路点拨:先要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说说文中关键人物的什么事迹或品质让你深受感动,用几句话表述出来。

围绕这一点具体描写自己读后的感受。

详写自己的感想,略写课文大意。

例文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