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其土版材料科学基础答案---第八章-相变

张其土版材料科学基础答案---第八章-相变

张其土版材料科学基础答案---第八章-相变
3.马氏体相变具有什么特征?它和成核-生成相变有何差别?
解:马氏体相变是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或不均匀)并由此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凸、曾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长大的相变。

特征:具有剪切均匀整齐性、不发生原子扩散、相变速度快、相变有一定范围、有很大的切变型弹性应变能。

成核-生长过程中存在扩散相变,母相与晶相组成可相同可不同,转变速度较慢,无明显的开始和终了温度。

4. 当一种纯液体过冷到平衡凝固温度(T0)以下时,固相与液相间的自由焓差越来越负。

试证明在温度T0附近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近似地为:,式中∆H V<0为凝固潜热。

解:由得:
在平衡温度时,
则在时,,得证。

5.在纯液体平衡凝固温度T0以下,临界相变势垒随温度下降而减小,于是有一个使热起伏活化因子exp为极大值的温度。

试证明当T=T 0/3时,exp有极大植。

(提示:利用
表达式)
解:由将代入
则令

即求y的极值,当时,即此时y有极大值。

故当时,exp()有极大值。

6. 为什么在成核一生长机理相变中,要有一点过冷或过热才能发生相变?什么情况下需过冷,什么情况下需过热?
解:由热力学公式
平衡时得
:相变平衡温度;:相变热
温度T时,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则
,要使相变自发进行,须使,
则,即必须使,才能发生相变。

对于放热过程如结晶,凝聚,则,,必须过冷。

对于吸热过程如蒸发,熔融,则,,必须过热。

7. 何谓均匀成核?何谓不均匀成核?晶核剂对熔体结晶过程的临界晶核半径r *
有何影响? 解:均匀成核——在均匀介质中进行,在整体介质中的核化可能性相同,与界面,缺陷无关 非均匀成核——在异相界面上进行,如容器壁,气泡界面或附着于外加物(杂质或晶核剂)
,使用晶核剂可以降低,因此下降。

8. 如在液相中形成边长为a 的立方体晶核时,求出“临界核胚”立方体边长a *和△G *。

为什么立方体的△G *
大于球形△G *
?
设立方体晶核的临界立方体边长a 0,临界自由焓为△G 0,而球形晶核的临界半径为r p ,临界自由焓为△G p ,当晶核为立方体时边长为a ,则
当晶核为球形时,半径为r ,则:
γ
∆∆236 · a G a G V +=0
12 · 32=+=∂∂γ∆∆a G a a G V V G a ∆γ40-=23
23
032 · 46 · 4V
V V V G G G G G ∆γγ∆γ∆∆γ∆=-+-=)()(γ
π∆π∆ · 4 · 423r G r G V +=0
· 8 · 3 · 3
4
2=+=∂∂γπ∆πr G r r G V
由此可见立方晶核的大△G 0 于球形晶核的△G p 。

(另解: 由,得
所以

因为当形成体积相同的核时, 立方体表面积6a 3
>球形的表面积

成核位垒球体是立方体的1/2.)
9. 在液固相变时,产生球形固相粒子,系
统自由焓的变化为。

设△G k 为临
界自由焓,V k 为临界晶核的体积。

试证明:
对非均匀成核假定晶核为球冠形可得
到同样的结论。

解: (1)均匀成核
V
p G r ∆γ2-=γ∆γπ∆∆γπ∆ · )2(
4 · )2( 3
42
3V
V V p G G G G +-=232316 · 316 V
V
G G ∆γ∆πγ==γ
π∆π∆2343
4
r G r G V +=V
k k G V G ∆∆2
1=
(2)非均匀成核如图8-2所示
图8-2 例题8-6附图
10. 在不均匀成核的情况下,相变活化能与表面张力有关,试讨论不均匀成核的活化能△G h *
与接触角θ的关系,并证明当
时,△G h *
是均匀成
成立
所以得

V
k k V
k V k V V k V k V
k G V G G V G r G G r G G G r r
G ∆∆∆∆π∆∆π∆πγ∆∆γ∆2
1
2
1
32 )(3)21
(16)(31620)
(32
3
23
===⨯==-=
=∂
∂V
k V
k V LV k V
k LV V
LV
k G V G G G G G ∆∆θθπγθθ∆πγ∆∆γγ∆γγ***
*
*2
1
]3cos cos 32[21 ]4)cos )(1cos 2([)
(3162
12322
3
=+-=-+=-=-
=所以

核活化能的一半。

解:
(1)
(2)
(3)
(4)平衡时则(5)
将(2)(3)(4)(5)代入(1)式,并令,则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时,
11. 熔体冷却结晶过程中,在1000℃时,单位体积自由焓变化△G V418J/cm3;在900℃时是2090J/cm3。

设固-液界面能5×10-5J/cm2,求:(1)在900℃和1000℃时的临界晶核半径;
(2)在900℃和1000℃时进行相变所需的能量。

解:(1)由题意可知,
(2)900℃时,
J
温度为1000℃时,J 12. 铜的熔点T m=1385k,在过冷度△T=0.2T m 的温度下,通过均相成核得到晶体铜。

计算该温度下的临界核胚半径及临界核胚的原子数。

(∆H =1628J/cm3、γ=1.77×10-5J/cm2,设铜为面心立方晶体,a=0.3615nm)
解:由,
晶核体积为,晶胞的体积为,则晶胞的个数为
将已知条件代入,得:J/cm3
m=1.087nm
则临界核胚的原子数为

13. 图9-1为晶核的半径r与△G间的关系,现有不同温度的三条曲线,请指出哪条温度最高?哪条温度最低?并说明理由。

图9-1△G~r关系曲线
解:晶核的半径相同时
14.过冷度对晶体长大方式、速度有何影响。

(在一般的液体金属过冷范围内,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高,则长大速度相对较小,金属凝固后得到的晶粒就越细,当缓慢冷却时,过冷度小晶粒就越大)
15.试用图例说明过冷度对核化、晶化速率和晶粒尺寸等的影响,如无析晶区又要使其析晶应采取什么措施?
过冷度过大或过小对成核与生长速率均不利,只有在一定过冷度下才能有最大成核和生长速
率。

(2分)
若ΔT大,控制在成核率较大处析晶,易得晶粒
多而尺寸小的细晶;(1分)
若ΔT小,控制在生长速率较大处析晶则容易获
得晶粒少而尺寸大的粗晶;(1分)
如果成核与生长两曲线完全分开而不重叠,则无析
晶区,该熔体易形成玻璃而不易析晶;若要使其在一定
过冷度下析晶,一般采用移动成核曲线的位置,使它向
生长曲线靠拢。

可以用加人适当的核化剂,使成核位垒降低,用非均匀成核代替均匀成核。

使两曲线重叠而容易析晶。

(2分)
要使自发析晶能力大的熔体形成玻璃,采取增加冷却速度以迅速越过析晶区的方法,使熔体来不及析晶而玻璃化。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