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心理学建设企业文化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了解如何使企业的愿景更具感染力;●了解愿景的真实含义;●了解愿景和组织文化的关系●了解什么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学会如何将组织文化落实到成员的行动上。
懂心理学建设企业文化一、什么是愿景1.如何使愿景具有感染力愿景是有感染力的,一些著名的愿景曾经感染了很多人,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感召了很多美国黑人甚至美国白人投入美国民权主义运动中,除此之外,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苏联领导人提出的共产主义,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愿景。
要想让一个愿景获得感染力,有三个操作方式:简短、明确愿景要简短、明确,直指本质。
比如共产主义就是土豆烧牛肉,简短、明确的愿景,会令人印象深刻。
重复让愿景获得传染力的最重要的修辞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重复,要一遍一遍地、变着花样地重复,通过重复就可以让人们记在心里。
要传播毫无疑问,愿景是需要传播的,但是愿景的传播也是需要技巧的。
首先,愿景必须富有画面感。
写过《乌合之众》一书的社会学大师古斯塔夫·勒庞说过:“画面感就是很容易让人们想到的画面。
”比如,“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愿景中,可以让人们想到,在佐治亚洲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能并肩而坐、亲如手足。
其次,即使没有画面感,愿景也要能够调动听众某一种熟悉的记忆或体验,比如土豆烧牛肉,在人们的记忆中就是好吃。
要想让愿景具有感染力,必须具备以上几个因素。
2.愿景的价值说明和名片愿景有说明和名片的价值。
比如麦当劳的愿景是“进军全球食品服务业”,柯达的愿景是“只要是图片,都是我们的业务”,福特的愿景是“汽车要进入家庭”,微软的愿景是“个人电脑进入家庭,每一台家用电脑都使用微软的软件”。
这些愿景都起到了名片和说明的作用。
感染力和凝聚力愿景具有感染他人的价值。
愿景是关于未来的,表达的是未来要干的事情。
因此愿景感染别人时就要告诉别人:我期待你们和我一起,在未来干点什么。
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愿景才有存在的价值。
这时要注意一点,愿景是不具体的,它只告诉别人要做什么,希望和谁一块做,却不涉及到底应该如何去做。
所以,即使一个愿景再务实,它也是模糊的。
二、组织愿景和组织文化的关系1.组织文化是愿景的具体化愿景需要落实,形成制度组织提出愿景后,就必须想方设法将其落实。
比如,柯达的愿景是“只要是图片,都是我们的业务”,落实愿景的办法是卖胶卷、冲印等。
直接落实在行为上的愿景不长久,因为缺乏制度的保障。
因此长久的愿景一定要要落实在制度上。
企业文化的个性体现在制度上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开端,一旦企业形成了愿景指导下的制度,企业中的员工就能体会到很多文化的个性,如创新和冒险、注意细节、结果取向、人际取向、团队取向、进取、稳定等。
开始执行制度时,每一个企业人都会体会到这些文化氛围。
2.组织文化的定义杜拉克说:“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愿景、理念、价值观、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同一行为的准则、习惯的沉淀、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素质。
”杜拉克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很全面,也正是因为特别全面,绝对正确,这个定义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它缺乏感染力和流通的力量。
组织行为学之父斯蒂芬·P·罗宾斯给“组织文化”下的定义是:“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一套意义共享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它组织。
”这个定义很抽象,只有两个关键字,就是体系。
三、组织文化的四个层面组织文化有四个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执行层面和推广层面。
1.精神层面组织文化要简短、明确组织文化在精神层面要简短、明确。
有史以来,可供考证的最棒的组织文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组织文化一气呵成、鲜明生动、载体异常丰富、脍炙人口,它的载体甚至被很多人改编,但是不管怎么改编,只要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个组织文化载体中的任何一个,人们立刻就能意识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组织文化要始终一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文化不但明确,还始终一致、反复宣讲。
例如,1927年建军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反复强调:我们是工农群众的武装,要为工农群众打仗。
明确提出了组织的目标。
1928年时愿景发生改变,但还是主张为自己、为人民打仗。
1945年时提出: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从1927年到2010年,83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文化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案例】多变的企业文化有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勇于创新、高效执行。
董事长给企业文化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创新不是创造,是创造出来;执行不是做,而是做大。
”第二年,董事长继续讲如何执行企业文化,他说:“在执行的基础上创新,不理解的马上执行,在执行当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
”和上一年的发生了变化。
第三年,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一起坐在台上,董事长说:“创新不是让你不听话,执行也不是让你简单地听话。
”和上一年的相比,企业文化又发生了变化。
副董事长是一个南方人、海归,连他都没听懂董事长说的企业文化,就更不用说普通员工了。
组织文化要多角度强化在精神层面,组织文化应该做到连贯一致,经常重复,但是不能每次都说得一模一样,否则就会被听众厌烦。
因此,重复企业文化时,要从多角度强化。
