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辅导讲义知识聚焦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小说情节组成部分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着眼于“情节”要素鉴赏小说,应注意什么?首先是,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
例如,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
小说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
鉴赏小说情节,若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把握作者的意图。
其次是,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形象塑造服务。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应该由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
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来完成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
阅读鉴赏,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例如,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小说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众人嘲笑他,孔乙己与之争辩的情节,突出他的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写孔乙己教写四种“茴”字,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表现他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写孔乙己被举人打断腿、爬到酒店喝酒、谎称是跌断的等情节,表现了孔乙己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爱面子的弱点。
再者是,见微知著,应从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作品的情节是由很多个场面和细节组成的。
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
例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的结尾处,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这一细节生动传神地刻画了阿Q的麻木、无知以及精神胜利法。
此外,还要注意辨识小说的叙事方式与情节编织的结构特点。
小说中的叙事方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顺叙的类型具体又有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叙写,按事件发展的阶段进行叙述,按事件发生的空间顺序叙述等。
顺叙法的优点在于情节环环相扣、脉络清晰。
倒叙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关键、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提到开头来写,并非是把整个事件倒过来叙述。
倒叙法的优点在于能把情节安排得曲折离奇,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
补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场中,为了表达某种表达上的需要,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文字。
它多用于材料众多、情节复杂的作品中。
平叙是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事或多件事的叙事方法。
小说情节结构往往讲究“尺水兴波”,在有限的篇幅内制造出扣人心弦的波澜。
营造小说情节波澜的构思方法通常有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反转法、递升法等。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概括情节类解题方法(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个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3)要注意题干要求中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 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例:雕花烟斗冯骥才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B)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有删改)请梳理小说的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
【答案】情节:①受尽歧视,花房邂逅;②花房交往,感受温暖;③重戴桂冠,冷落花农;④再次落魄,重拾真情。
妙处:①制造波澜,吸引读者;②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③有利于表现主题。
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可从情节安排与人物性格刻画的关系,从情节安排与推动情节发展的关系,从情节安排与主题思想表达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
题型点拨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3.某事物、某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情节作用也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的,具体说来:(1)从结构(情节自身)方面:①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②照应前文;③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④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⑤线索,贯串全文。
(2)从内容方面:①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③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答题时可采用这样的形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题点聚焦如何分析某处情节内容的作用分析某处情节内容的作用是小说情节考查中的重要题型,这里具体谈谈如何答好这类题。
1.审清问法,区别作答。
一种是综合问,只问“情节有什么作用”,对于这种问法,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情节本身)两方面作答,或者说扣住小说四要素答题: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主题作用。
一种是单一问,只要求答出情节安排方面的作用,如2008年江苏卷第12题,2010年课标全国卷第11题第(3)题。
这种问法较普遍,是重点题型。
这种问法,一般要弄清该情节在小说整个情节中所处的位置,它之前与之后的情节各是怎样的,把握它在小说整个情节因果链中的位置、阶段和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为下文某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②照应上文某处情节;③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就情节的阅读效果分析)。
2.注意答题规范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主题。
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内容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结构作用】①创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前后照应;③侧面衬托、埋下伏笔;④总结上文、点明题意;⑤起线索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分析小说的开头与结尾部分的作用,可从开头、结尾部分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小说主题思想的表现等方面的关系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