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伦斯哈普林大师介绍

劳伦斯哈普林大师介绍


第三区——二次大战
由园道进入第三区的步道口,崩乱的花岗岩零散置于两旁,有如被炸 毁墙面乱石一样,象征二次大战带给人民的惨状。
由园道进入第三区的步道口,崩乱的花岗岩石块 散置两旁,有如被炸毁墙面乱石一样,象征二次大战带 给人民的惨状 。 这个区的水景,每块岩石皆有如战争蹂躏般地残 破断折,不规则的搁置也让水瀑朝四方乱溅而下,而罗 斯福总统爱好和平,痛恶战争的疾呼演说,也深深地刻 痕于此区的乱石与墙面上 。
• 1945-1949:哈普林在托马斯·丘奇的工作室工作。
• 1948年,哈普林参与了托马斯丘奇(T. Church)最著名的作品唐纳花园(Donnell
Garden)的设计。 • 他在自己的家庭花园中设计了一个便于他的舞蹈家妻子排练和表演的“加州花园”木 质平台
3.主要作品介绍
肯特菲尔得舞蹈台
海滨农舍 波特兰市系列广场 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 里维斯广场
从岩石顶倾泻而下的水瀑,平顺有力,象征罗斯福就任时所表露的那 种乐观主义与一股振奋人心的惊人活力。
平顺有力
第二区——经济恐慌
通过图腾与雕像呈现当时全球经济大恐慌所带来的失业、贫穷、社会 无助与金融危机等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入第二区让游客很强烈感受到的就是图腾与雕像所呈 现当时全球经济大恐慌所带来的失业、贫穷、社会无助与金融 危机等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第二区,柱式的图腾与墙面的青石浮雕,一幕幕的纪 录前人齐心为度过经济萧条,各行各业艰困打拼的百态,而水 瀑在此区也转变成梯形倾斜而下,表现此时期的艰困,波折。
体现了哈普林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延绵不断的流动过程做出理性的回应”。
第4时期 第3时期 第 2 时期 第1时期
四个时期: 乐观主义(1933-1936) 经济萧条(1937-1940) 二次大战(1941-1944) 和平富足 (1945) 四种自由: 就业自由、言论自由、宗 教自由和免于恐惧自由
第一区——罗斯福总统初上任时期
如同在自然界般的体验
哈普林的设计所追求的效果,经常是“如同在自然界般的体验”。通过观察研究体验出自然过程的抽象
之道,发现“自然界的某些能创造出场所感的特征”,并将其概念化,运用城市环境的创造中。
重视自然和乡土性 哈普林执著地认为所有美学意识皆来自自然。自然界的力量是他工作的源建设全面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舒适的弧形广场空间作开放辽 阔的效果,产生一种和谐太平的景致。
灯光
以淡冷光打在花岗岩石面上,使 整体氛围静谧、庄严,让人沉思。
• 铺装 • 罗斯福家乡的新英格兰草原岗石作为全区空间围塑的元素,简洁坚硬有力的质感,让
人感受到罗斯福的魄力与坚毅个性。
3.1.2 柏蒂格罗夫公园(Pettigrove Park)
3.1.3 演讲堂前庭广场
源头广场 层层跌水 大水池 水中平台
3.2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
缘起:1966年,哈普林出版了《高速公路》 (Freeways)一书,讨论了高速公路所带来的问题, 他认为对城市景观最具破坏力的,就是穿越市中 心的高速公路。它占用了大片土地,分割了城市 中原来紧密联系的地区,在都市空间中刻划上一 道隔绝的沟壑。 西雅图公园管理委员会便邀请哈普林在穿过西 雅图市中心的5号州际高速公路旁创造一个能实 现他的想法的公园。哈普林在研究了基地的情 况后,说服了委员会,在高速公路上方架设一座桥, 并利用了一个计划建造的停车场的屋顶,和一些 边缘的零星空地,将公园的范围予以扩大,创作了 一个跨越高速公路的绿地。 公园面积2.2hm2,展开的长度有400m,最高点 与最低点相差30m
场。
• 1966年:出版了《高速公路》一书,因此受邀设计了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 • 1969年6月:哈普林被任命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理事。 • 1971年:曼哈顿广场公园 • 1974年:哈普林被选为罗斯福总统纪念园的设计者 • 1978年:ASLA授予哈普林金奖。
• 1982:里维斯广场(Levi‘s Plaza)于旧金山竣工
6.文献参考
谢谢~
5.对我们设计的启示
1.哈普林对于自然的提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不管是哈普林的混凝土瀑布,还是上次例会沈琪介绍的绩溪博物馆的叠石, 都是运用了从自然中提取元素,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重回一个自然。不论是 新中式,还是现代城市景观,“自然”元素永远是我们可以反复利用、仔细 品味的一种造景手法。
2.哈普林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视是我们所缺乏的 我们在设计中,大多还是在考虑从哪个角度看某个景会比较好看,但我们没 有对环境中的人群的活动进行考虑。我们仅仅考虑他们是走还是坐。也许我 们设计出一些有趣的节点,让人们发挥想象,尽情地在其中享受活动的乐趣。 3.展望:如果我们做的设计,也能给人就在自然中并且想忍不住在场地中玩 一玩,那就很好啦~~
2. 思想熏陶
• 唐纳德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
• 提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功能的、移情的和艺术的。 • 他认为风景园林是一个大的综合性的原则,而不是仅仅作为建筑周围的点缀,风景园
林师不仅要注重美学方面,同样重要的还有社会的和城市的方面。这些观点为哈普林 奠定了现代主义的思想基础。
• 托马斯·丘奇——加州花园
4.哈普林的设计理念
哈普林认为景观设计者应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整个创作灵感,为激发人们的行为活动提供一个具艺术 感召力的背景环境。
强烈的公众参与意识 哈普林认为景观设计是创造人们可以享乐的环境,而不只是为了视觉观赏。 环境中人的参与行为是要特别强调的,通过参与使人成为环境的一要素,而不是成为设计师所引出的” 环境事件”旁观者.他希塑他的设计作品不是唯“美”,的,而希望是创造一个让游人可体验的环境, 游人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中产生愉悦感。 哈普林被称为“人类活动的创造者”。尤其在城市环境的创造中,他强调人类活动是使环境充满生机 的发生器,环境是活动在其中发生的“容器”,环境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被斌予存在的意义。
1.生平简介
• 1945-1949:托马斯·丘奇聘用了哈普林在其位于旧金山的工作室工作。 • 1948年,哈普林参与了托马斯丘奇(T. Church)最著名的作品唐纳花园(Donnell Garden)的设计。 • 1949年,哈普林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 1964:哈普林参与了海滨农庄别墅(Sea Ranch)的设计 • 1966年7月:最重要的作品。为波特兰市设计的一组广场和绿地:爱悦广场、柏蒂格罗夫公园、演讲堂前庭广
罗斯福总统纪念堂
3.1波特兰市系列广场
• 哈普林最重要的作品 • 1960年代为波特兰市设计的一组广场和绿地 • 三个广场由一系列已建成的人行林荫道来连接 • 爱悦广场——柏蒂格罗夫公园——演讲堂前庭广场
3.1.1爱悦广场(Lovejoy Plaza)
• 哈普林生活舞台设计的最精美的综合体

