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

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

3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3.1概 述3.1.1该工程主要有3组托轮组和传动装置,窑尾密封装置,窑头罩等设备安装。

3.1.2该工程施工工期短(4个月),施工场地窄小,有多重交叉作业,这些对施工增加了困难。

为此,在设备进场停放组装时必须按照《设备进场堆放组装布置图》进行。

3.1.3工程质量等级:优良。

3.2施工工艺安装流程图:3.2.1基础检查及验收:3.2.1.1根据基础施工单位提供的基础交工资料,会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复核基础标高及纵、横中心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沉降是否稳定,基础在施工时应埋设有中心标板及测基础沉降的测点钢筋。

3.2.1.2根据设备实物对照过的设计图纸,检查设备基础的外型尺寸,砼标号(用回弹仪检测)标高中心线等是否符合要求:⑴基础外型尺寸允许误差±30mm;⑵基础平面标高允许误差+5mm或-15mm;⑶基础放线各中心线间距离允许误差1mm,并在各中心标板上做出明显的标记;⑷地脚螺栓孔的中心位置允许误差10mm,孔深允许误差+ 20mm;⑸基础表面及地脚螺栓孔的混凝土碎料及木板、积水等脏物必须清除干净;⑹基础在二次灌浆前必须凿出麻面。

3.2.2设备开箱检查验收:3.2.2.1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和安装单位指派专人负责进行。

3.2.2.2根据设备的装配图和装箱单详细对设备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外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双方签字。

3.2.2.3对设备内部部件一时难以检查到的,在安装、清洗和装配过程中如发现有变形、损坏、缺件和不符合图纸要求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解决处理。

3.2.2.4设备经检查验收合格后,要妥善保管,不得使其变形、损坏、锈蚀、错乱或丢失。

3.2.2.5设备检查的方法及要求:⑴托轮组检查A、底座平面无扭曲,螺栓孔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B、两托轮在底座之间的纵横中心线必须按图调整正确,检查两个托轮各部尺寸是否一致;比如托轮直径、轴承中心高度,装配后的串动量;要求两托轮的顶面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托轮表面应光滑,无碰伤和缺陷;C、检查托轮轴承座与环面接触情况及轴承与轴颈接触情况。

球面与轴承座接触每25cm不少于1点,轴瓦与轴颈接触每25cm不少于1—2点;轴瓦侧间隙用1mm塞尺插入深度不少于100mm;接触角在60°—70°范围内。

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进行刮研配合调整;D、轴承冷却水管按设计要求在安装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4Mpa。

E、轴瓦与瓦壳的结合应牢固紧密,不得有分层,脱壳现象,轴瓦表面应光滑、平整及无裂纹、气孔、重皮、夹渣和碰伤等缺陷。

⑵窑体检查A、筒体椭圆度偏差(二个相互垂直的直径差)不应超过7mm,检查时用“缩形法”测量;B、两对接接口圆周长应相同,允许误差不得超过5mm;C、筒体不得有局部变形,特别是对接接口的地方,如有应在对接前必须进行修复,接口坡口符合焊接要求;D、各筒体两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公差不大于2.0mm;E、按窑体的接口标记确定其安装的位置及方向,然后逐节测量筒节尺寸;a、筒体的长度尺寸;b、轮带中线位置至相邻两个接口的尺寸,以及各轮带间的距离是否符合图纸要求;c、核对各轮带与窑体外径的配合尺寸;d、大齿轮中心位置至最近的轮带的尺寸。

⑶大齿轮检查A、大齿轮应在地面平台进行预组装检查;B、大齿轮的椭圆度不应超过0.002D(D为节园直径);C、大齿轮的接口处牙距偏差最大不超过0.005m(模数);D、各齿的表面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⑷修正设计图纸尺寸A、根据实测的各筒节长度尺寸,加上对接口间隙,量出窑体每两个轮带间的距离(应考虑每道焊缝收缩量为3mm),此尺寸加上热膨胀量即为相邻两托轮组的斜向间距离,根据以上尺寸算出托轮组的水平间距尺寸,并对图纸加以修正。

