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并记住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②能从材料中归纳出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③借助书中材料讲述“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历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④识读地图,说出战国七雄名称及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快速浏览找出春秋战国的时间段和具体成员,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②阅读文字及相关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进而归纳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学习并提高从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与能力;③讲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当时社会局势及历史人物的理解;④识读“战国形势图”,并与“春秋形势图”进行区分,找出战国七雄的具体位置,编制口诀帮助记忆;⑤借助地图理解“合纵”、“连横”策略及功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了解与分析,逐步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竞争,对这一时期斗争的复杂性形成感性的认识,认识到这些竞争对历史的进步具有的推动作用;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典故,学习齐桓公、管仲等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如任人维贤、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初步了解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学会论从史出,逐步建立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对“合纵”、“连横”策略的理解。
讲授新课
导入:提问,西周时期周天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它有什么弊端?
随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增强,到了东周时期随着天子势力的衰落,各诸侯国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反而为了争夺天子的权势不断争斗。
所以东周时期就是一种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的局面,产生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来走进这段精彩纷呈英雄辈出的时代
一、整体把握
本课的题目叫做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我们在正式学之前1到2分钟的时间迅速浏览课本,找出下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1、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他们与东周是什么关系?
2、春秋哪五霸,战国哪七雄?
过渡:我们首先来学习春秋五霸?
二、新课讲述
(一)春秋五霸
大家看看春秋五霸的位置(出示幻灯片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
仔细阅读课本第一部分,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出示幻灯片问题)
1、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2、春秋五霸中谁最先称霸?他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3、他在何时何地确立霸主地位的?
(学生8分钟自主学习,讨论探讨)
逐个解决3个问题,提问学生。
最先称霸的是?(出示齐桓公图片)
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称霸的原因)
第三个问题他什么时候在哪儿确立霸主地位?
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称霸标志)
[过渡]:齐桓公之后起来争霸的晋文公。
你知道退避三舍的故事吗,它反映的是哪两个国家称霸的故事?(出示幻灯片,晋文公)
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问鼎中原”说说晋文公是怎么称霸的?以及晋文公之后是谁称霸的?(阅读课文自主学习5分钟)
(出示幻灯片,退避三舍图片)找学生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得出结论:晋楚争霸,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成为中原霸主。
[过渡]:楚国会甘心失败吗?
(出示幻灯片,楚庄王称霸)楚国不甘心失败,继续北上,终打败晋国,楚庄王成为继为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霸主。
提问:为什么会询问鼎的大小?九鼎象征着什么?
[过渡]:春秋五霸还有秦穆公和宋襄公。
宋襄公自己了解。
(出示幻灯片,秦穆公)
秦穆公,秦国位于西方,秦穆公在秦国强大过程中做了巨大贡献
(强调,集体按照教师讲述顺序,重复五霸名称2遍)
春秋五霸还有种说法。
(出示幻灯片,五霸另说)
[过渡]:以上是春秋五霸,那战国七雄怎么产生的?
(二)战国七雄(出示幻灯片,战国七雄标题和问题)
比较春秋战国形式图,发现从春秋到战国出现什么变化(出示幻灯片,比较图)
晋分赵魏韩三国,与之前七国形成并立局面,史称战国七雄
(出示,战国七雄图)
提醒学生,战国七雄是七国并立,春秋五霸是先后称霸
观察七雄图,你能不能迅速记忆名称及其地理位置,有没有快速的方法?
(出示口诀)学生集体念两遍后自己结合图记忆。
[过渡]七国有强弱之分,这种局面会持续下去吗?假设你是较弱东方六国之一,你有什么谋略使自己国家免遭强国吞噬?(出示幻灯片,设置情境)
(三、合纵连横)(出示幻灯片,标题,合纵连横)
(学生阅读课文,4分钟)教师引导:在地图上纵指的是?较弱的南北六国南北呈纵向分布。
合纵指的是?六国联合起来抗?是为纵。
(演示合纵)
秦国会坐以待毙吗?
秦过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东西,是为连横。
(出示连横)
由此出现了一批纵横家,比如主张合纵的公孙衍苏秦,主张连横的张仪
(出示苏秦张仪的图片)
根据你现有知识,认为哪个策略会成功?
结合朝秦暮楚成语典故,讲讲六国为何失败?(出示幻灯片问题)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逐个击破,最终灭掉六国,一统天下。
提问:比较春秋和战国的战争有何不同?(出示幻灯片问题)
引导学生,争霸战到兼并战,反应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无论怎么样此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就如同我们今天无论是台湾还是其他的什么岛,统一是必然的,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不存在任何争议。
那些自以为是叫嚣不断的人,终将会成为跳梁小丑,历史会证明他们的可笑。
本课小结: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合纵连横后,秦成大一统。
趁热打铁,做练习。
小活动1:读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说说给你的启示。
要成功就要经得起磨难,所谓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乱其所为。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坚持不懈
活动2:搜集与本堂课有关的成语,看谁说的多
退避三舍、问鼎中原、朝秦暮楚、卧薪尝胆、一鸣惊人、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老马识途、一鼓作气、图穷匕见、完璧归赵、孙庞斗智、纵横捭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