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民间文学试卷(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现象,同时又是()现象。
2、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
4、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
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6、记载有女娲神话最早文字资料的文献是__________.7、被称为世界上寓言的三大发祥地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1、民间文学四大特征中起主导作用的两个重要特征是()A.集体性和变异性 B .口头性和传承性C.传承性和变异性D.集体性和口头性2、先秦采集民间歌谣的优秀成果是()A.《尚书》B.《左传》C.《国语》D.《诗经•国风》3、山西的《走西口》是人们熟悉的一首()A. 花儿 B .爬山调C. 信天游D.打歌4、神话资料最为丰富,而且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A.《庄子》B.《国语》C.《山海经》D.《左传》5、记录岁时节日习俗的重要民俗学文献是()A.《风俗通义》 B .《荆楚岁时记》C.《述异记D.《博物志》6、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地区,以爱情为内容,用汉语演唱的山歌是()A .爬山调B .信天游C. 花儿D.二人台7、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的时间是()A. 1918年2月 B .1920年冬C. 1928年春D.1922年夏8、世界上最早的田螺姑娘型故事《白水素女》出自()A. 《述异记》B.《酉阳杂俎》C. 《荆楚岁时记》D.《搜神后记》9、《走西口》的流传范围是()A. 陕北 B .内蒙C. 华北地区D.晋西北10、“二月二,敲瓢擦,十个老鼠九个瞎”属于()A. 节令歌 B .礼俗歌C. 诀术歌D.祀典歌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传承性2、洪水再生神话3、生活故事4、“A T”分类法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民间文学集体性在创作、流传中的表现?2、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活动和重要人物?3、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4、白蛇传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天地开辟神话?分析盘古神话的基本故事情节并阐明其基本文化意蕴?2、运用民间歌谣的基本理论分析下面这首民歌,题目自拟,写一篇小论文,字数(800字)开花调男:樱桃好吃树难栽,小调好唱妹妹呀口难开。
女:山蛋蛋开花白哇哇开,有了心思哥哥呀慢慢来。
男:你在屹梁俺在洼,心思对了妹妹呀咱回家。
女:门搭搭开花卜来来,门缝看见哥哥呀你进来。
男: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妹妹呀俺圪旦亲。
女:锅熬层层下上米,不想旁人哥哥呀光想你。
男:手表开花胳膊上戴,十八上想你妹妹呀到现在。
女:石榴开花嘴嘴红,十六岁等你哥哥呀到如今。
男:石头开花不怕旱,俺可是个妹妹呀穷光蛋。
女:麻油灯开花一点儿明,小酒盅量米哥哥呀不嫌你穷。
男:山小雀儿飞在圪针上,把心操在妹妹呀你身上。
女:前半夜想你吹不熄灯,后半夜想你哥哥呀熬不出明。
男:枕头开花顶对顶,世上就数妹妹呀咱俩亲。
女:黄各翎翎小猫钻水道,咱俩相好哥哥呀谁知道?合:对对鸳鸯顺水游,相亲相爱妹妹呀(哥哥呀)好到头院系: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山西师范大学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密封线密封线以内不准作任何标记密封线山西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题(卷)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院系:__文学院___ 专业:_汉语言文学_ 考试科目:民间文学试卷号: B 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分数评卷人复查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民间文学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叫法,在西方国家一般称为“Folklore”,意为。
在前苏联称为,在日本称为。
2、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
3、“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包括《》、《》、《》。
4、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5、传说的“四固定”分别是、、、。
6、神话按内容可分为和为两种,其中民族起源神话属于。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1、民间文学的特征是()A.集体性B口头性 C.变异性D传承性 F.可信性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A.《世说新语》B.《山海经》C.《楚辞》D.《淮南子》 F.《笑林》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A.中国 B .埃及 C.希腊D.印度 F.日本4、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A.鲁迅B.周作人C.刘半农D.沈尹默 F.郁达夫5、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A.人物传说B.包公传说C.风物传说.D.习俗传说 F.难老泉的传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集体性2、花儿3、事件传说4、“A T”分类法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活动和重要人物?2、洪水再生神话的文化意蕴?3、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4、民间故事的特点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运用民间文学理论分析孟姜女传说(包括情节单元、主题思想、形成演变、艺术魅力)。
