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基础_第6章_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_第6章_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1)原子的扩散速度 ➢ 由于新旧两相的化学成分不同,相变时必须有原子的扩散 ➢ 原子扩散速度成为相变的控制因素。 ➢ 当相变温度较高时,即扩散不是决定性因素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降低,即过冷度的增大,相变驱动力增大, 相变速度加快;但是当过冷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扩散称为 决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大过冷度,反而使得相变速度减小 。
15
➢ ①共格界面:当界面上的原子所占据的位置恰好是两相点 阵的共有位置时,两相在界面上的原子可以一对一地相互 匹配 。
➢ ②半共格界面:如果一相的某一晶面上的原子排列和另一 相的某晶面的原子排列不能达到完全相同,但相近,这样 形成的界面在小区域内可以利用少量得到弹性变形来维持 共格关系,适当利用位错的半原子面来进行补偿,达到能 量较低。
9
2). 非扩散型(位移型): 在相变过程中没有原子的扩散运动,相变前后没有成分
的变化,原子以切变的方式,即相对周围原子发生有规律 的少量的偏移,基本维持原来的相邻关系,而发生晶体结 构的改变。
新旧相的界面有共格 马氏体相变就是属于非扩散型相变。
10
3).过度型相变: 介于二者之间的,具有扩散型和非扩散型的综合特征Hale Waihona Puke 2T 2P
( S T
)P
CP T
CP等压热容
2 1
P 2
T
22
P 2
T
2
P2
T
V V
V ( P )T
VB
B压缩系数
2 1
TP
22
TP
2
TP
V V
( V T
)P
VA
A膨胀系数
7
二级相变
V V ,S S CP CP , B B , A A
两相的体积和熵发生连续变化,热熔、膨胀系数和 压缩系数发生不连续变化。
面只需部分重建。在晶界上形核时,晶核的形状应满足其 表面积与体积比最小。
晶核为透 镜状
34
(2). 位错形核
➢ 什么是位错 实际晶体在结晶时受到杂质、温度变化或振动产生的
应力作用,或由于晶体受到打击,切削,研磨等机械应力 作用,使晶体内部质点排列变形。
原子行列间相互滑移,而不再符合理想晶格的有序排 列形成现状的缺陷称为位错
19
共格应变能
➢ 因相界面共格引起的,并且仅限制在相界面附近的弹性应 变能,称为共格应变能。
➢ 共格界面,两相的错配度越大,共格应变能越大。 共格界面的应变能最高 非共格界面的最低 半共格界面介于两者之间
20
界面能和共格应变能
➢ 相变时,形成何种界面决定于界面能和共格应变能。 ➢ 当形成共格界面使界面能的降低超过了所引起的共格应变
材料科学基础
第6章 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1
概述
固态相变:固态物质内部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称为固态相变。 相是成分相同、结构相同、有界面同其他部分分隔的物质均 匀组成部分,相变是从已存的相中生成新的相。 新相,生成部分与原有部分存在着或成分不同、或相结构不 同、或有序度不同、或兼而有之,并且和原来部分有界面分隔。 原来的部分称为母相或反应相,在转变过程中数量减少,生 成部分称为新相或生成相,在转变过程中数量增加。
δ<0.05 相界面为共格界面 0.05<δ<0.25 为半共格界面 δ>0.25 为非共格界面
17
18
界面能
共格界面的原子匹配性最好,界面能最低 非共格界面的原子匹配性最差,界面能最高 半共格界面能介于两者之间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固态相变的形核功,最有效的 途径就是形成界面能最低的晶核。
在相变的形核初期形成共格或半共格界面,是固 态相变按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26
固态相变与液态相变相比的的特点 ➢ 1.相变阻力大。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也是新旧两相的自由能
差,这个差值越大,越有利于相变的进行 ➢ 2.新相与母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易保持一定的匹配。新相与
母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易保持一定的匹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它有利于相变阻力的降低 ➢ 3.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1 2
1 2
T P T P
S
T P
1 2
P T P T
V
P T
6
二级相变:两平衡相的化学势相等,及一阶偏导
数相等,但是二阶偏导数不相等。
1 2
1 2 1 2
T P T P P T P T
21
T 2
P
22
T 2
P
➢ ③非共格界面:当两相在界面上的晶体 结构或晶格参数差 别很大时,界面原子完全不匹配。
16
界面错配度 ➢ 界面上弹性应变能的大小取决于两相界面上原子间距的相
对差值,这种相对差值又称为错配度并以δ 表之
aa a
aa
αα、αβ分别是α、β相沿平行于界面的晶向上的原子 间距,δ越大,弹性应变能越大。
