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热药和清热剂优秀课件

清热药和清热剂优秀课件


蚤休
消肿止痛
息风定惊
野菊花
蒲公英
1、善治乳痈 2、又名黄花地丁 3、大剂量可致缓泻
紫花地丁
1、善治疔疮 2、可解蛇毒
蚤休 重楼
1、善治疮疡、毒蛇咬伤 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疮 痈如遇着,一似手拈挐。 藏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2、清热息风定惊
野菊花
清热解毒力强,善治疮 痈疖肿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适应证:
温热病
熱毒、病情重、发 展快
局部:红肿热痛
金银花
连翘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连翘
消痈散结
“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 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 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 银花。”
《纲目》
金银花
1、可用于温热病卫气营血各个 阶段。
2、外科常用
“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 疽、肿毒、疮癣……诚为要 药。”
三、退虚热-阴虚发热,遗精盗汗
黄芩、黄连与黄柏 相同点: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不同点:
黄芩: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 且安胎 凉血止血
黄连: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 火,又为湿热泻痢要药
黄柏: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 退虚热
龙胆
一、清热燥湿--阴肿阴痒,带下, 湿疹,黄疸
特点:清肝胆及下焦湿热
二、泻肝火--肝火头痛,肝热目赤, 高热抽搐
清热药和清热剂
卫气营血辨证
类型 病理
辨证要点
卫 温邪袭表 发热、微恶寒, 肺卫失宣 口微渴,苔白
气 邪入气分 壮热,不恶寒、 热炽津伤 口渴、苔黄
营 热灼营阴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 心神被饶 舌绛红
血 热盛迫血 身灼热斑疹、出血见症, 热瘀交结 舌深绛
含义:凡以清泻里热为主要作用的 药物,称清热药。
不同点: 石膏: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 肺胃,煅用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性寒,既清实热,又清 虚热,善滋阴润燥。
栀子
一、泻火除烦--热病烦闷
二、清热利湿--湿热黄疸
“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 便泄去,性能屈曲下降,人所 不知。” 朱丹溪
三、凉血解毒--血热出血 疮痈肿毒
夏枯草
一、清肝明目-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目珠疼痛
川连、雅连--四川洪雅、雅安 云连--云南腾冲、德钦 味连--四川石柱、湖北恩施
黄芩
一、清热燥湿--湿温暑湿 黄疸泻痢,热淋
二、泻火解毒--肺热咳嗽 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咽痛疮痈
三、止血--血热出血 四、安胎--胎动不安
黄柏
一、清热燥湿--湿热带下,热淋, 足膝肿痛 泻痢黄疸
二、泻火解毒--疮疡肿毒 湿疹湿疮
配养阴、生津的药物:热邪容易耗 伤阴津,有的清热药苦寒性燥又有 伤阴的偏性,虚热证又多为阴虚所 致。 配健脾益胃的药物:本类药物,药 性寒凉,易伤脾胃,对脾胃虚弱又 须清泄者。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定义:凡具有清除热邪,用于 治疗气分实热等证的药物,称 清热泻火药。
适应证:气分实热证----
发热、烦躁,口渴 明显,脉象洪大等。
定义:凡以清虚热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称清虚热药。
适应证:虚热证-阴虚发热,骨蒸潮热 热病伤阴,夜热朝凉 小儿疳热,形体消瘦
青蒿
一、清虚热,凉血-热病伤阴,夜热早凉 阴虚发热
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 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
不少药物的清热功效较为广泛,同 时具有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 或既泻实火又退虚热。因此,以上 分类是相对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和 掌握的方便。
使用注意: ⑴阳虚者慎用 ⑵脾虚者慎用 ⑶味苦者慎用于阴亏者 ⑷甄别真寒假热 ⑸中病即止
配伍应用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定义:凡能清解营分、血 分邪热作用的药物,称清 热凉血药。
适应证:热在营血
生地黄
一、清热凉血--热入营血证 血热出血 热毒斑疹
二、养阴生津--热病口渴, 消渴 肠燥便秘
古称 今称 简称 生地黄 鲜生地 干地黄 生地黄 地黄 熟地黄 熟地黄 熟地
新鲜 清热凉血 干燥 凉血滋阴 蒸制 滋阴补血
“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 甚者,神效。” 楼全善
二、消肿散结--瘰疬瘿瘤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定义:凡具有清除湿热作用,用 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清热燥 湿药。
适应证:湿热证 湿温证 湿热黄疸 湿热泻痢 热淋 湿热带下
黄连
一、清热燥湿---湿热中阻,脘痞呕恶, 泻痢腹痛
二、泻火解毒--热病高热 心烦失眠,胃热呕吐 肝胃失和,呕吐吞酸 疮痈湿疮,目赤肿痛 血热出血
《本草正》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喜食膏梁厚味
积热郁火 气血凝滞
外感寒湿毒气
脱疽
(腐肉 蚀筋 烂骨)
3、炒炭凉血治痢,治热毒血痢 4、又名忍冬花、双花、二宝花
连翘
1、善清心火(温热病心烦) 2、疮家圣药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3、清热、散结,治瘰疬结核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大青叶
消斑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 利咽
性能:寒凉;药味以苦为主,或有 甘、淡、咸者;沉降。
疗热以寒药
热者寒之
适应证:
里热证----发热、烦躁、口渴、 小便短赤,舌苔黄,舌质红或 绛,脉数
虚实
实热----邪气盛(阳盛则热) ----外邪
虚热----精气夺(阴虚则热) ----阴阳失调
部位:气分热;营分、血分热 脏腑热
病邪兼夹:湿热
分类:
牡丹皮
一、清热凉血--血热出血 二、清虚热--虚热证
三、活血散瘀--经闭痛经, 癥瘕积聚 跌打损伤 疮痈肠痈
玄参
一、清热凉血--热入营血证
二、滋阴解毒--劳嗽咳血 阴虚发热 消渴便秘 咽喉肿痛 瘰疬痰核 脱疽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定义:凡具有清解热毒作用, 用于治疗热毒病证的药物,称 清热解毒药。
石膏
一、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气分实热证
脉洪大
伤津
大渴
热盛 大热
阴液外泄
大汗
二、清泄肺胃---- 肺热喘咳 胃火牙痛
三、收敛生肌----疮疡不敛,湿疹 水火烫伤
知母
一、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二、清肺润肺--肺热咳嗽 阴虚燥咳
三、滋阴润燥--骨蒸潮热 阴虚消渴
石膏与知母
相同点: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青黛
消斑
清肝泻火
大青叶
1、药用叶 2、泻心胃实火,治口疮、咽痛
3、大寒之品,脾胃虚寒慎用 4、味浊易致恶心
板蓝根
1、药用根 2、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青黛
1、茎叶经加工而得的粉末 2、归肝经而清肝泻火
清肝定惊 清肝泻肺 3、不入煎剂
蒲公英
紫花地丁
蚤休
野菊花
蒲公英
利湿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