4、运用民间歌谣的基本理论分析下面这首民歌,题目自拟,写一篇小论文,字数(800字)啊……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寻你来呀啊格呀呀呆榆树来你就开花圪枝来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格呀呀呆锅儿来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格呀呀呆啊……桃花来你就红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寻你来呀啊格呀呀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格呀呀呆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密封线密封线以内不准作任何标记密封线山西师范大学期末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院系:___文学院___ 专业:__汉语言文学_ 考试科目:__民间文学______ 试卷号:A 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文学现象、民俗文化现象2、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3、《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4、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5、田野调查法、历史追溯法、共时比较法6、《楚辞》7、希腊、印度、中国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1、D2、D3、B4、C5、B6、C7、A8、D9、C 10、A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传承性:又称“传统性”。
他是指民间文学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还积淀保存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民众的观念、审美意识及传统的文化形式。
2、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声息的故事。
这类故事也有怎样创造人类的内容,但不是讲人类最早的起源,而是讲人类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之后濒于灭绝的情况下怎样再造人类的故事。
3、生活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
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
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4、“A 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
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 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在原始社会最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即兴创作。
(2分)(2)采用集体分工的方式,个别人先创作出一个雏形,然后群体加工,添枝加叶,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2分)(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民间歌手、民间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
湖北崇阳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就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位长辈郑三爹根据其身边的真实故事编唱出来的。
但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2分)2、(1)1927年冬天,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
设主席一人,由其独立审定刊物,处理一切会务。
(2分)(2)民俗学会的主要活动,仍是搜集研究民间文艺,但其搜集活动、研究活动一开始就比较偏向于民俗学,侧重于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
(2分数)(3)特别是理论上,后来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相汇合。
这一时期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上的重要人物主要有周作人、顾颉刚、赵景深、郑振铎等。
(2分)3、二者的联系在于: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情感与评价。
(1分)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而且常常有遗迹可寻。
传说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正是从这些联系出发。
(1分)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
(1分)第二,历史观不同。
(1分)第三,取材的角度不同。
(1分)第四,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1分)4、A最早记载话本《西湖三塔记》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白蛇爱上人,被镇于石塔下。
(1分)B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具备了后来白蛇传的基本情节,白娘子的形象的基调人格化,有时会露出凶相,但不吃人、害人。
以感情执著的良家女子出现,小青形象模糊。
(2分)C《雷锋塔传奇》白娘子变成蛇仙,既真诚、善良、勤劳又有勇敢的顽强斗争精神,故事情节更生动细致。
(2分)D近现代,突出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增强了斗争情节(1分)要求:卷面整齐,要点答对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天地开辟神话就是原始人所想象的关于客观生活环境如何形成的神话。
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万物创造等内容。
原始人对天地、万物的由来有着可贵的好奇心,就充分展开想象,创作出情节奇特而又气魄宏伟的开辟神话。
世界各地都流传着这类神话,并且很多民族的开辟神话都有其基本情节的相似性。
(5分)(2)汉族天地开辟神话是盘古神话,首见于三国时期东吴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
盘古神话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1)天地混沌,昼夜不分;2)巨神出世,天地开辟;3)垂死化身,生成万物。
(4分)(3)盘古神话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两点:1)表现了原始人对于人与自然相生相依的和谐关系的认识,原始人首先是崇拜自然的伟力,认为人是自然孕育出来的;但人也不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是有无穷的创造力;盘古死后化为万物,就表现了人创造了世界、控制自然的愿望和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