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和临床探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35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的接入治疗,而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最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做出统计、总结。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心血管功能、住院时长、血管通畅情况以及术后恢复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在患者进入导管室之前采取硝酸甘油静滴,若患者伴有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那么应静滴多巴胺用以保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

同时采用seldenger技术在患者右桡、右股动脉进行穿刺,同时注入3000u 肝素,进行冠状脉造影,如遇患者右冠脉完全堵塞,可在侧行股穿刺,安放6f鞘管为临时心内膜起搏做准备。

[2]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rt-pa(标准重组质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皮下低分子肝素给予,疗程约为5-7天。

患者于手术后口服氯吡格雷以及拜肠溶阿司匹林,前者每天1次,每次75mg,后者每日1次,每次0.1g,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经过一段时期治疗之后,将相关数据进行
对比可知,观察组在患者心功能检测、住院时间长短和血管贯通效果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数据,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见表1。

2.2 在70例患者中,进行动脉造影之前伴有低血压的患者、心脑血管功能不全等症状共5例。

7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手术顺利,占到了总数的92.9%,对33例血管梗死患者植入了40枚血管支架,其中4例患者在术后伴有严重的心血管功能不健全甚至心源性休克且心律失常严重,2例患者在抢救后存活,最终痊愈出院,剩下2例患者死亡。

对术后存活的患者进行1至2年的随访调查,没有出现术后死亡的现象,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复发心绞痛,1例患者又行cabg术,3例出现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症状,2例出现其它血管狭窄症状。

3 结论
ami的特点有:病情蔓延较快、发展速度快、治疗时间有限、患者死亡率较高等。

作为治疗ami的一般方法,经皮冠状动脉的介入和溶栓治疗两种方法能够实现ami的有效治愈。

如果患者患有早期心肌梗死,那么对其进行溶栓治疗,除了简单有效,还能够为后期治疗做准备,其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同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它与溶栓相比,血管的通畅率更高,并较少出现血管再闭塞和相关并发症,因此总体来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溶栓更有效。

[4]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对照组
进行了溶栓治疗,并将两组相关内容和资料进行比较,最终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的血管通畅,通畅率为100.0%,而对照组由于采用溶栓治疗,血管通畅率只有68.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究其原因可知,采用pci治疗方式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的血管梗阻去除,进而有效减少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尽最大力量保护心脏,上述论述与观察组相关数据优于对照组的研究结果一致。

因此综上可知,经皮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作为相关医生,应该以最快速度进行梗死动脉的开通,将心肌再灌注彻底恢复,如果治疗及时,那么就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挽救心功能。

多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式(pci)治疗是目前最完善、最有效的,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缓解颅内出血症状,对于在胸痛3小时内及时就诊的患者最有效,因此,aha/acc和esc临床指导已成为了ami再灌注的优先办法。

[5]
在对ami患者的抢救时,及时的措施才能拯救患者的心肌和生命,应该争分夺秒地对患者进行施救,无论是溶栓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必须在切实了解患者患病详细资料、家庭经济条件、医疗设备的前提下进行。

对于病情高危患者,若能在一个半小时内进行入院治疗,尤其是发病超过3小时的患者,应该首选采用pci进行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不论采用溶栓还是pci方式,都应该重视药物辅助的作用,例如,患者在确诊患病之后需要口服氯吡格雷和
阿司匹林,同时使用普通或低分子肝素,就算没有溶栓和pci治疗条件,患者的病情都能够得到有效抑制。

而急诊pci对于血管的再通率较高,一般为90%以上,在采用欣维宁后,治疗效果会更好,本文研究的pci成功率达95.6%,患者病死率为2.47%。

pci能够精准找出梗死血管并打通,实现血液的重建,挽救濒死心肌,而溶栓治疗成功率仅为60%到70%之间。

尤其是3小时以内发病的患者,采用pci的疗效要比溶栓治疗好很多,pci治疗方法将ami患者的死亡率降低,降低了致残率,尤其是高领女性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出了贡献。

除此之外,在手术前进行充分观察、判断,能够迅速找出病变的血管,减轻操作压力,减少对患者造影的体位,以便以最快速度开通ira,在手术中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进行监管,出现心律失常现象以便及时控制、稳定,保证血液动力学稳定,这样做是对患者负责,还能为后期的手术做好准备。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对ami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唐云侠,齐步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2):63-64.
[2] 方红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01):102-103.
[3] 高晓丽,王东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2(11):
825-828.
[4] 苏振琪,袁争百.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06).
[5] 余华,马礼坤.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04):352-3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