【案例】多角度的愿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由此可见,成功的组织文化在精神层面就要多角度地突出同一个愿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宣传组织文化时并不能做到多角度,经常只是将口号罗列起来,这样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例如,某企业的信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宗旨是:一切为了客户需求,竭诚追求完美一流。
理想是:创世界名牌,建国际化大型集团。
精神是:自强自立,爱厂敬业,开拓进取,协作奉献。
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就像口号罗列,信念和宗旨无关,宗旨和理想不一致,理想不靠着精神,不是进行多角度强化,完全没有突出重点。
2.制度层面组织文化要紧紧围绕愿景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要紧紧围绕愿景,突出重点。
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文化的制度层面就紧扣愿景。
其中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除了不虐待俘虏与老百姓没有直接关系,这些组织文化全部紧扣愿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很多企业的愿景和制度是脱离的。
例如,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但为了赶时髦,也提出企业文化,但往往他们的企业制度不体现文化、愿景,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完全割裂。
简洁、通俗优于全面、细致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详尽的制度,有严明的纪律条令,共有一万九千多字,叙述得很详尽、很严明,但正是由于太过详尽,老百姓记不住,士兵也很难记得清晰,从而影响了自我督促,流传起来就困难。
考虑到这一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明确规定: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使有纪律条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要执行下去。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执行的是简洁的、统一的制度,只要穿上军装,大家就是一个集体。
所有的老百姓,不管在中国的哪一个角落,只要看见中国人民解放军,都能监督他,因为大家都记得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就是简洁的价值。
所以,简洁、通俗的制度要优先于全面、细致的制度。
要点提示组织文化的四个层面:①精神层面;②制度层面;③执行层面;④推广层面。
3.执行层面组织制定制度之后,就要将其执行下去,执行的过程要紧扣精神层面,紧扣组织愿景。
模式养成198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提出将“四有、三奖、两不怕”作为部队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
当时河北省保定驻军跟当地的群众组织了一次军民共建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充分肯定这一行动,于是在次年11月把它作为了全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这一行动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愿景,在执行层面紧扣愿景。
认知强化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说:“我们企业有42万人,我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员工。
”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200万人,它的组织文化依然可以执行到基层,在每一个士兵的言行举止当中体现出来,靠的就是认知强化。
认知强化即组织文化建设要贯彻到基层,及时总结、及时批评和自我批评。
比如,每天训练结束后,班长组织班务会,指导员给大家做思想政治工作。
指导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里的一个职位,它的主要工作不是战斗,而是指导,确保并督促组织文化的执行。
现在企业文化最大的问题是:一讲企业文化就喊口号,开会的时候同意,讨论的时候上网拷贝思想汇报。
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只有管理层每天在讲,基层根本不知道,企业文化变成了一段写在白纸上的文字。
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文化相比,缺乏的就是认知强化的力量。
去个性化个性在执行层面和愿景没有太大的关系,组织文化在执行层面就要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执行技巧,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用去个性化的方式实现了内部的团结。
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去个性化训练是:练三相、振三声、纠三手、去三长、紧三带、扣三扣、行三礼。
当这七项都执行到位以后,每一个士兵就都被去个性化了。
去个性化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代表着团结。
这种团结就像《诗经》里所说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大家动作一样、着装一样、口令一样,每个人在行为模式上都完全一致,就成为了一个整体。
落实到第一反应制度是愿景的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制度落实在士兵的第一反应上,就等于把愿景落实在士兵的第一反应上。
长此以往,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一个普通士兵的第一反应。
【案例】梦断蓝天2010年5月6号,济南空军航空兵一架飞机坠毁,当时飞机上有两名飞行员,一名叫冯思广,一名叫张德山。
当天,飞机刚一起飞,他们就发现有故障,师参谋长沈树范果断发出命令:跳伞。
这两名飞行员发现机头下方有老百姓,那是一个夜市、一个居民区,如果立即跳伞,飞机就会砸到老百姓头上。
因此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跳伞,坚持又把这架出了故障的飞机往前开了很远,确保不会砸到老百姓身上时,两名飞行员才选择跳伞。
但这时已经错过了跳伞的最佳时机,最后张德山跳伞成功,冯思广壮烈牺牲了。
4.推广层面每个士兵、连队都是载体当所有的士兵身上都执行着一套简洁、严明、统一的制度时,当每一个连队在军民共建活动中都紧紧地跟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时候,愿景就以每个士兵、每个基层连队为载体,在群众当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