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筝曲《四段锦》的演奏艺术分析

山东筝曲《四段锦》的演奏艺术分析

论文(设计)题目山东筝曲《四段锦》的演奏艺术分析
学院系(部)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下发日期
任务起止日期:
1.指导教师对论文(设计)内容的指导要求:
(1)选题符合专业要求
(2)论点要明确,结构合理
(3)收集大量相关文件
(4)独立完成论文,杜绝抄袭
2.论文(设计)前期准备要求(涉及论文(设计)内容的研究综述、实验方案设计等):查阅相关资料,包括书面资料与视频资料,对《四段锦》和山东筝派做深入、具体的分析,尤其是对乐曲《四段锦》的演奏特点进行和山东筝的特点等深入具体分析、归纳和总结,有小见大,以总结出《四段锦》的技法在山东筝中的体现。

在次基础上,撰写此文。

3.指导教师提出的主要参考文献:
[1]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人民出版社,1994.06
[2]周耕.《古筝音乐》,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09
[3]李萌.《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人民音乐出版2014.01
[4]焦娇.《论山东筝曲(四段锦)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音乐大观,2013.06
[5]王中山.《论古筝演奏中手心的运用》,中国音乐,1998.03
[6]李聆语.赵淑屏、《古筝基础教程三十三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07
[7]焉树芬.盛雪、张竹岩、《中国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06
4.论文(设计)进度安排(阶段任务、起止时间等):
①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含实验、调查、观察等取证工作)阶段:(第六学期十八~二十周)2017年6月19-7月9日。

②论证与组织(或拟写开题报告)阶段:(第六学期暑假~第七学期二周)2017年7月10日~9月10日
③撰写成文阶段:(第七学期三周~十周)2017年9月11日~2017年11月5日
④论文修改定稿阶段:(第七学期十一周~十五周)2017年11月6日~12月10日
⑤外文翻译阶段:(第七学期十六周)2017年12月11日~12月17日
⑥论文答辩阶段:(第七学期十七~十八周)2017年12月18日~12月31日
任务下达人(签字):系(部)主任(签字):学院院长(签字):
任务接受人(签字):2017年7 月7 日2017年7 月7 日
- 1 -
- 2 -
开题报告
一、课题论证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前人对山东筝派的研究是非常多的。

国内方向:
同济大学女子学院陈钰所写的论文《山东筝曲(四段锦)演奏艺术分析》文中选取《四段锦》的演奏技术、艺术风格特征作为分析对象,从《四段锦》的演奏技巧、强烈的情感表达以及浓郁的山东筝派特点为分论点,剖析《四段锦》的演奏技巧特点。

青海师范大学所写硕士论文《从筝曲(四段锦)浅析山东筝派的特点》中选取《四段锦》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作为分析对象,本文从《四段锦》透视山东筝的演奏特点,进而对山东筝的演奏技法及特点做阐述。

安徽师范大学沈佳虹所写的《山东筝曲(四段锦)的音乐特色》她通过对山东筝曲《四段锦》在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法以及对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帮助演奏者在准确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深入把握筝曲的音乐风格以及演奏特点。

国外暂无对本课题的研究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依据:
(1)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第一国乐,称为“万乐之祖,众乐之尊”我从小学古筝,在对古筝有一定的接触之后,对山东派典曲尤为喜爱,高中期间学过山东派的《高山流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了解了袁莎老师弹奏的《四段锦》更是喜爱,想用自己的理解去把它完美的演奏出来。

(2)《四段锦》这个曲子在上学已经学过2个月了,在本学期接着去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每次弹的时候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都不一样,所以我想边学习边感受,用自己的真实体会把这个曲子分析理解透彻。

意义:
通过山东筝派别乐曲《四段锦》技巧的详细描写,了解山东筝派的特点和音乐风格,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对明族音乐有深刻的认识。

老一辈的古筝演奏家和近代的古筝艺术家留下了丰富的古筝作品,为古筝的发展之路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古筝的传承与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古筝事业源远流长。

- 3 -
二、方案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四段锦》的由来
二、《四段锦》的技法分析
(一)“轮指”技法
(二)“花奏”技法
(三)“大勾搭”技法
(四)“小勾搭”技法
三、如何通过演奏技法来展现音乐特色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对作品分析归纳总结山东筝派的风格特征和演奏特点。

