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
3/10/2017
(一)唇
• 有上唇和下唇 ,联合处构成
口角 •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皮 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发部 位 •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压
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3/10/2017
•
唇红:上、下唇的游离缘系皮肤与粘膜
的移行区, 唇红与皮肤交界处名唇红缘。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肌和黏膜构成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标志之一
3/10/2017
二、固有口腔
3/10/2017
•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 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 包括以下器官和结构: 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口底等组织器官
• 前磨牙和磨牙位于口角之后,合称后牙。
3/10/2017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
3/10/2017
牙体
牙冠:发挥咀嚼功能的 主要成分。 牙根:是牙体的支持部 分,以增强牙在颌骨内 的稳定性
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
处成一弧形曲线
牙的组织结构
牙釉质(enamel) 高度钙化 牙本质( dentin) 淡黄色 半透明
牙骨质(cementum) 与骨相似
牙 髓( pulp) 富含神经血
3/10/2017
牙周组织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3/10/2017
牙的功能:
(一)、咀嚼 (二)、发音和语言 (三)、保持面部正常形态
40
三 牙位记录
3/10/2017
部位记录法:临床上常用 乳牙的临床牙位: V IV III II I │ I V IV III II I │ I 恒牙的临床牙位: 8 7 6 5 4 3 2 1 │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 1 2 3 4 5 6 7 8 II III IV V II III IV V
牙则下颌牙较早萌出
•
智齿阻生 :第三恒磨牙
3/10/2017
• 按牙的形态和功能分类:
•
•
(1)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共8个,其主要功能为切割食物。
(2)尖牙:位于口角处,共4个,牙冠粗壮,牙根长而粗,主 要功能是为穿刺和撕裂食物
• (3)前磨牙:又称双尖牙,共8个。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协助尖牙 撕裂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的作用。 • (4)磨牙:位于前磨牙之后,共12个,结构复杂,作用是磨碎 食物。 • 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腔前庭前部,口角之前,合称为前牙;
分; 舌后1/3参与咽前壁的构成,称舌的咽部,即舌根
舌尖中对甜辣咸味敏感,舌缘对酸味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敏感
3/10/2017
舌背粘膜粗糙与舌肌紧密相连,舌前2/3遍布乳头,有四种:
• 1.丝状乳头:司一般感觉。 1. 2.菌状乳头:较少,色红,分散于丝 状乳头之间而稍大,有味蕾,司味觉 。 • 3.轮廓乳头:7~9个,体积最大,排 列于界沟前方,乳头周围有深沟环绕 ,沟内有味蕾,司味觉。 • 4.叶状乳头:5~8条并列的皱襞,位 于舌侧缘后部,含味蕾,司味觉。
3/10/2017
3/10/2017
(二) 恒牙
•
•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7~8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 前磨牙又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 •
前牙与后牙 萌出时间:6岁左右开始萌出
3/10/2017
•
一般左右同名牙多同时期萌出,上下颌同名
舌后1/3粘膜无乳头,但有许多结节状淋 巴组织,称舌扁桃体。
3/10/2017
舌系带
名称:舌腹面黏膜平滑而薄,正中返折与口底黏膜相连
初生婴儿舌系带发育不全,难以判断是否过短 舌系带过短:当舌不能伸出口外并向上卷起时,或者舌 前伸时舌尖部形成沟状切迹。 舌系带过短可限制舌的活动和影响舌尖部肌肉发育而导 致发音不清,可在1~2岁时行舌系带矫正术
•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3/10/2017
第一节
口腔应用解剖生理
口腔(oral cavity) :
消化道的开端 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 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
3/10/2017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由牙齿、颌
骨、唇、颊 、舌、口底和涎腺等组织器官
