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版药品GMP解读(确认与验证)
新版药品GMP解读(确认与验证)
几种验证类型(前验证)
• 前验证定义:在供市场销售用药品常规 生产前所进行的验证 • 运用:是首选的验证类型 –对新设备、新系统或新工艺 –最具预防性的验证类型
几种验证类型(同步验证)
• 同步验证定义:上市产品与正常生产同步进行的验证 • 使用条件:充分的监控与检验 – 有完善的取样计划,对生产及工艺条件进行充分的监控 – 有经过验证的检验方法,方法的灵敏度及选择性等比较好 • 运用范围 – 非常低的生产量 (一年一批) – 非常昂贵 – 生产周期非常长 (几个月) – 再验证时采用 – 必要时需与监管部门沟通 – 有完善的取样计划,对生产及工艺条件进行充分的监控 – 有经过验证的检验方法,方法的灵敏度及选择性等比较好 • 典型运用 – 临床研究样品生产 – 返工(再加工)
相关条款
• 总则 第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 理体系。该体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 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 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
• 第三条 本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 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 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 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 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 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验证与再验证
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检验方 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 动。 再验证—一项生产工艺,一个系统或设备经过 验证并在使用了一个阶段以后,旨在证实其验证 状态没有发生变化而进行的验证活动。 第一百三十九条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 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 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 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几种验证类型(回顾性验证)
• 回顾性验证定义:根据产品批的生产、检验和控制的积累数据资料, 对一个已投放市场的产品工艺所作的验证 • 不提倡使用,发生重大变更后需进行前验证 • 不能用于无菌工艺验证 • 可用于回顾验证的数据 – 留样检测数据 – 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 – 工艺控制图 – 维修保养工作日志 – 人员变更记录 – 工艺能力研究(如:CpK) – 成品检测数据(包括趋势) – 产品稳定性数据
• Guidance for Industry Process Validation: Gener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 January 2011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CGMP) Revision 1
工艺验证的检查要点 • 在工艺验证中应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测并以正式记录形式存放在 验证文件中。 • 查三批产品(有代表性)验证的完整记录,看工艺运行是否稳定。 • 抽查工艺规程,看工艺变更时,有无变更的验证依据和记录。 • 验证过程是否有偏差: • —偏差是否直接影响验证结果 • —偏差是否进行过调查,处理 • —是否根据偏差情况进行变更 • • • • • • 非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的验证是否包含如下内容: —是否进行了无菌模拟分装试验 —A级洁净区是否进行了动态监测 —验证过程是否无菌操作区内操作人员进行了监测 —除菌过滤前对药液是否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 —除菌过滤器使用前后是否进行了完整性检测
验证方案
应该能够清楚地描述出验证程序。 • 至少应该包括: • —重要的背景信息,验证目的 • —负责人员,SOP的描述 • —设备(包括验证前后的校验) • —相关产品和工艺的标准,验证类型和频率 • —应该清楚地确定需要验证的工艺和/或参数 • 验证方案应在审核并得到批准后实施。
验证报告
内容简介
• 一、与验证有关的概念和文件
• 二、工艺验证、设备验证、清洁验证
与验证有关的概念和文件
• • • • • • 条款的关联性(138、141、149) 验证的阶段划分(139、140) 验证组织及职责 验证方法(141、142、144) 验证文件(145、146) 验证方案(147、148)
工艺验证与工艺优选
• 工艺验证—证明工艺在预期参数范围内 运行时,能有效地、重复地生产出符合预 定质量标准和质量属性的产品的有文件记 录的一系列活动。 • 工艺优选—工艺开发的一个阶段,对工 艺条件的优化过程。
工艺验证
• 收集并评估从工艺设计阶段到商业化生产的数据, 用这些数据确认科学依据以证明生产工艺能始终如 一生产出优质产品
确认与验证概念的引入
• 第一百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 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 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 风险评估来确定。 • 第一百四十一条 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 前,应当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生产工艺在 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应当能够始终 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 第一百四十九条 应当根据验证的结果确认工艺 规程和操作规程。
确认与验证的目的和手段
• 第一百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 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 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 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确认与验证的阶段划分