——刘滨谊
及自然侵蚀过的地表造型等。
哈普林运用水和混凝土来构筑城市景观
在深深理解大自然及秩序过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以一种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
对自然简单的移植与模仿。
哈普林对自然现象做过细致的观察,他曾对围绕自然石块周围溪水的运动、自然石块的块面形态及
质感做了大量的写生与记录。在这些研究中他体验到了自然过程的抽象之道,并尝试把这种抽象了 的自然过程从山地环境“搬”到了城市环境之中。
3.3 小结
从手法上看,波特兰系列广场和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都是运 用了代表自然岩石的有水平或垂直条纹的混凝土块,和模拟 自然界水的运动的喷泉、跌水和瀑布。总的来说,硬质景观 的比重较大,这与60年代美国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和受日本的 枯山水园林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硬质景观有关。
3.4里维斯广场
3.5 罗斯福总统纪念园
• 17岁时,他离开家乡,在海法的一个农场生活了三年。 • 之后回到美国,在康耐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获得了植物科学和农业学学
士学位。
• 1940年,与舞者安娜结婚,安娜对他的设计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 1941年至1942年间,在哈佛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习,师从唐纳德。(唐纳
德的思想对他有很深远的影响)
哈普林 城市中的舞台
1.生平简介 • 学习经历
• 思想熏陶 2.主要作品介绍 • 波特兰市系列广场 • 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
目录
• 罗斯福总统纪念园 3.设计理念提炼
1.生平简介
• 劳伦斯 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 )(1916—2009) • 美国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
• 1916年,哈普林出生于美国纽约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