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的现状与防治对策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开发区不断形成。
如果鼠害防治措施能及时实施,不断提高灭鼠水平,就会使鼠密度明显降低,较容易控制鼠害,并能长期巩固。
相反,虽然城市建筑各方面非常好,但忽视鼠害防治或防治工作失误,鼠密度可大幅度增高,容易形成富裕型鼠害。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遵循林业鼠害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抓好林分抚育管理,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遏制林业鼠害持续高发的势头。
关键词:鼠害生态环境防方法林木受害正文: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开发区不断形成。
大片的土地不断地被征用,使得鼠类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多数种类的老鼠远离城市中心,而少数的家鼠留在了居民区。
有人认为,城市建设得越好,四害密度就自然降低。
我们认为,就鼠害而言,鼠的种类减少,数量在增加。
如果鼠害防治措施能及时实施,不断提高灭鼠水平,就会使鼠密度明显降低,较容易控制鼠害,并能长期巩固。
相反,虽然城市建筑各方面非常好,但忽视鼠害防治或防治工作失误,鼠密度可大幅度增高,容易形成富裕型鼠害。
我们用容鼠限量的观点来认识富裕型鼠害产生的根源。
容鼠限量增高,鼠密度就增高,反之降低。
容鼠限量也称鼠容限量,是影响鼠类生存、繁殖的因素,以一定的方式或比例相互结合,共同决定一个局部环境所能供养鼠的数量。
它主要有两大因素决定,一是鼠类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即隐蔽场所;二是食物条件。
另外还有两个次要因素,即水源和鼠的活动空间。
一,城市鼠害的防治1. 环境治理措施的目的是降低环境对鼠类种群的容鼠限量。
对家栖鼠以破坏鼠的隐蔽场所、断绝鼠粮为重点。
按环境治理要求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管理好食品,不乱扔杂物,物品堆放整齐,及时处理垃圾粪便,堵塞鼠洞及通道。
对重点行业要增设齐全的防鼠设施,政府部门应制定具体的建筑规定和要求,并把防鼠要求的内容纳入其中。
另外从全国灭鼠复查中发现,建筑工地的鼠密度很高,因此要从每一个建筑物、每一项工程在拆迁旧房屋前,就应进行一次性灭鼠,防止鼠的外迁。
从建筑工程开工时就抓灭鼠工作,严防建筑工程完工了,鼠害也随之而来的弊端。
2. 要重视鼠害防治工作,提高灭鼠水平。
用科学的灭鼠措施和方法,结合当地实际,经专家论证,制定科学可行的灭鼠措施和巩固方案,加以贯彻执行。
注意要狠抓下水道及地下各种建筑和重点行业、重点环境的灭鼠工作。
提高灭鼠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在整个科学灭鼠工作中,环境治理措施的比例和作用要显著地高于药物灭鼠措施;灭鼠率明显提高;鼠密度回升速度减慢。
3. 专业人员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扬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并向广大群众及时、热情、耐心地宣传富裕型鼠害的防治知识,使群众了解鼠情,掌握简单可行的灭鼠方法和相关知识,在政府统一领导和安排下,动员全民积极行动。
采取群防群治,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及消杀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全民性灭鼠活动。
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作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除四害工作,应把鼠害防治放在首要位置。
更要重视除害防病工作,严防媒介生物性疾病的流行,将四害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
二,林业鼠害防治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遵循林业鼠害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抓好林分抚育管理,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遏制林业鼠害持续高发的势头。
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林业鼠害防治预警机制,将鼠害防治工作贯穿于营林生产全过程;二,要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鼠种、不同危害情况,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三,要坚持无公害防治的原则,大力推广营林技术、生物防治及物理机械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学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三、林业鼠害的危害类型、防治对策及时间1、危害类型根据林业害鼠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地上危害类和地下危害类。
⑴地上危害类。
只危害植物的地上部分,在我国分布很广。
主要啃食树干及幼树的嫩枝、嫩叶和竹笋等,或盗食林木种实,危害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油松、云杉、杨柳、拐枣、核桃楸、黄菠萝等。
该类害鼠种类较多,主要有田鼠、绒鼠、姬鼠、沙鼠、鼠平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和鼠兔等。
⑵地下危害类。
主要指鼢鼠,如:中华鼢鼠、东北鼢鼠等,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及西部地区。
生活、危害皆在地下,主要危害落叶松、油松、苹果、沙枣、桃、杏及其他多种经济林树种等植物的根系,导致苗木死亡。
2、防治对策根据调查与监测结果,按危害程度分类施策、分区治理。
⑴轻度发生区(林木被害株率10%以下的地块)。
以预防为主。
一是采取禁猎、禁捕等措施,保护鼠类的天敌动物;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二是通过各种营林技术、封山育林等措施,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创造有利于鼠类天敌栖息、繁衍的生存条件,充分发挥天敌对害鼠的控制作用。
⑵中度发生区(林木被害株率11-20%的地块)。
