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情节梳理1、桃园结义(1回)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官府四处发放榜文,招兵买马。

刘备、张飞、关羽三位年轻人不期而遇,并一见如故,遂于桃园中结成异姓兄弟,共商报国大事。

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关于反映曹操凶残奸诈的奸雄本色的故事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有两种解释,一是,治、乱都是形容词,整句意思是,社会稳定时,是一个英雄;社会动乱时,是一奸雄。

另一是,治、乱为使动,原句为,使社会安定的英雄,使社会动乱的奸雄。

1)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后就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

叔父信以为真,告诉曹嵩。

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2)、杀吕伯奢一家(4回)曹操行刺董卓不成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

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

遂怀疑对方要抓自己去领赏,惊恐之下而杀其全家。

后发现是误会,连忙逃走。

在路上又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杀了。

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曹操杀粮官王垕(17回)在讨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曹操生怕士兵们生变故,就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

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

曹操竟以“行小斛,盗官谷”的罪名将粮官斩首示众,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4)、代人捉刀。

曹操因觉自己容貌丑陋,便让美男子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自己假扮侍从,握刀立在一旁。

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使者。

使者答说:“魏王虽然仪表非凡,但是他旁边那位的握刀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呀!”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者。

5)、曹操“梦中”杀人(72回)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

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

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

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6)、杀侍从曹操声称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

他私下对一个侍从说:“你暗藏刀子来到我的面前,我说我的心动,然后佯装要杀你。

你不要说是我安排的,就一定不会有事。

事后我有重赏。

”那侍从信以为真,怀藏刀子靠近曹操。

曹操遂大叫“心动”,令人将那个侍从拿下,果然从其怀中搜出了利刃。

曹操即令将那个侍从斩首。

3、张翼德义鞭督邮(2回)刘备平定黄巾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

不久,督邮前来巡查。

刘备因没向督邮送钱而遭督邮陷害。

消息传至张飞耳中,张飞大怒,冲进馆驿揪住督邮的头发,扯到县衙前,绑在马桩上,用柳条使劲抽打,一连打断十几根柳条。

督邮疼痛难忍,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刘备赶来,急喝张飞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

而后三兄弟弃官投奔刘恢。

4、请简述李肃说吕布弃义父丁原投靠董卓的故事(第3回)董卓进京后宴请大臣,提出废帝想法。

荆州刺史丁原表示反对,并于次日,派义子吕布搦战董卓,董卓大败而逃。

正当董卓犯愁之际,部将李肃挺身而出,说他与吕布是同乡,只要董卓愿让出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给吕布,他定能叫吕布背叛丁原,投降董卓。

董卓许之。

果不其然,吕布一见赤兔马便喜爱得不得了。

当夜便将丁原杀害,投效董卓,拜董卓为干爹。

5、曹操献刀(4回)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

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

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

”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

”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6、捉放曹(4回)著名的京剧传统剧目《捉放曹》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改编的。

下面是京剧中陈宫唱词:“我先前自道他(曹操)宽宏量大,却原来贼是个无义的冤家,马行在狭道内我难以回马。

”陈宫为何骂曹操“无义”?“狭道内难以回马”又为何事?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相关的情节。

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

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患。

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7、关云长温酒斩华雄(5回)三国时期,董卓专权,曹操联合袁绍等人,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去应战,先后斩杀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得以出战。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于是提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杯中酒尚温。

8、刘关张三英战吕布(5回)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9、王允巧使连环计(8回)董卓为乱朝政。

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为妾,几天后却把她作为歌伎送给董卓。

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私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

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

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

10、请简述三让徐州的故事(12回)曹操为报父仇发兵攻徐州,刘备与孔融前往救援陶谦。

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牧之位让与刘备。

刘备辞谢不受。

刘备劝退曹军后,陶谦又欲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军小沛。

而后陶谦病危,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与刘备,刘备方才接受。

(106字)11、割发权代首(17回)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

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法不加于尊”。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于是拿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13、青梅煮酒论英雄(21回)或:“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

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

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

此时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趁机以被雷惊吓才掉了筷子将此掩饰过去。

而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14、简析“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煮酒论英雄”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15.《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

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

”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

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16、张飞用计:张飞醉擒刘岱(22回)或“张飞性格粗豪,但也有细心的时候,举一故事说明。

”刘岱、王忠奉曹操之命进攻徐州。

关羽擒了王忠,张飞邀功心切,刘岱却任其叫骂,坚守不出。

张飞情急计生,假作酒醉,打一士卒,使他误传信息,诱使刘岱上当,最后将刘岱一举活捉。

17、屯土山关公约三事(25回)(能体现关羽忠义性格的故事)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1分)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等三个条件而后暂居曹营。

(1分)虽然曹操对他极尽恩宠,更赠他赤兔宝马,(1分)但关羽在探听到刘备的消息后,仍决然挂印封金,(1分)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追随刘备而去。

(1分)18、关羽千里走单骑(27回):(能体现关羽忠义性格的故事)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

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挂印封金),带上嫂嫂,奔向刘备。

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19、《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是著名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评述该人物性格。

关羽暂时“归降”曹操后,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护送着嫂嫂,不辞而别离开曹操;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跟刘备会合。

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他与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20、关羽过五关斩六将(27回)刘、关、张失散后,关羽为等待时机寻找刘备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而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关羽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挂印封金,坚决离开曹营,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关隘,斩杀曹操六员大将。

21、简述典故:身在曹营心在汉(26-27回)(这一典故常用来比喻人在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宫心在汉,“降汉不降曹”。

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但绝不能背叛刘备。

后来,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

22、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水淹七军④彝陵之战:(!)官渡之战(29回)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率军数十万渡江南下,孙刘联军抵御。

两军隔江对峙,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巧用火攻,火烧连船,大败曹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