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食与健康作业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1、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什么基本特征与内涵?
基本特征
风味多样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注重情趣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食医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
内涵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
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
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首先是味道美。
孙中山
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
”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
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
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
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
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三礼”中几科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
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
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
我们谈“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
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2、人体必备的六大营养素是什么?阐述其功能与属性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
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
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通过合理营养来促进健康的目的。
食物的成分主要有水、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通常被称为人体必须六大营养元素。
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是维持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要素。
下面对各种营养物质进行简单的介绍。
水是极其重要的营养元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离不开水。
对于人类来说,水占人体体重的60-80%,成年人约在70%左右。
水具有调节体温.,维持正常循环作用及排泄作用.,帮助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人体中的水分是在不断流失的,所以人必须不停地摄入水分。
并不是渴了的时候才喝水,因为当人感到口渴的时候正是人体已缺水的信号。
所以一般人都应该尽可能养成喝水的习惯。
补水的方式不只是直接喝水,在大多数的水果、蔬菜中也都富含大量的水分。
蛋白质是重要性仅次于水的第二大营养元素。
是一种对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的作用主要是供给能量,调节生理机能,维持人体生长发育。
它是构成及修补人体细胞、组织之主要材料。
蛋白质虽然不可或缺,但是过量的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因此蛋白质的摄入要根据营养状况、生长发育要求达到供求平衡。
动物蛋白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如肉类及禽蛋类等植物蛋白是蛋白质的另一来源,植物蛋白主要存在于豆类食物中,其中含饱和脂肪及胆固醇都很低。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分为类脂和中性脂肪。
类脂包括磷脂和胆固醇,中性脂肪又称甘油三脂,广泛存在于皮下、腹腔、脏器周围及肌肉间隙中。
脂肪约占人体体重的13%,女性高于男性。
脂肪的产热量占人体需要总能量的
16%-20%,成人每日需要量为50-70克,食入过多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而且容易患肥胖病和心血管疾病。
脂肪的来源多是从牛奶、蛋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摄取
糖类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供能性营养物质,糖类不只是局限于我们日常认为的蔗糖果糖,而是一种碳水化合物。
我们日常饮食中摄取最多的糖类食物是淀粉,我们每餐都必须吃的米饭就属于淀粉类。
我们肌肉组织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类而不是脂肪物质。
糖类还能够帮助脂质在体内的代谢。
调节生理机能。
糖类食物可提高人体的血糖水平。
脂类是为我们供给热能的营养物质。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便是皮下脂肪了。
脂肪有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并在我们缺少能量供给时为我们提供适当能量。
同时还能保护内脏器官。
含脂类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奶酪等奶制品以及部分硬壳干果等。
维生素,也叫做维他命,是另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与糖类和脂类不同的是它不是直接供应能量的营养物质,与蛋白质不同的是它不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无法通过人体自身合成。
所以我们每个人适当补充维生素是很必要的。
维生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生理机能、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而维生素如果缺乏严重,则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出现,如坏血病、夜盲症、脚气病等等。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有豆类、奶类、海产品、谷类,各种水果中也是富含大量维生素的。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构成身体细胞有机物质的主要原料,人体重量中96%是有机物和水分,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主要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虽然人体需要摄入的矿物质的量很小,但它跟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而且跟维生素一样也不能在人体内自行合成,必须通过膳食进行补充。
在我国居民膳食中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