应积极组织开展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无公害防治,采取人工、生物、生态等防治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如:植树整地时,可采取挖掘防鼠沟进行物理阻隔;造林时,通过深坑深栽、营造混交林破坏害鼠生境;在鼠害发生地,可采用地箭等物理器械或设置“诱捕阱”进行人工机械捕杀,也可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拒避剂、不育剂等进行药济防治。
⑶重度发生区(林木被害株率21%以上的地块)。
应以压低鼠口密度为主,可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全面开展无公害防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对地下类害鼠可采用多效抗旱驱鼠剂、溴敌隆等药济或地箭进行防治;对地上鼠类可采用溴敌隆、不育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3、防治时间鼠害防治在春、秋两季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但是,造林地的鼠害防治应在造林前7-10天进行;未成林造林地和幼林地的鼠害防治,应在霜降上冻后降雪前这一期间进行。
三、林业鼠害的防治技术措施1、预防措施⑴造林设计。
造林设计时,要制定林业鼠害防治预案。
首先,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避免营造单一纯林。
同时,加植害鼠厌食树种(如:在姬鼠、鼠平鼠危害地区加植落叶松;在田鼠、东北鼢鼠危害地区加植樟子松);其次,合理密植,促进林分早日密闭成林。
⑵造林地预防处理。
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
一是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先灭鼠,降低害鼠种群数量后再造林;二是在造林前结合鱼鳞坑整地,对造林地进行深翻,破坏鼠类的洞道;三是改善林地卫生条件,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
地下害鼠活动频繁的地块,要实行深坑栽植,或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垂直地面),以便破坏鼢鼠的洞道。
⑶造林苗木处理。
造林前要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技术措施,可用多效抗旱驱鼠剂、驱避剂等林木保护剂对苗木进行涂干或蘸根,实施预防性处理。
林木保护剂无毒杀作用,可保护多种林木不被害鼠啃咬,对主要造林树种防护效能显著,持效期长,操作简便易行。
⑷林地抚育管理。
造林后至树木中幼龄阶段,应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害鼠造成的危害。
对于地上类害鼠,在抚育采伐时要搞好林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内的灌木、藤蔓植物,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减少其活动空间及食物储备。
同时,控制采伐和修枝强度,促进林木早日郁闭成林。
在害鼠数量较高的年份,可在林内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如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
2、物理防治对于地下害鼠,可用地箭、弓形夹、灭鼠弹和灭鼠雷等物理器械进行防治;或挖掘防鼠阻隔沟,破坏鼢鼠的洞道。
对于地上害鼠,可设置鼠类“诱捕阱”、诱捕器等环保型捕鼠工具灭鼠;在树干基部可套置塑料、金属等套管进行防护,或在树干基部涂白、涂抹泥沙或林木保护剂(如:新型多功能树木生长防护济—树宝),或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物,防止害鼠啃咬树木。
要使塑料筒时,其基部要与地面接触紧密或埋于土中。
3、生物防治⑴生殖不育技术。
鼠类不育剂可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降低危害程度。
其特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有贝奥类雄性不育灭鼠剂和植物性不育剂。
⑵天敌保护与利用。
林业害鼠天敌种类很多,包括鸟类中的猫头鹰、雕,爬行类中的蛇,哺乳类中的狐狸、豹猫等。
大力保护与利用鼠类天敌,对控制鼠害具有积极作用。
一是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二是禁捕、禁猎鼠类天敌;三是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四是在人工林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以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
4、化学防治在预防措施和其他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可采取化学药物灭鼠。
为避免化学药剂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应选择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如溴敌隆等),并以小包装(5~10克/袋)施药。
必要时可配合毒饵保护器投饵灭鼠(常用灭鼠药剂及使用方法附后)。
“毒饵保护器”(包括毒饵保护瓶、罐、桶等),亦称“毒饵站”。
是指允许害鼠自由进入并取食,而其他非靶动物不能进入的一种能盛放毒饵的容器。
应用毒饵保护器投饵灭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饵点少,省药、省工,易操作;二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天敌;三是保护毒饵不变质,可常年投饵,适用于所有地上鼠防治。
“毒饵保护器”可用塑料瓶或竹筒加工而成,只要能使鼠类自由进入即可;使用时将配制好的毒饵直接或用小纸袋封装后,放入毒饵保护器内,并使其开口尽量向下倾斜。
一般每亩地使用毒饵保护器1个,每个毒饵保护器放置毒饵150克左右,并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
常用林业灭鼠药剂与使用方法1、溴敌隆溴敌隆属适口性好、毒性大、靶谱广的高毒杀鼠剂,对眼睛有中度刺激作用,对皮肤无明显剌激作用。
原药是黄色粉末,常温下贮存稳定在两年以上。
对鱼类、水生昆虫等水产生物有中等毒性,动物取食中毒死亡的老鼠后,有时会引起二次中毒。
溴敌隆被称之为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它不但具备敌鼠纳盐、杀鼠迷等第一代抗凝血剂作用缓慢、不易引起鼠类惊觉、容易全歼害鼠的特点,而且具有急性毒性强的突出优点,单剂量使用对各种鼠类都能有效防除。
同时,它还可有效杀灭对第一代抗凝血剂产生抗性的害鼠。
该药剂的毒理机制主要是拮抗维生素K的活性,阻碍凝血酶原合成,导致致命的出血。
死亡高峰一般在取食后的4~6天。
⑴使用方法:防治地下害鼠,毒饵有效成分用量可适当提高,一般采取一次性投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