B、用修正过的托轮组水平间距尺寸和实测托轮及其轴承尺寸,求出修正托轮面的标高尺寸。

C、根据修正结果,绘制施工作业图。

3.2.3基础划线:3.2.3.1纵向中心线是以窑头窑尾土建提供的中心点,用经纬仪通过头尾两点求出各基墩的纵向中心线,并在各标板上用涂冲作好明显的标记,精确度不超过0.5mm,冲眼直径小于1mm。

3.2.3.2横向中心线是按实测窑体长度后的修正尺寸,求出各基础的横向中心距(应从窑尾有档轮的基础向窑头进行),相邻两个基础横向中心距允许误差不大于1mm。

3.2.3.3根据已校验的窑体中心线,划出传动部分的各项中心十字线。

3.2.3.4测量标点的设置:在各基础表面设置一个不影响安装,方便测量的标高基准点。

3.2.3.5沉降测量点的设置:在各基础制作时四周预埋沉降测点。

3.2.4设备安装3.2.4.1托轮组安装⑴托轮在吊装就位前必须完成以下工序:A、托轮各零部件经检查合格;B、每组托轮在地面已经找正固定并符合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要求;C、临时和正式垫板已配备布置好,以使底座就位在相应标高的垫铁上。

D、在欲安置正式垫板的位置上,凿出一个深度为30mm—40mm 深的锅底形圆坑,清除地脚螺栓孔内脏物。

⑵托轮安装找正应符合以下要求:A、底座中心十字线应与基础中心十字线重合,允许误差不大于0.5mm;B、托轮顶面斜度用斜度规及水平仪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05mm/m,两个托轮面用平尺及水平仪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05mm/m。

⑶对各组托轮组安装后总检查A、中心位置总检查:用经纬仪复测各组托轮的纵面中心位置是否正确,允许误差小于0.5mm;横向中心距以传动基础上托轮的横向中心线为准。

测量另两组托轮组的横向中心距尺寸,允许误差为3mm。

B、标高及斜度检查:主要测量相邻两组托轮组的相对斜度标高,允许误差不得超过0.5mm,复核各托轮组的斜度应为4%。

C、各托轮组总检查后,应在轴承与底座连接处打上印记,以便复核检查及进行下道工序。

⑷用事先加工好的专用工具配合顶码螺栓,固定各托轮底座,以免安装好的托轮组变动。

⑸地脚螺栓应在托轮安装就位时装上。

⑹垫铁板与托轮底座接触的面要精加工过,另一面焊上4根锚脚,每块垫铁板与底座之间需加一块1mm厚的薄铁板和一块2mm 厚的薄铁板,为二次精平留有间隙。

垫铁板应与底座充分接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固定,各垫铁板应露出底座30mm左右。

⑺以上工序确认无问题后,即可制作模板,按设计要求进行螺栓孔灌浆。

若没有规定,则所灌的混凝土标号应比基础标号高一级。

灌浆用的支模要比灌浆层高出2—3厘米,并支撑牢固,板板缝隙用油灰填实,严防漏浆。

把混凝土注入预留孔中,捣固时要注意保持螺栓的正确位置。

⑻地脚螺栓灌浆后要注意养护,混凝土强度达75%以上就可以拧紧地脚螺栓作2次精平,然后再做一次托轮组安装总复查。

⑼保持设备清洁,避免浆料掉落在托轮组上,浇水养护时不得奖水溅到托轮上,灌浆用的混凝土要留有试验块进行强度检查。

3.2.4.2窑体安装⑴部分窑体接口需在地面组对焊接完成,考虑到方便吊装,整个回转窑分成4次吊装。

⑵焊口对接借助对口板专用的连接螺栓及调节顶码等主要工具进行,最后还需增设若干处加强板,直到满足焊接条件,需在空中焊接的焊口每隔30°左右测量一次焊口间隙,将结果用明显标记标在测量点两边,并作好记录,为吊装调整提供原始数据,一圈焊口测量12点。

