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科技十三五规划.doc

安全生产科技十三五规划.doc

感谢你的观看安全生产科技“十三五”规划(草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16年3月目录一、安全生产科技现状与需求1(一)发展成效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4(三)“十三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形势 6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发展思路7(三)工作目标8三、重点任务9(一)理论创新,深化重大基础理论研究10(二)理念创新,加强科技发展顶层设计10(三)技术创新,突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10(四)协同创新,夯实安全生产科技基础11(五)机制创新,推广安全生产领域安防工程11(六)方式创新,发展安全产业和安全生产科技服务业11 (七)管理创新,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12(八)科教创新,提升全民安全生产科学素质12四、重点项目13五、保障措施13(一)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领导13(二)完善安全生产科技各项政策14 (三)加快人才培养14(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5(五)加大规划的检查与评估15附件:安全生产科技“十三五”重点项目16安全生产科技“十三五”规划(草案)安全生产科技“十三五”规划依据《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和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是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支撑未来五年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安全生产科技现状与需求(一)发展成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关心人民群众安全与健康。

“十二五”时期,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深化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安全发展,在研究院所、高校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科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安全生产支撑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1. 自主创新,安全生产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科技紧紧围绕安全生产重点行业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瞄准紧盯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依托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自然基金项目,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国内优势研发机构,汇集一流科技人才,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领域组织科技攻关。

开展的事故隐蔽性、反复性、突发性和规律性研究,建立了事故发生发展的数学模型,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了科学指导。

首次阐明了煤(岩)裂隙体内瓦斯抽采的安全准则和效率准则,实现了瓦斯抽采达标参数的定量计算,从根本上改变了瓦斯抽采工程设计完全依赖经验的局面。

2.重点跨越,淘汰落后推广先进安全技术装备取得了新进展“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科技把重大技术装备升级换代与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协调、管理和服务功能,强化法规标准建设,加大了淘汰落后与推广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工作力度,下达了4批淘汰落后和推广先进技术装备目录。

每年发布安全生产科技攻关指南,挖掘社会资源,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协同攻关合力,研发的基于两个“四位一体”煤矿瓦斯灾害监控预警系统,大幅提高了瓦斯灾害预警自动化水平,预警准确率达75%以上。

研制成功的国内首台最大扭矩12000Nm大功率定向钻机,在晋城寺河煤矿完成1881m井下近水平长钻孔施工,创造了煤矿井下顺煤层定向钻孔深度的世界纪录。

研究开发的硫化氢捕消剂和喷射器装置,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时,可快速洗消空气中的硫化氢,清除率达95%以上,为事故抢险救援和泄漏区人员的疏散提供了保障。

3.支撑发展,安全生产技术平台建设取得了新增长“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科技谋全局、抓重点,组织制定了煤矿瓦斯、水害、火灾事故防治对策3项顶层设计,摸清了煤矿3大灾害因子的时空分布和技术现状,根据需求轻重缓急制定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的内生动力,凝聚不同行业领域优势科技资源,在全国遴选了9大类百余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创建了7个总局重点实验室和5个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在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加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方面奠定了工作基础。

4.引领未来,防范重特大事故的科技示范工程取得了新成效“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坚持先进性、实效性、可行性,开展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安全生产科技专项行动,建立了覆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重点行业领域百余个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推广了一大批实用、管用、好用的先进技术,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

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可视化远程操作采煤等难题,实现了工作面割煤、推溜、移架、运输、灭尘等操作自动化运行无人化。

研发的动水大通道突水钻孔控制注浆高效封堵技术,解决了携袋钻进、钻注一体化转换、注浆入袋、抛袋提钻等技术瓶颈,在陕西榆卜界煤矿涌水量约1200m3/h的动水条件下,对高3m宽4m的过水巷道实施封堵一次成功。

冲击地压多级卸压防治技术、多级刚柔一体化吸能支护技术和多级多参量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有效解决了埋深超过800m且上覆有巨厚坚硬顶板的冲击地压的安全问题,在义煤集团推广应用过程中,有效避免了跃进煤矿“3.1”冲击地压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

研发的边坡合成孔径雷达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差分技术进行边坡遥感监测,可实现长距离、大范围、高精度、全天候的滑坡监测和灾害预报,在北京首云铁矿、紫金山金铜矿、本溪钢铁(集团)南芬露天铁矿、西露天煤矿、安太堡煤矿等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浙江丽水“11.13”滑坡灾害和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救援中,为科学施救、安全施救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成绩显著,但是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仍不适应安全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仍不能满足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对提升安全生产科技保障能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迫切需求,安全生产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仍然偏低。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滞后。

高校基础理论研究、科研院所应用技术研究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跟踪世界前沿技术和交叉学科发展,凝练优势行业领域先进技术,在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能力不强,科研项目碎片化、小而散重复研究多,资金利用效能不高,安全技术装备同质化,系统性一体化集成技术水平低。

2. 成果转化推广体制机制不健全。

安全技术标准制修订滞后,安全生产重大技术装备与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和推广机制不够完善,经济扶持力度较弱。

安全产业结构不完善、集群效应不突出,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

3. 安全生产科技基础差。

安全生产科技研发、试验、检测、孵化、生产、应用、推广支撑平台建设、总局重点实验室建设仍不满足形势的需要,系统性、完整性、协调性较差,全链条设计、合理化布局、科学性定位不够,支撑乏力,基础性、引领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 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停留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化评估等常规性工作方面,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宽度和深度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亟待加强。

(三)“十三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形势我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经济新常态下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安全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面临挑战当前城镇化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再发展中多灾害事件关联性诱发事故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城市安全的脆弱性,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广泛应用,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资料存储量加大、重大危险源增多,城市人口密集与城市管网、地铁运输等方面的矛盾加剧。

经济发展的深度调整,一些企业效益滑坡,经营困难,保运行、保基本、保生存,安全投入不足,事故防范能力下降。

行业领域内企业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的差异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政府监管方式、手段落后,依靠安全生产科技和信息化,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仍任重道远。

2. 发展机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关键期,也是深化改革,确保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奋斗目标重要战略发展期。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行动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现智能转型,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工作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完善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体制机制和产学研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升政府安全生产的控制力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能力,为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降低事故总量,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思路紧密跟踪世界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前沿,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防控大事故和降低事故总量为目标,完善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以健全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为手段,增强安全生产科技内生动力;以安全生产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突破口,重点突破一批制约安全生产的共性关键技术;以淘汰落后推广先进技术推广为载体,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示范工程;以打造一批安全生产科技服务业为抓手,努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使安全生产科技转变为安全生产的现实生产力。

(三)工作目标1.基础理论研究。

围绕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事故致因机理、危险辨识与评价、灾害预防与控制、应急管理、行为科学、监督执法、安全经济、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力争取得新突破。

2.强化安全生产科技顶层设计。

摸清底数、厘清方向,完成煤矿顶板灾害、金属非金属矿山动力灾害、矿山物联网、危险化学品灾害、职业危害5项防治科技发展对策的研究。

3.创新技术成果。

紧扣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重大事故防治、职业危害预防、安全监测监控、大数据、物联网、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研究,力争取得120项创新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