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习目标:1.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2.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3.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5.学会分析人口增长率对人类的影响6.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7.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8.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9.知道什么是聚落,通过读图说出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10.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3.知道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三大宗教和它们的分布情况。
4.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5.聚落的形成的条件。
教学方法:结合图表、地图分析问题,通过计算掌握问题教学准备:《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世界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图片和资料等教学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这一节我们复习世界的居民,你知道世界上现在有多少人吗?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1:标题出示幻灯片2:学习目标现在我们来复习第一个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板书)出示幻灯片3:《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回答:(1)1750—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说明:曲线越平缓,说明人口增长越慢;曲线越陡,说明人口增长越快。
由图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2)180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逐渐加快)(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快速增长)出示幻灯片4: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人口增长逐渐加快;从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6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60亿,1999年10月12日)出示幻灯片5:“资料:地球上的第60亿位居民”活动(一)P65页第1题,让学生读P65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出示幻灯片6:《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及说明问题》并讲解(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它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口基数越大,增长也就越快。
)出示幻灯片7: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计算?(让学生阅读P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总数×100%)出示幻灯片8: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减少。
出示幻灯片9:举例计算人口增长率活动(二)P65页第2题,让学生回答并提问: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高?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低?出示幻灯片10:图《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提问: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哪一个地区?最慢的是哪一个地区?出示幻灯片1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好还是低好?为什么?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必须同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如果增长率过高,可能会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贫困人口增加;如果增长率过低,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出示幻灯片12: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愈来愈快。
活动(三)让学生完成P66页图4-4《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并巡视,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名画折线图,一名画曲线图。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一个地方人口疏密的程度我们用什么来表示?(人口密度)出示幻灯13:什么是人口密度?它是如何计算的?(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地区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出示幻灯片14:计算临盘地区的人口密度活动(四)让学生填P67页第1题:世界人口的分布是怎样的?让学生读P66页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回答: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大于200人)2.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小于1人)出示幻灯片15:指图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出示幻灯片16: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小结:刚才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世界各个地区人口增长率情况、人口曲线图的绘制、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等知识。
出示幻灯片17、18:巩固性测试题: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 ) 和( ) 决定的。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 亿。
3.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来表示。
4.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上看,亚洲的( ) 和( ) 部( )洲和( )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5.某城市总人口为100万,1999年出生并成活婴儿25000人,死亡15000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
6.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密度为( )(人/平方千米)。
(过渡)目前世界人口面临两大主要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
多年来,世界人口年均以 7800 万人的速度递增。
1999年 10 月,全球人口已超过 60 亿。
预计到 2050 年,全球人口将增至 89 亿。
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二是人口增长过慢。
由于穷国与富国发展程度不同,它们之间生活水平、包括健康和教育等在内的人口素质的差距不断扩大,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极为不利。
二、人种三大人种的体表特征(课本有图片和文字说明,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了解来描述);读图了解三大人种的分布,提出疑问:三大人种除原始居住地外,别的地方也有分布,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三大人种的迁移解说.!资料补充:白种人的迁移:就近迁移——指西亚和北非、西伯利亚等地区的白种人的分布;殖民迁移——欧洲自瓦特发明蒸汽机后,海上航运业得到高度发展,萌生了寻找新大陆的想法和行动,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踏遍了美洲大洋洲以及他们垂涎欲滴的“黄金遍地”的印度,这里自然也就成为白种人移民及其后裔生活的地方了!(指出:其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科学技术也一并迁移,为后一节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以及发达国家的分布埋下伏笔)黄种人的迁移:就近迁移——亚洲东北部(源地应该在中南部——学生分析)偶然迁移——据考证:历史上有一次黄种人之间战争的记录,说一支部队突然消失,后来人们在美洲发现了他们的活动痕迹,这就是印第安人!(欧洲人误认为的印度人Indian 的译音)北冰洋沿岸叫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侮辱性称呼,忌用)黑种人的迁移:作为奴隶贩卖(书上有资料)第三节语言和宗教(过渡)语言跟随人种的迁移而迁移,并在迁移地区同化和发展。
英语: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移民,流传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成为这些过的国语或官方语言,因为历史上的英国殖民范围最广,也使英语成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法语:法国和其曾经殖民的地区,如加拿大、非洲刚果等国西班牙语: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海上强国,是寻找新大陆和殖民扩张的先锋,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都沦为其殖民地,也使其地区通用西班牙语,现在的巴西被葡萄牙人所占,故通用葡萄牙语。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都属于欧洲语系中的拉丁语系,故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才被人们习惯性称为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阿拉伯民族的通用语言,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阿拉伯人聚居的地区汉语:除中国外,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这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极端黑暗的时候,位于广东、福建的居民不堪忍受国内的生活重负,铤而走险出海“下南洋”(即现在的马来群岛一带)谋生,最终在当地定居下来,使东南亚成为华人(取得当地国国籍)华侨(保留中国国籍)最多的地区,汉语也就带到了这里。
为什么联合国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联合国建成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今天的俄罗斯)、中国五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五国的国语就是前4种,此外,分布范围广,影响也比较大的西班牙语(拉丁美洲)和阿拉伯语(西亚北非地区)也被确立为工作语言。
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指的是联合国召开大会、形成决议性文件等使用的官方语言,召开大会时,发言者的发言被译员同声翻译成6种语言,颁发文件也是6种语言各有一份。
独立完成思考题:1、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吗?请说出主要的几种语言名称,读第75页上的地图说出它们分布的地区。
2、汉语除了在我国使用之外,还在哪些国家和地区使用?对照书后的\'世界政治地图\',在图4.13中找出这些国家和地区。
3、你知道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吗?你知道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是哪三大宗教吗?4、根据老师所展示的图片(一幅图为阿拉伯人、一幅图为泰国人、一幅图为英国人),请说出他们分别信仰什么宗教?并说出这三种宗教的分布地区。
5、根据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和投影,回答:这些建筑分别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并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6、根据老师所给的几幅文化遗产的图片和投影,说出它们是哪种宗教留下的文化遗产。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不管我们来自乡村还是城市,都是来自我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以及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
这就是: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乡村和城市1.提问: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2.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找出答案,使学生知道聚落的概念及其类型。
3.提问:(1) 聚落只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吗?(2)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3)乡村聚落按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4.读图图4.16“人们居住在不同的聚落里”和图4.17“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了解,以学习小组讨论说明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5.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房屋的密集程度、高度,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6.小结:通过以上观察分析,可知乡村与城市不仅景观特征不同,而且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