(2)分析作品在山东筝派中的具体体现。

3、研究步骤
(1)阅览指导教师提出的参考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

(2)按照指导教师对论文的指导要求,确定论文方向。

(3)撰写写作题纲。

4.方法及措施
(1)调查法:通过网络搜索和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2)文献分析法:将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归纳
(3)个案研究法:对筝曲《四段锦》的技法具体分析。

三、进度计划
①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含实验、调查、观察等取证工作)阶段:(第六学期十八~二十周)2017年6月19-7月9日。

②论证与组织(或拟写开题报告)阶段:(第六学期暑假~第七学期二周)2017年7月10日~9月10日
③撰写成文阶段:(第七学期三周~十周)2017年9月11日~2017年11月5日
④论文修改定稿阶段:(第七学期十一周~十五周)2017年11月6日~12月10日
⑤外文翻译阶段:(第七学期十六周)2017年12月11日~12月17日
⑥论文答辩阶段:(第七学期十七~十八周)2017年12月18日~12月31日
- 4 -
四、参考文献
[1]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人民出版社,1994.06
[2]周耕.《古筝音乐》,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09
[3]李萌.《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人民音乐出版2014.01
[4]焦娇.《论山东筝曲(四段锦)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音乐大观,2013.06 [5]沈佳虹.《山东筝曲(四段锦)的音乐特色》,上旬刊,2011.01
[6]李聆语.赵淑屏、《古筝基础教程三十三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07
[7]焉树芬.盛雪、张竹岩、《中国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06
[8]刘天明.《从(四段锦)的“小指拖劈”探究古筝演奏技术的审美》,吉林艺术音乐学院,2012.12
[9]王沥沥.《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08
[10]陈钰.《山东筝曲(四段锦)演奏艺术分析》,同济大学女子学院,上海出版社,2009.02
[1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06
[12]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8
[13]肖常伟.《中国名族音乐概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7
[14]宋玉顺.《齐文化新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06
[15]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上海音乐学院,2004.09
- 5 -
文献综述
《山东筝曲(四段锦)的音乐特色》作者为安徽师范大学沈佳虹,发表于2011年。

作者了解到山东筝曲《四段锦》是山东筝派最具代表性的曲目。

她通过对山东筝曲《四段锦》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巧以及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帮助演奏者准确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深入把握山东筝曲的音乐风格以及演奏特点。

这篇论文中作者对《四段锦》的演奏技法以及创作背景的分析对我写论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从(四段锦)的“小指拖劈”探究古筝演奏技术的审美》作者为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刘天明,发表于2012年。

文中通过古筝的演奏传统多以右手弹奏、左手按弦为主要手法。

本文以筝曲《四段锦》为例,结合本人自身演奏经验,从而探讨出古筝演奏技巧中“小指拖劈”审美特点。

因此,作者首先分析古筝演奏技术的审美特点;然后分析古筝技法中的“摇”,分别从食指摇、大指摇、悬手摇、分指轮来分析;最后分析“小指拖劈”在《四段锦》中的审美特点。

这篇论文中作者对《四段锦》的古筝演奏技法详细分析对我的写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从(四段锦)中看山东筝的演奏特点》作者为同济大学女子学院的陈钰,发表于2009年。

作者从诸多山东筝曲中选取《四段锦》为例,运用多种相关的理论研究方向,结合自身古筝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其演奏技术、艺术风格进行探究,积极探究该流派在古筝领域中的学习与研究价值,从而阐述山东筝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该流派存在的现实意义,并由此引发关于对传统筝乐在当代传承与发展的思索。

我参考了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四段锦》技法、审美、表演的具体分析对我的论文写作有很大价值。

《山东筝派代表人物以及其作品分析》作者为中国音乐学院王敏,发表于2001年。

作者通对《高山流水》一曲的分析,有利于对山东筝派风格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也有助于更好的去理解和诠释山东筝派的乐曲。

本文主要从山东筝派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作品进行分析,对山东筝派的艺术进行粗略的研究。

这篇论文中作者对古筝山东派风格的详细阐述对我写论文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根据阅读相关文献,我了解到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山东派筝曲《四段锦》作品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见解。

前人对山东派筝曲《四段锦》音乐分析研究较多,对山东派的演奏技巧研究较少,我通过对山东派筝曲《四段锦》的技巧特点及乐曲如何通过演奏技法来展现音乐特色,总结《四段锦》的演奏艺术特点。

- 6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