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第七章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第七章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概述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涵义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一)在社会保障理论中的重要价值
1.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直接相关 2.通过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经济与 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3.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指示器
• (四)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 • (五)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适度的分析 • (一)社会保障水平过低的消极作用 1.无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发 挥“安全网”的作用 2.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无法激活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也无法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稳定持续 的发展 3.将对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产生影响
第三节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功能分析
一、适度保障水平的功能
• ( 一)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保证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
要求,使社会保持稳定,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 境
• (二)有助于政府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控经济活动的
杠杆
• (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可以促进民众在确保基本生
活的基础上扩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的素质,激励劳动 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进步
二、社会保障水平供求平衡的理论分析 • (一)社会保障水平供求总平衡模型 • (二)社会保障的供求平衡系统
三、社会保障水平供求平衡的实现途径 • (一)需求因素的调节 1.在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增长速度下的适度调节 2.受保障人口数量的调节 3.保障项目N的调节 4.保障程度R的调节 • (二)供给因素的调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供求平衡 1.现收现付制度下的平衡 2.基金积累制度下的平衡
• (二)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社会保障水平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度”及其数理模型 一、社会保障水平系数 • (一)社会保障水平系数界定 • (二)社会保障水平系数模型 二、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测算 •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内涵 • (二)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模型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应性模型 四、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状况的国际比较 • (一)社会保障总水平的支出范围比较 •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国际比较 1.社会保障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 势 2.在社会保障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各国社会保 障支出水平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接近 3.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仅相当于发 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水平
• (二)社会保障水平过度的消极作用 1.过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政 府财政赤字的增加 2.导致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税负 增加 3.引发“福利病”,滋生社会惰性
第四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供求平衡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供பைடு நூலகம்和需求条件
• (一)社会保障需求条件
1.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总量 2.社会保障项目 3.社会保障程度 • (二)社会保障供给条件 1.居民收入和居民储 2.政府财政收入 3.企业利润 4.社会保障基金增值 5.社团和民间捐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