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生物质谱仪器与技术讲解
第五章, 生物质谱仪器与技术讲解
进样系统
真空系统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检测器
加速器
计算机系统
质谱仪的基本结构框图
二、质谱仪的组成
进样系统 eg样品板 LC或GC
离子源
++ ++
++
质量分析器
加 速 器
++ + ++++++ ++ ++ +
+++++ + + + +
真空系统
EI源 FAB源 MALDI源 ESI源,等
quadrupole Ion trap time-of-flight, etc
第五章 生物质谱技术与仪器
谢圣高
重点提示
1.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质谱仪有哪些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什么?对质谱仪的
性能有何影响? 3.质谱仪中的质量分析器主要有几种?各自有什么特点? 4.质谱仪中常见的离子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质谱联用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6.质谱仪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哪些主要应用? 7.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的原理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8.什么叫MALDI-TOF-MS?它有什么主要应用?
(三)离子源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质谱图
纵坐标为离子相对强 度:以离子强度最强峰为 100,其他的峰则以此为 标准,确定其相对强度, 又称相对丰度;或为离子 强度(离子流强度)
横坐标为质荷比。
质谱图
二、质谱仪的组成
7个部分: • 真空系统 • 进样系统 • 离子源 • 加速器 • 质量分析器 • 检测器 • 计算机系统
加速
种低质量数的碎片离子和中性自
由基。
2. 化学电离源(CI)
样品分子在承受电子轰击前,被一种反应气体(通常是甲烷)稀释,稀释 比例约为104:1,因此样品分子与电子的碰撞几率极小,所生成的样品 分子离子主要经过离子-分子反应组成。
3. 场致电离源(FI)
应用强电场诱导样品电离 : (电压:7~10kV,d<1mm) 过程:样品蒸汽邻近或接 触带高的正电位的阳极尖 端时,由于高曲率半径的尖 端处产生很强的电位梯度, 使样品分子电离.
计
检
算
测
机
器
系
统
电子倍增器, 闪烁计数器,等
闪烁计数器:由闪烁体(也称荧光体)和光电倍增管构成
二、质谱仪的组成
(一)真空系统
覆盖区:凡是有样品分子和离子存在的区域。 作用:降低背景;减少离子间或离子与分子间碰撞所 产生的干扰,如散射、离子飞行偏离、质谱图变宽等; 延长灯丝寿命(残余空气中的氧能烧坏离子源的灯 丝)。 真空度: 1.0×10-4~1.0×10-7Pa。特别是质量分 析器要求高真空度。
(三)离子源
8.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
MALDI: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portion ionization
将样品溶液和基质混匀,干燥成为晶体或半晶 体,在激光(如337nm紫外氮激光)照射下,基 质吸收能量后瞬间由固态转化为气态,将质子转 移给样品分子使其离子化 .
(三)离子源
电喷雾电离(ESI)
(三)离子源
大气压电离(API)
ESI与APCI统称为大气压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 API),
主要用于液质 (LC-MS)联用。
1 Torr = 1 mmHg = 0.133 KPa, 1atm=760mmHg=760×0.133 Kpa=101 Kpa
2
目录
第一节 质谱仪 第二节 质谱联用技术 第三节 质谱仪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一节 质谱仪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质谱仪离子源中的样品,在极高的真空状态下,在电子、 电场、光、热或激发态原子等能量源作用下,将物质气化、 电离成正离子束,经电压加速和聚焦导入质量分析器中,一 般利用离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性质,按离子质荷比(m/z) 的大小顺序进行收集和记录,得到质谱图。也可以按质荷比 -相对强度或离子强度列表,得到质谱表。
二、质谱仪的组成
(二)进样系统
根据是否需要接口装置,分为两种方式:
气态、高沸点液态样品:通过可调喷口装置导入 吸附在固体上或溶解在液体中的挥发性样品:通过 1.直接进样 顶空分析器富集样品上方的气体,利用吸附柱捕集 ,再程序升温使之解吸附,经毛细管导入进样:将气相色谱(GC)载气去除或将液相色 谱(LC)的溶剂去除后导入质谱。GC –MS,LC-MS
2019/6/13
二、质谱仪的组成
(三)离子源(ion source)
• 使气化样品中的原子、分子电离或分子碎片成为正离子,又 称为电离源 。离子源与质谱仪的性能直接相关
常见的分子破碎过程示意图
“·”表示未配对的单电子,“+”表示正离子。分子失去一 个分电子子离M而子 电进离一所步产 发生生的键自的由简基单离断子裂,,称而为产分生子质离量子数(较低)的。碎 片,即失去游离基(自由基)后的正离子,称为碎片离子
4. 场解析电离源(FD)
过 程:样品溶液涂于发射器表面—强电场—分子电离—奔向阴极 —引入磁场
特 点:特别适于非挥发性且分子量高达10,0000的分子。样品只产 生分子离子峰和准分子离子峰,谱图最为简单。
5. 快原子轰击电离源(FAB)
过 程:稀有气体(如氙或氩电离)通过电场加速获得高动能——快 原子——快速运动的原子撞击涂有样品的金属板——金属板上的样 品分子电离——二次离子——电场作用下,离子被加速后——通过 狭缝进入质量分析器。
二、质谱仪的组成
常见离子源电离方式
电子电离(EI) 化学电离(CI) 场电离(FI) 场解吸(FD) 快原子轰击(FAB) 电喷雾电离(ESI) 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 电喷雾解吸电离(DESI)
1. 电子电离源(EI)
原理:
用电加热铼或钨丝至2000℃
,产生10~70eV的高速电子束
,与进入电离室的试样分子发生
碰撞,若电子的能量大于试样分
子的电离电位,将导致试样分子
的电离。试样分子M失去一个电
子形成的M+称为分子离子。所需 能量为15~20eV。
加速
当具有更高能量(如70eV )的电
聚焦
子轰击有机化合物分子时,就会 使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生成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