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
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
三、合作探究
1、真题示例(2016·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村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2、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
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
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3、其他题型示例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帝京若为峰头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妙的想象来收束全篇,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强烈怀念。
【比较表达技巧】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捣练子令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9.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求“同"关键词:月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数声月到徘徊卷不去拂还来
参考答案: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满怀愁情。
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
闺中思妇睹月生愁,但月光多情相依,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
【比较内容情感】(2016年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求“同”关键词?(学生找出)恨愁→拟人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回首背低面藏
参考答案:都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杜诗凄怨低沉。
“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感伤迟暮之恨,表露作者伤感不平之情。
杨诗活泼有趣。
“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五、课堂小结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简易口诀:读标题,解要素看注释,推主旨
品语句,体情感细辨析,找异同
六、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崔融杜审言①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
杜审言:(645-708),湖北襄阳人,官修文馆直学士。
杜甫祖父。
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1)、“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6分)
答案:(1)特点:前者悲凉,后者豪壮。
作用:前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作铺垫;后者渲染了军营整肃的氛围,衬托出士气的高昂。
(特点2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2)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
(或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颈联想象军营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
(思想感情2分,结合全诗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两首李贺的诗,完成后面的题。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④,快走踏清秋。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5分)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抒情方式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6分)
答案:(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
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