3/10/2017
(4)腮腺乳头
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有一唾 腺乳头,腮腺导管开口于此。作腮腺造影或腮 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找到此导管口。
3/10/2017
(5)磨牙后区
• 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 • 1.磨牙后三角:下颌第三磨牙后方, 底朝前,为下颌第三磨牙远中面的颈缘, 尖朝后方。
3/10/2017
(一)牙冠、牙弓或牙列
• 固有口腔内只能见到牙的牙冠部位。
• 根据牙的部位可分为前牙或后牙 • 根据牙的功能及形态可分为切牙、尖牙 、前磨牙和磨牙。 • 上下颌牙槽骨上分别排列上下颌牙齿,
形成连续的弓形,构成上下牙弓或牙列
3/10/2017
3/10/2017
(二)腭 鄂由硬腭和软腭组成,形成口腔的顶部,分隔口 腔和鼻腔,鼻咽部分隔开,参与发音、言语及吞咽等 活动。又分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
3/10/2017
(一)乳牙
•
•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 牙和第二乳磨牙
• •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
通常过早萌出的乳牙没有牙根和牙根发育不好,常较松动。为避免脱落 误入食管或气管,应当拔除,
3/10/2017
(2)上、下唇系带
为口腔前庭沟中线上扇形或线形的粘膜小皱襞。 上唇系带一般较下唇系带明显。儿童的上唇系带较为 宽大,随着年龄增长,唇系带也应逐渐缩小,如持续 存在,则上颌中切牙间隙不能自行消失,影响上颌恒 中切牙的排列,需手术治疗。
3/10/2017
(3)颊系带
为口腔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 或前磨牙区的扁形粘膜皱襞,数目 不定,一般上颊系带较明显。
,当口底外伤或感染时,易形成
较大的血肿、脓肿,将舌体向上 后方推挤,引起口底肿胀、舌体 抬高以及舌体活动度差,造成呼
3/10/2017
吸困难或窒息,应特别警惕。
第2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 应用解剖生理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牙的发育过 程:发育 钙化 萌出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萌出:牙冠出龈到达到咬合接触的全 过程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3/10/2017
通用编号系统 恒牙 1~32 顺时针排列 乳牙 A~T
1 32
2 31
3 30
4 29
5 28
6 27
7 26
8 25
9 24
10 23
11 22
12 21
13 20
14 19
15 18
16 17
43
•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
如72代表左下颌乳侧切牙。
3/10/2017
四口底黏膜组织结构
口腔黏膜组织结构与皮肤基本相似,分 为上皮层和固有层,其中上皮相当于皮肤的 表皮,固有层相当于皮肤的真皮。不同之处 是口腔黏膜无皮肤附属器,上皮借基底膜与 固有层相连,部分黏膜深部还有黏膜下层。 口腔黏膜上皮由皮质和非皮质形成细胞组成 ,其中以角质形成细胞为主。 口腔上皮始终处于更新状态,细胞从基底层 移至角化层的时间约为10~14天。正常情况 下脱落的细胞与新生细胞数量保持平衡,否 则将产生上皮增生或萎缩性病变。 固有层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基本细胞成 分是成纤维细胞。固有层对上皮细胞的分化 具有调控作用。
(7)颊脂垫
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面间颊粘膜上有一三 角形隆起,称颊垫,其尖称颊垫尖,向后邻近翼下颌皱 襞前缘,此尖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为下牙槽神经阻滞 麻醉的重要标志。颊垫深面为颊脂垫所衬托。颊脂垫因 系脂肪组织构成,因而颊垫尖的位置有时不恒定,该尖 可偏上或偏下,甚或远离翼下颌皱襞,此时麻醉点应作 相应调整。
(三) 舌
• 参与言语、协助咀嚼、感受味觉和吞咽。舌是观察
全身某些疾病的重要窗口,舌分上、下两面及二面
间的肌层。 (一)上面:称舌背,区分为前2/3与后1/3两部分。 “∧”界沟,盲孔:为胚胎甲状舌管咽端的遗 迹。此管未消失,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
舌前2/3位于口腔内,称舌的口部,即舌体,为活动较大的部
(1)硬腭
1.表面解剖标志 穹隆状,有牙弓 围绕。可见到或触到: (1)腭缝:为硬腭中线上纵行的粘膜隆起。 (2)切牙乳头:又称腭乳头,为一粘膜隆起,位于腭中缝前端,左 右上颌中切牙间之腭侧,深面为切牙孔,鼻腭神经、血管经此孔穿 出,向两侧布于硬腭前1/3。切牙乳头是鼻腭神经局部麻醉的表面 标志,麻醉时,从切牙乳头之侧缘刺入粘膜。 (3)腭皱襞:硬腭前部, 自腭中缝前部向两侧略 呈辐射状的软组织嵴, 形状不规则。
• •
唇弓:上唇的全部唇红缘呈弓背状称之 ,唇弓在正中线微向前突, 此处称人中点,又称人中切迹,两侧的 唇弓最高点称为唇峰(唇弓峰),唇正中 唇红呈珠状地向前下方突出名唇珠(上唇 结节)。
•
人中:上唇皮肤表面,正中有由鼻小柱
向下至唇红缘的纵行浅沟称之,人中的
上、中1/3交点为人中穴,人中两侧各有 一条与其并行的皮肤嵴,自鼻孔底四)口底
1位于下牙龈和舌腹面之间的新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