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很多人听到“中药”两个字,下意识就会联想到“苦”。
这是很“冤枉”中药的想法,明明小柴胡汤和玉屏风散喝起来都是甜滋滋的,但谁让苦味中药在临床上被运用到的地方更多呢。
而且只要处方中用了一味苦味药,那令人难忘的味道能把其他温和的味道统统盖住。
穿心莲就是这样的一味中药,只要尝过一次,之后都会未闻其名,先忆其味。
只要含上一小片穿心莲细细的叶子,马上能够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苦味直入心中,因此而得名“穿心莲”。
《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
治咽喉炎症,痢疾,高热。
”穿心莲单用有效,用于湿热泻痢时,也可搭配苦参、黄连等药材(让闻者伤心,喝者流泪)。
穿心莲既能清热解毒,又可燥湿。
可用治湿热所致的痢疾、热淋,单用或与马齿苋、黄柏配伍;用治热淋,小便涩痛者,常与车前子、白茅根配伍。
穿心莲具降泄之性,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肺热咳喘时常与黄芩、桑白皮配伍;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时,常与玄参、板蓝根配伍。
此外,穿心莲鲜品捣烂外敷,可用于疖肿及毒蛇咬伤,有解毒消肿之功效。
干品研末后与甘油调匀涂抹,可治湿疹瘙痒。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季至秋初采收,鲜用或晒干生用。
【异名】榄核莲、一见喜、斩舌剑、苦胆草、四方草。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穿心莲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止痢的功效,凡是温热之邪引起的病证皆宜使用,是抗菌消炎、抗感染的良药。
对于胃肠湿热引起的腹痛泄泻、下痢脓血有很好的疗效。
【适用人群】胃肠湿热所致的腹痛泄泻、下痢脓血、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胃肠炎者。
湿热毒壅所致的热淋涩痛、湿疹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痈肿疮疡、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者以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患者。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发热头痛者。
【注意事项】不宜多服、久服,大剂量易引起肠胃不适、腹痛、食欲减退等(服用量达25~50g时,可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脾胃虚寒及肠胃溃疡者不宜。
另外临床用药时要注意,穿心莲最好不要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起服用。
【用法用量】可生鲜食用(虽然很少有人那么做)。
煎剂易致呕吐,所以药用多作丸、散、片剂,煎服用量在6~9克。
食膳与实际应用
鲜品一般不作为蔬菜食用,菜市场上卖的所谓的“穿心莲”并不是中药穿心莲,多是用来做沙拉的拌菜。
临床常用干品。
蜜汁穿心莲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食疗功效】
此饮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止痢,常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等。
【食疗药膳】
鲜穿心莲5克,蜂蜜适量。
将穿心莲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烧开,改小火煮15分钟后去浮沫把汤汁倒入杯中,待晾温时调入蜂蜜饮用。
每日分2次饮用。
【适合人群】
适合胃肠湿热所致的腹痛腹泻、下痢脓血、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肠炎者。
夏、秋季饮用最宜。
【特别注意】
脾胃虚寒及肠胃溃疡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