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业税及增值税的概念现状意义

营业税及增值税的概念现状意义

营业税与增值税
一、税种特点:
1、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

营业税税率
一、交通运输业3% 陆路运输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缆车运输、索道运输及其他陆路运输。

二、建筑业3% 建筑安装修缮装饰
三、金融保险业5% 金融业务包括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业和其他金融业务。

四、邮电通信业3% 包括邮政、电信
五、文化体育业3% 包括文化业、体育业
六、娱乐业20% 经营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高尔夫球、壁球、网球等项目。

七、服务业,包括组织旅游,提供场所等,5%。

八、租赁业,5%
九、销售不动产,5%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所谓"增值",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得的收入大于购进商品和取得劳务时所支付的金额的差额,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相当于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额。

从最终产品消费的角度看,商品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增加值之和,即为最终产品的价值。

由于增值额在具体经济运行中计算较为困难,在使用增值额计算增值税的实际操作上大都采用间接计算办法,即以商品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同时允许从税额中扣除上一道已经缴纳的税款,借以实现按增值因素增税的原则。

根据扣除范围的不同,增值税可分为"收入型"和"生产型"增值税两种。

允许将购入的固定资产中折旧部分已纳税款扣除的称为"收入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的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实行增值税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贯彻公平税负原则;
第二、有利于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
第三、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
第四、有利于国家普遍、及时、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

一、增值税的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增值税征收范围包括:1、货物;2、应税劳务;3、进口货物。

三、增值税的税率增值税税率分为三档: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

四、增值税的计税依据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计税依据为其销售额,进口货物的计税依据为规定的组成计税价格。

五、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含锐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3、进口货物的应纳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十消费税)×税率
发票分普票和专票,专票也就是增值税发票,是可以抵扣的,而普票(普通发票)则不能。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现状
增值税自1954年在法国开征以来,因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销售税的重复征税问题,迅速被世界其他国家采用。

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征税范围大多覆盖所有货物和劳务。

我国1979年引入增值税,最初仅在襄樊、上海、柳州等城市的机器机械等5类货物试行。

1984年国务院发布增值税条例(草案),在全国范围内对机器机械、汽车、钢材等12类货物征收增值税。

1994年税制改革,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到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对其他劳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征收营业税。

2009年,为了鼓励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在地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机器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增值税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允许所有行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进项税额。

目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已在酝酿之中,上海改革试点方案已于11月17日落地。

方案综合考虑服务业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征管基础条件等因素,先选择经济辐射效应明显、改革示范作用较强的地区开展试点。

试点地区先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

其中: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和鉴证咨询。

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行业试点。

改革试点的税率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

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

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

纳税人计税依据原则上为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全部收入。

对一些存在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的行业,其代收代垫金额可予以合理扣除。

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方面,服务贸易进口在国内环节征收增值税,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制度。

并且规定在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

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

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

在此之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

这一决定终于使增值税改革在政策实践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分税制改革中之所以形成增值税和营业税并立的制度,原因在于为了保证地方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今天,地方政府仍然没有形成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又将如何进行呢?虽然本次试点方案明确规定: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

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将增值税推行至全行业,任然面临着很多难题。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意义
第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我国优化经济结构。

在我国的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二者分立并行。

即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是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需征收营业税。

在目前形势下这种划分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对经济运行造成扭曲不利于经济结构优化。

第二可以进一步充分发挥增值税的重要作用。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影响了增值税“中性”作用即在筹集政府收入的同时并不对经济主体施加“区别对待”的影响因而客观上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做大做强的发挥。

现行的税制增值税征税范围较狭窄导致经济运行中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被打断这种中性效应便大打折扣。

第三可以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调整产业发展结构。

目前的税制将大部分第三产
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为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且无法抵扣使企业为避免重复征税而倾向于“小而全”、“大而全”模式。

不利于服务企业的发展进而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

第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化解税收征管中的矛盾。

现行的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了税收征管实践中的一些困境。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商品的服务化商品和服务的界定逐渐模糊那么是适用增值税还是营业税就成为一个难题。

因此这次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化解这些难题。

总之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逐步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务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既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我国的国情还将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一改革是十分必要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