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_图文
3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_图文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
1
一、什么是哲学的自然观
哲学意义上的自然观:不能简单地说,是关于自然界 本身的哲学理论,是人们从哲学的角度去把握自然界 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诸多观点 的总和。
哲学的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特别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哲 学理论。
哲学自然观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说明自然界本身,而在 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理解和阐释,以便为人们处 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某种规范和指导。
7
①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的辩证自然观
一方面,自然是精神发展的产物,自然必须通过精神才能获得理解。 康德认为自然的规律是由人的经验赋予的,即“人为自然立法”。谢林
否认自然界的独立存在,他认为自然只是精神的客体化形式。在谢林之 后,黑格尔将这一观点作了最为彻底的发挥,自然界成为精神发展的一 个环节或阶段。他们的这种理解,意味着自然是与精神相统一的自然, 而不是外在于人的自然。 另一方面,自然是一个辩证运动的有机整体。康德在探讨宇宙的起源问 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在这一假说中,康德运用一种辩证的、 生成的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然,描绘了宇宙万物辩证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图景。黑格尔继承并发展了先前自然观的辩证法因素,他把自然看 作一个由各个发展阶段组成的体系,其中每个阶段以前一阶段为基础。 他们关于自然的这些辩证理解,部分地克服了以往自然观的机械论或形 而上学的缺陷。
2
二、自然哲学(自然观)的演变
西方自然哲学大体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1. 古希腊的“万物有灵”的自然观 2. 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 3. 近代的机械自然观 4. 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
3
1.古希腊的“万物有灵”的自 然观
自然界是一个运动着并充满着灵魂的有机体。 1. 自然是运动着的。赫拉克利特说:“这个世界,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这与费尔巴哈抛
弃黑格尔自然观中的辩证法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
9
比较
机械论
有机论
在说明自然界的细节 上有优势
采取一种客观的、科 学的立场,强调客体 的意义和价值
在说明自然界的整体 图景方面更有说服力
采取一种主观的、目 的论的立场,强调主 体的意义和价值
5
3.近代的机械自然观
1. 重视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认为自然事物的运动总是遵循一定 的秩序和规律,它不仅要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还要揭示出其中 的自然规律。
2. 这种自然观受到当时哲学中盛行的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而带
有明显的机械论色彩。将自然视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机械体系。
3. 由于这种自然观所带有的机械论色彩,自然事物的运动变化 常常被看作是外界的力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否认自然事物运 动和变化的根源来自于其自身。(牛顿的“第一推动力”) 这个世界的最初原因则只能归于上帝而无法从科学原理中获 得。有泛神论的色彩。
上帝创世说。《圣经·创世记》叙述了上帝在六天之 内创造自然万物和人的过程,这一思想被后来的中世 纪哲学家们反复地论证和阐释。根据创世说,上帝从 无中创造出整个世界包括人和自然,上帝既是世界的 创造者也是世界的支配者;同时,按照上帝的旨意, 人是自然万物的管理者和统治者。
神学自然观第一次提出了自然与人的区分问题,即人 第一次从自然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尽 管这种区分是以贬低自然为代价的。而且,这种通过 贬低自然来区分人与自然的做法,也为近代欧洲出现 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埋下了伏笔。
11
1.从根本上克服了旧自然观中的唯心主义因素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理解自然,自然是人的感性活动 或实践的前提、对象和结果。——强调自然的物质 性与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来说作 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 已经成为实际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 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 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 的承认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 它过去、现在、未 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 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2. 自然是有灵魂的。世界万物被看作是充满灵魂的, 追问隐藏在自然万物背后的这一灵魂究竟是什么。 3. 自然是一个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万事万物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4
2.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
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对旧的哲学自然观、特别是黑 格尔哲学的自然观的积极扬弃。马克思、恩格斯不 仅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及其对于人类的优先地 位,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 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关于劳动中介性的观点,确立 了从实践出发去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既从实 践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分化与对立,又从实践去探寻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真正揭示了人与自然关 系的全部奥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的自然观。
8
②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1. 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角度,指出自然是整个世界(包括人) 的根据。“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是来自思维。 存在是从自身、通过自身而来的——存在只能为存在所产生。 存在的根据在它自身中” ;并且,“自然是与存在没有区别 的实体,人是与存在有区别的实体。没有区别的实体是有区 别的实体的根据——所以自然是人的根据”
4. 在这种机械自然观的支配下,自然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
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自然只是外在于人
的、被人认识和利用的对象,人作为主体可以任意地处置自
然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二者是尖锐对立的。
6
4.德国古典哲学的(有机论)自然观
以康德、谢林、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唯 心主义的辩证自然观;
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唯物主义的自 然观。
2.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指出,自然是哲学和科学的基础和对象。 “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惟一的,普 遍的,最高的对象——因而也将人本学连同自然学当作普遍 的科学。”
3. 认为人只能通过对象才能实现自身的本质(已经非常接近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人化思想),但由于费尔巴哈是从直观
的角度来理解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最终未能从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