• 第一百四十条 应当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 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 • (一)设计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 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 • (二)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 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 (三)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 合设计标准; • (四)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 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 • (五)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 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 品。
验证总计划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验证总计划(VMP)所包含的内容 1、批准页和目录 2、介绍和目的 3、设施和工艺描述 4、人员、计划和时间表 5、验证委员会成员职责 6、工艺控制因素 7、需验证的设备、仪器、工艺和系统 8、合格标准 9、文件如验证方案和报告 10、(SOPs)及列表 11、使验证执行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验证的方法和接受标准的培训 12、分析方法的验证 13、计算机系统验证 14、下次验证的间隔周期 15、下次验证的间隔时间 16、新工艺的周期验证 17、意外事件(如动力停止,过滤器的完整性检验失败) 18、关键可接受的标准 19 、验证的场地
验证的 类型 预验证
验证的策 略 最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更 产品转 现有产品 移 (轻微) 最佳 不适用 过于严 厉的最 佳选择
变更 (重要) 最佳
同步 验证
推荐
适用
在一定条 如果变 件可接受 更很小, 且不影 响关键 素性, 不强烈 推荐 否
可以使用 极力推荐
回顾性 验证
不适用
不适用
否
18
验证方法
• 第一百四十一条 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 产工艺前,应当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 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 下,应当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 注册要求的产品。 • 第一百四十二条 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 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 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 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 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当经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验证组织及职责
对于制药企业来讲,验证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且对验
证人员的专业知识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建议成立专管部 门并且由专人进行管理。
验证的职能机构的职责
通常验证部门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①验证管理和操作规程的制订和修订; ②变更控制的审核; ③验证计划、验证方案的制订和监督实施; ④参加企业新建和改建项目的验证以及新产品生产 工艺的验证; ⑤企业验证总计划的制订、修订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验证状态保持的主要手段
预防性维护保养(设备)
校验(设备) 变更控制(质量保证) 生产过程控制(物料采购、生产管理、质
量控制) 产品年度回顾(质量保证) 再验证管理(质量保证、验证管理)
影响验证状态的变更的因素
起始物料的变更(包括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 或可能影响工艺或产品的粒径分布); 起始物料生产商的变更: 将生产转移到不同的场所(包括厂房的变更和影 响工艺的安装); 内包装材料的变更(如用塑料替代玻璃); 设备变更(如增加自动检测系统、安装新设备、 机器或装置有较大的改动以及故障); 生产区和配套支持系统的变更(如区域重新布局, 或采用新的水处理方法); 出现不良的质量趋势; 基于新知识而出现的新情况,如新技术; 改变配套支持系统
验证方案
• 第一百四十七条 应当根据确认或验证的 对象制定确认或验证方案,并经审核、批 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应当明确职责。 • 第一百四十八条 确认或验证应当按照预 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实施,并有记录。确 认或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当写出报告,并 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的结果和结论 (包括评价和建议)应当有记录并存档。
-5-
验证与确认的定义及关系
• 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能正确 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 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检验方法、 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 验证和确认本质上是相同的概念 • 确认通常用于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 • 验证则用于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 系统 • 在此意义上,确认是验证的一部分
应反映验证方案的要素 内容至少包括: 简介—概述验证总结的内容和目的。 系统描述—对所验证的系统进行简要描述,包括其组成、功能以及在线的仪器 仪表等情况。 相关的验证文件—将相关的验证计划、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列一索引,以便必 要时进行追溯调查。 人员及职责—说明参加验证的人员及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外部资源的使用情况。 验证的实施情况—预计要进行哪些试验,实际实施情况如何。 验证合格的标准—可能的情况下标准应用数据表示。如系法定标准、药典标准 或规范的通用标准(如洁净区的级别),应注明标准的出处,以便复核。 验证实施的结果—各种验证试验的主要结果。 偏差及措施—阐述验证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偏差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措施。 验证的结论—明确说明被验证的子系统是否通过验证并能否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