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了解
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将课前的预习与课堂的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将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
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
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
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
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当今世界,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可与资本
主义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我国选择了市场经济
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不
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
为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不是
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公有制经济也可以利用市场调节的
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条件下,企业也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也适用市场交易原则。
所以,那种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
有制为基础的看法,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误解。
所以,坚
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的根本区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小
结
课
后
反
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原因: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
一起。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先富带后富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
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
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
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2.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市场的局限性需要宏观调控
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
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
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
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4)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
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
入和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
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
观经济目标,面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
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2)制定者和实施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务院财政部
门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实
施的。
(3)运用的杠杆不同。
财政政策的杠杆有税率、财政支
出、国债;货币政策的杠杆主要有利率、法定准备金率、
信贷规模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联系:(1)都属于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基本手
段;(2)二者均属于总需求调节工具,都有扩张性和紧
缩性之分
4.注意事项
(1)不能认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
场机制的作用。
解析: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现代市场经
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
互补充、缺一不可。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国
家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之
上,宏观调控要遵循价值规律;同时,宏观调控又是对
市场缺陷的弥补。
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又是两种不同的经济
调节手段,有着不同的调节方式、特点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应注意几个问
题
①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在不同的
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可以为
社会主义所利用,它与所有制没有必然的联系。
市场经
济有一个在所有制条件下运行的问题。
在私有制下运行
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公有制下运行就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②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不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它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不
同在于效果上的差别,而不是有无问题。
教学小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