27
➢ 4.新相习惯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形成。(惯习现象) ➢ 5.母相的晶体缺陷对相变起促进作用。缺陷处形核可得到
附加能量补充,同时缺陷的存在可加快扩散过程,有利于 新相晶体的生长。 ➢ 6.易出现过渡相,有些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过渡相可以长 期保留。
28
6.2 相变热力学 6.2.1 热力学基本原理 6.2.2 固态相变时的形核 ➢ 热激活形核:通过原子热运动使晶胚达到临界尺寸,特点
35
(2). 位错形核
❖ ①位错与溶质原子交互作用形成溶质原子气团,使溶 质原子偏聚在位错线附近,在成分上有利于形核。
❖ ②位错形核形成的新相如果能使原来的位错消失,可 降低成核功
❖ ③短路扩散作用,可降低原子的扩散激活能,有利于 晶胚长大到临界晶核。
❖ ④比容大和比容小的的新相可分别在刃型位错的拉应 力区和压应力区形核,降低弹性应变能。
是温度和时间对形核都有影响,晶核可以在等温过程中形 成。 ➢ 非热激活形核:通过快速冷却在变温过程中形核,是变温 形核。马氏体相变
29
1. 均匀形核 系统自由能变化
自由能差
应变能
G 4πr3Gv 4πr 2 4πr3
3
3
界面能
30
令 G 0
r
临界晶核半径为
2 rc GV
成核位垒(成核功)
常见的二级相变有磁性转变、有序-无序转变、 超导转变等,大多伴随材料某种物理性能的变化。
8
2. 按动力学分类
➢ 1).扩散型(非协同型): ➢ 新相的形成和长大都要依靠原子的长距离扩散,相界面进
行扩散移动, ➢ 转变的速度由原子扩散迁移速度控制,相界面是非共格。 ➢ 脱溶、共析、增幅分解属于这种类型。
13
2).形核特点 (1)非均匀形核 ➢ 存在各种点线面体结构缺陷,缺陷能量最高,越能促进形
核。 ➢ 在固体的各种缺陷结构中,界面是能量最高的一类,其次
是位错,再次是空位和其他缺陷。 ➢ 非均匀形核是固态相变按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14
(2)共格界面
(a)完全共格 (b)伸缩型半共格 (c)切变形半共格 (d)非共格
25
4) 过渡相
➢ 易出现过渡相,有些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过渡相可以 长期保留。
➢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稳定相的成分与母相相差较远,转变 温度较低,原子扩散慢,稳定相的形核困难。钢中的渗碳 体其实也是铁碳平衡中的一过渡相。
➢ 过渡相从热力学来说不利,但从动力学来说有力,也 是减小相变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 用符号"V"表示。其数值是密度的倒数。
38
➢ 与液态结晶相比,固态相变在形核方面有如下特点。 (1) 固态相交主要依靠非均匀形核。这是由固态介质在结构
组织方面先天的不均匀性所决定的。固态介质具有各种 点、线、面等缺陷,这些缺陷分布不均匀,具有的能量 高低不同,这就给非均匀形核创造了条件。 (2) 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位向关系。常以低指数且原 子密度较大而又匹配较佳的易面互相平行,构成确定位 向关系的界面借以减小新相与母相之间的界面能。 (3) 相界面易成共格或半共格界面。这是因为以形成共格界 面而进行相变其阻力最小,半共格界面次之,非共格界 面阻力最大。
4
6.1 固态相变的分类与特征 6.1.1 固态相变的分类
1.按热力学分类 按照自由能对温度和压力的偏导函数在相
变点的数学特征——连续或非连续,将相变分 为一级相变和高级相变(二级或二级以上的相 变)。
n级相变:在相变点系统的化学势的第(n1)阶导数保持连续,而其n阶导数不连续。
5
一级相变的特点是,相变发生时,两平衡相的 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不相等。
24
(2)共格性长大和非共格性长大 ➢ 扩散相变:新相长大是通过非共格相界面的扩散性移动。
即使在形核阶段形成了界面能低的共格界面,从而促进了 形核,但是共格界面扩散性移动困难,最后演变为非共格 界面。 ➢ 非扩散相变:新相长大是依靠相界面按切边方式进行的, 只有在维持两相的共格关系时才能长大,在形核和长大阶 段都必须维持界面的共格性。只有当新相长大到一定程度 ,由于共格应变能扩大,引起两相中较软的一相发生塑性 变形,共格性就会遭到破坏,长大停止。
2
固态相变
三种基本变化: ①晶体结构的变化。
纯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固溶体的多形性转变、 马氏体相变 ②化学成分的变化。 只有成分转变而无相结构的变化 ③有序程度的变化。 合金的有序化转变,以及与电子结构变化相关的 转变
3
相变:指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发生变化 时,物相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突变。 相变表现为: 1)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2)化学成分的不连续变化。 3)物质物理性能的突变。
形核时两相保持一定的位相关系,是固态相变按 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3).长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