⑶本方案采用起重量为120吨龙门吊安装窑体,将在地面分组组对及焊接合格后的各节、段筒体,吊到基墩托轮上,进行整体组对调整和焊接。

⑷根据窑体长度修正尺寸,确定各轮带在托轮上的中心位置,以窑尾托轮为基准逐段往窑头吊装,按筒体吊装顺序设临时托架(接口固定后去掉)。

⑸套装轮带前应把轮带垫板上的油漆,铁锈清洗干净,并抹上一层干油把轮带套装在已检验的轮带位置上,并初步在两侧焊上均布的对称4组调整螺栓。

⑹当吊装到有大齿轮位置的筒节,应先把大齿轮临时就位,再将减速机、小齿轮同时吊到基础安装位置上,再继续吊装后面的筒体。

⑺筒体吊装完后,应在筒体各接口处搭设焊接操作平台架和防雨棚,以便调整测量和焊接。

⑻轮带的安装:在轮带的两侧设有的挡块或挡圈与轮带的侧面间隙一般为3—5毫米,筒体顶部垫板与轮带间距离:热端挡间隙为11mm,其它挡间隙为8mm。

⑼挡轮的安装:应使挡轮中心线与筒体中心线偏移3—5毫米。

偏移方向,当轮带作顺时针回转时,挡轮中心线位于轮带中心线的右侧。

⑽传动装置的安装(这项工作要尽早完成,以便利用传动装置转动窑体进行找正和焊接):A、传动装置的安装分两步进行:在窑体焊接调整前应初装;当窑体接口焊完,中心线调整完后再二次精调传动装置。

B、精调传动装置时,齿轮配置的中心角应在20°—40°之间为宜,大小齿轮的顶间隙为0.25倍模数。

C、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接触斑点的百分率为:齿长方向60%,齿高方向45%。

D、齿轮装配后转动应平稳灵活,无异常声响。

3.2.4.4窑体中心线的控制:⑴、测量点应在窑头尾及窑体各接口处,大齿轮安装处分12等份,测点编号必须在同一轴线上,每转动一等份同时进行测量记录;⑵、找正标准:窑体径向摆偏差窑头窑尾不得超过2mm,大齿轮处不得超过1mm,其他部位不得超过7.5mm;⑶、测量工作应在早上9时前及下午4时后进行,测量时要转动窑体;⑷、窑体中心线调整后即可进行接口焊接,焊接完毕,才进行轮带及齿轮的精调。

4回转窑吊装施工方案4.1工程概况该生产线安装工程中回转窑是水泥设备的心脏。

从现场情况看,两头是车间,回转窑的两头都要伸入车间里面。

从设计方面看,安装位置较高,要吊装的重量较重。

所以,本方案根据我公司以往的安装经验和现场情况进行设计,采用大型汽车吊装。

4.1.1支架的制造:利用ф325×12mm无缝钢管制作支架两个,用于支承筒体。

4.1.2吊装:(1)将筒体套于轮带内,拉到安装位置并固定,将筒体和轮带一起吊装。

(2)吊装顺序是:①窑尾筒节②窑中筒节③窑头筒节④收口筒节4.2准备工作4.2.1施工机具能顺利工作,能灵活操作。

4.2.2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并熟悉本吊装方案。

4.2.3要求吊装前已安装好托轮组。

4.3吊装前的检查和起重指挥4.3.1吊装前的检查: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桅杆树立。

在桅杆树立好后,应由吊装负责人、安全员、技术组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大检查,主要内容如下:4.3.1.1施工机具的规格和布置与方案是否一致,是否能顺利操作。

4.3.1.2检查机具的合格证,以及机具的清洗、检查、试验的记录是否完整。

4.3.1.3施工人员是否熟悉本方案,以及各自的工作内容。

4.3.1.4指挥者是否规定指挥信号,施工人员是否熟悉信号,能否完全了解。

4.3.1.5辅助人员是否配备齐。

4.3.1.6备用工具、材料是否齐全。

4.3.1.7其它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就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