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论文
摘要: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到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两者之间的渊源。
另外,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是存在明显的异同之处的。
其中,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均追求以“和“为中心思想、并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均以“茶”作为支撑点,进而将本土的精神理念融入进各种茶文化活动中。
而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流派方面、构成要素方面以及制作工艺方面。
相信通过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异同的深刻认识,能够对两者在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日本茶道;中国茶文化;异同
引言
追溯历史,实际上茶道最早的起源地是中国,但在日本发展较为迅速,最终在日本形成了极具独特性的“茶道”[1]。
但是,中国的茶文化也非常具有历史价值,不但是我国的瑰宝,而且还是我国五千年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
目前,在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对于“茶”这一瑰宝,日本称之为茶道,中国称之为茶文化,并且两者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异同。
鉴于此,本课题对“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异同”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中日茶文化渊源
以相关报道作为依据,在1956年,日本福冈市市长说过,中国茶叶远在汉朝时期传入了日本[2]。
日本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长期的饮茶习惯而形成的,而饮茶习惯则是在七世纪从中国传入
的。
换而言之便说明了日本茶道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中国。
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日本茶文化还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并且,日本茶文化的历史也是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日本人将中国的茶文化融会贯通,并融入到日本本土文化当中,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日本茶道。
由此可见,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并且还是茶人自我认识及完善的一个过程。
另外,对于日本茶道,在认识上需将它摆在一个修证的范围内,不但需要在理论上有所认知,而且还需要在茶事上进行修证,切不可只停留在理论的认知及研究层面。
对于中国而言,要深刻地认识到,茶道的起源地是中国,但是其发展及完善是在日本,茶道不仅是日本的文化,而且还融汇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历史瑰宝。
就目前而言,茶道不单单限于东方,已向世界各国发展。
进而形成了“茶道是世界的”这一说法,只要你有心修茶道,那么茶道便在你身边,便在你心中。
我国圣人老子便说过:“道可道,非常道”,这便说明了“道”是可以潜心修养的[3]。
对于现代的茶道而言,也是如此。
但是,无论茶文化在未来如何发展,始终改变不了的事实便是: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但具备日本本土的独特特点,进而在发展与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属于日本民族自己的“茶道”。
综上所述,便是中日茶文化的渊源之所在。
2.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异同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日茶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
但是,对于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而言,是存在明显的异同
的。
下面笔者首先分析二者的共同点,进一步对二者的异处进行重点探究。
2.1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共同点
(1)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最为明显的共同点就是——追求以“和“为中心思想、并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4]。
两者均通过“茶”来感受各种形式的美,例如:本质之美与自然之美等。
中国茶人是充分追求“品茶”的,对于大自然相结合的美妙境界尤为享受;日本茶人便对周身的茶具赋予生命,并在品茶过程中享受人与自然及人与物相互融合的高深境界。
由此可见,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二者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2)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均以“茶”作为支撑点,进而将本土的精神理念融入进各种茶文化活动中去。
对于中国茶人来讲,普遍将儒家思想及文化融入到品茶等实践活动当中;对于日本茶人来讲,融合了本土的茶道理念,进而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茶道礼仪与茶道技艺等。
2.2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
(1)流派方面的不同。
对于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作为流派的禅宗茶道。
在茶室的设计上有着不同的风格。
例如:表千家不审庵茶室、里千家今日庵茶室以及武者小路千家官休庵茶室等。
并且,这三千家均为千利休之子。
作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不但对日本的茶道艺术理念进行了捍卫,而且还创建了传饮法。
对于中国茶文化,则有四大不同的流派,分别为:贵族、雅士、禅宗以及
世俗。
其中,贵族的重点在于茶的品与质,并凸显出“富贵”这一特点;雅士在于茶之韵,重点放在艺术欣赏方面;禅宗在于茶的德,目的是参禅悟道;世俗在于茶之味,主旨是通过品茶享受人生。
(2)构成要素方面的不同[5]。
对于日本茶道,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分别是: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其中,茶食广泛指一汤与三菜,一汤指的是大酱汤,三菜指的是凉拌菜、炖菜以及烤鱼。
点茶指的是地炉与风炉,通过在十一月到来年的四月采用地炉,五月到10月采用风炉。
茶花指的是以月份为依据,进而对在烹茶过程中所插入的花进行选择。
每个月份所选择的茶花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一月选择乙女椿、二月选择菜花、三月选择红乙女椿等。
建筑指的是茶室和茶庭,就如我国等候的地方及品茶的地方。
道具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壁龛、烧水、添炭、点茶、茶事。
这五大类又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例如:壁龛可以细致划分为挂轴、花瓶以及香盒;烧水可以细致划分为风炉、地炉、茶釜、炉灰;点茶又可细致划分为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盒、贮茶盒以及茶碗等。
对于中国茶文化,其主要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分别为: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
其中,茶艺指的是各方面的技术,例如:制茶方面的技术、烹茶方面的技术以及饮茶方面的技术等。
茶人指的是饮茶之人或者烹茶之人。
主题指的是“友谊”,并且友谊为永恒之主题。
程序广泛意为茶的整个过程。
环境这一要素便显而易见了,意为品茶过程的环境。
(3)制作工艺方面的不同。
日本茶道在烹茶过程中,是特别讲究精细的茶末的;而中国则将重点放在茶叶上,中国在制茶技艺上面是极其讲究的,主要体现在“四要”与“三法”上[6]。
其中,“四要”意为精茶、真水、活火以及妙器;精茶指的是色、香、味、形俱佳的茶;真水便是指清,且无色透明;甘指的是水味淡甜;冽指的是水温冷而寒的水;活火指的是燃料特别洁净,没有异味,燃烧力非常强,且有明显的火焰;妙器便是指精美的茶具。
“三法”便是指制茶的方法、烹茶的方法以及佐茶的方法。
其中,制茶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蒸青制茶法和炒青制茶法;烹茶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煮茶法、煎茶法、冲茶法;佐茶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单纯式佐茶法和混合式佐茶法。
但是日本茶道却过分重视茶道的礼仪化。
基于行礼层面,主要分为三个级别,分为是真、行、草,而对于制作工艺,日本茶道是不太讲究的,普遍情况下是以煎茶法作为主要的制茶工艺。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分析与探究,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到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两者之间的渊源。
另外,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是存在明显的异同之处的。
其中,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均追求以“和“为中心思想、并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均以“茶”作为支撑点,进而将本土的精神理念融入进各种茶文化活动中。
而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流派方面、构成要素方面以及制作工艺方面。
相信通过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异同的深刻认识,能够对
两者在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卓鹏.谈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9,10.
[2] 柯慧俐.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看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1,08,25.
[3] 丛彩娥.茶道与中国茶文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02,15.
[4] 张晓霞.中日茶文化之比较[J].南京职业学院学报.2013,03,25.
[5] 周珂珂.钟小立.论日本茶道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9,15.
[6] 侯巧红.中日茶道文化的意境与精神气质[J].河南社会科学,20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