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章 镇痛药 Analgesics

第17章 镇痛药 Analgesics


哌替啶(pethidine)比吗啡 (morphine)应用广泛是因为

A、镇痛作用比吗啡强 B、无成瘾性 C、镇痛作用比吗啡弱 D、镇痛作用快 E、成瘾性轻
临床常用于人工冬眠的镇痛药是

A、哌替啶(pethidine) B、吗啡(morphine) C、安那度(anadol) D、美沙酮(methadone) E、芬太尼(fentanyl)
镇痛机制
☆ 生物体抗痛系统的发现和组成: 阿片受体 内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 (内阿片肽) 脑啡肽神经元 ☆ 抗痛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 阿片受体 ◇ 阿片受体的发现:
1973年,三个实验室同时发现;
◇ 阿片受体的特点: △ 高效性和选择性 △ 严格的立体特异性 △ 有特异的拮抗剂
◇ 分布:
麻醉前给药 人工冬眠(冬眠合剂:度冷丁+氯
丙嗪+异丙嗪)
心源性哮喘
不良反应
☆ 恶心、呕吐、口干、眩晕、出汗、 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 ☆成瘾性 ☆大量可致呼吸抑制 ☆偶现震颤、肌肉挛缩、反射亢进、 惊厥等中枢兴奋症状——纳洛酮+巴
比妥类
禁忌症
☆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脑损 伤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干扰去甲哌 替啶代谢积蓄中枢兴奋、 高热、惊厥——禁止合用
Analgesics)
主要作用于CNS,选择性减轻
或消除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 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等情绪, 但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的 药物。
具有缓解疼痛作用的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
– 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
– 人工合成镇痛药(度冷丁等)
具有镇痛作用的其他药物(罗通定、奈福 泮)
解热抗炎镇痛药(阿司匹林等)
药理作用(2)
☆ 平滑肌兴奋作用
胃肠道:张力↑,蠕动↓,引起便秘 胆道:收缩平滑肌和括约肌,引起胆道和
胆囊内压↑ 胆绞痛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哮喘禁用 膀胱:括约肌张力↑,引起尿潴留 子宫:张力↑,-子宫收缩, ↑产程
☆ 心血管系统:
◇ 扩张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 促进组胺释放,扩张血管
☆ 尽量选择口服给药 ;有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按
需给药 ; 剂量个体化 , 需要时可加辅助药物 , 如解 痉药、精神治疗(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还可 采用针灸止痛,严重骨肿疼痛尚可采用放射治疗
3.毒品与戒毒
毒品: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
药品和麻醉药品 戒毒:脱毒、康复、后续照管 阿片类:可乐定、莨菪制剂、中 药、美沙酮 失败原因:极度渴求
胆绞痛病人的最佳治疗药物

A、吗啡(morphine) B、阿托品(atropine) C、阿托品+吗啡 D、阿托品+哌替啶 E、阿斯匹林+哌替啶
可安全用于分娩止痛的药物是

第2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哌替啶pethidine(度冷丁dolantin)
苯基哌啶衍生物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F=52%——注射给药 血浆蛋白结合率60%,t1/2=3h 肝代谢:哌替啶酸、去甲哌替啶
药理作用
+μ_R;-M_R 代谢物去甲哌替啶有中枢兴奋作用 CNS
◇ 镇痛(为吗啡的1/10~1/7)、镇 静、欣快感、呼吸抑制(弱) ◇+CTZ——恶心呕吐 ◇成瘾性弱于吗啡 ◇ 无明显镇咳作用
且易治疗 用于吗啡、海洛因成瘾者脱毒治疗
用于创伤、术后、晚期癌症及多种原因
引起的剧痛
曲马朵tramadol
消旋体,镇痛机制复杂
镇痛ED50是吗啡的10倍;镇咳作用是可待因
的1/2
治疗量无呼吸抑制、便秘、欣快感、心血
管反应
广泛用于:术后、创伤、关节、神经、癌
症等 长期应用有依赖性——不用于一般性疼痛 对吗啡戒断症状无效——不用于脱毒治疗
平滑肌
中度提高胃肠平滑肌及括约肌张力 持续时间短,可引起胆绞痛,但不 引起便秘;可引起尿潴留 对子宫无明显影响,不延长产程 大剂量引起支气管收缩
心血管
促组胺释放,-血管运动中枢—
—血管扩张 负性肌力作用 偶直立性低血压
临床应用
镇痛
代替吗啡用于各种剧痛 (限于其成瘾性);胆绞痛等内脏 绞痛合用阿托品
第17章 镇痛药 Analgesics
疼痛概述

分类:快痛(锐痛)和慢痛(钝痛) 疼痛:多种原因所致、使患者感受痛苦的一种 症状 病理生理意义:疼痛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但 剧烈疼痛也可带给病人极大痛苦,且常伴随情

绪、心血管、呼吸等异常,甚至休克、死亡

临床意义: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具有诊断意义
镇痛药(
+ +* — + — + — —
+ +*
±
+

+
(焦虑,烦燥不安)
± —
注:+ 有作用,— 无作用;± 可疑;* 主要部位
☆ 内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
(内阿片肽)
◇ 脑啡肽:甲啡肽(M-enkephalin)
亮啡肽(L-enkephalin)
◇ 内啡肽:β -内啡肽(β -endorphin)
◇ 强啡肽 (dynorphin)
镇痛部位 镇痛作用机理:吗啡(阿片类药物) 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 激动阿片受体,模拟内源性阿片样 物质作用而发挥镇痛效应。
表1
效 应 镇痛 脊髓以上水平 脊髓水平 呼吸抑制 缩瞳 止咳 镇静(欣快) 胃肠活动(抑制) 免疫抑制
阿片受体激动与效应关系
受 μ δ 体 κ
+* + + + + + + +
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丁丙诺非(buprenorphine,布诺啡)
蒂巴因半合成衍生物, μ_R部分激动药 较强的镇痛作用 有耐药性、成瘾性,戒断症状轻

烯丙吗啡(nalorphine,纳络芬)
吗啡拮抗剂——解救吗啡中毒 阻断μ_R,部分激动δ、Κ_R 大剂量致呼吸抑制——纳络酮取代
4.阿片受体拮抗剂
☆ 纳洛酮/痛naloxone
完全阻断药,用于治疗阿片类、其 他镇痛药的急性中毒 ☆ 纳曲酮naltrexone
第17章
镇痛药
掌握吗啡、哌替啶的体内过程、药
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 忌证与耐受性及可待因、美沙酮、 喷他佐辛、纳洛酮的临床应用 熟悉芬太尼、曲马朵、罗通定、奈 福泮的作用特点 了解镇痛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吗啡(morphine)镇痛机理是
A、抑制丘脑、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 阿片受体 B、阻断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C、激活丘脑、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 阿片受体 D、激活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E、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吗啡(morphine)无下列何种作用
A、镇咳 B、抑制心肌收缩力 C、升高胆内压 D、抑制呼吸 E、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
第四节
镇痛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1.非麻醉性镇痛药
成瘾性小 镇痛作用:弱于成瘾性,强于解热
镇痛药 喷他佐辛、曲马朵、罗通定、奈福 泮
2.癌痛镇痛三阶梯疗法
轻度疼痛
消炎痛栓剂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
中度疼痛 弱阿片类(可待因、曲马朵等)
重 度疼 痛 强 阿 片 类 ( 吗 啡 、 芬太 尼 、 美 沙 酮、度冷丁等)
◇内源性吗啡
吗啡类药物与阿片受体(μ ) 结合,模拟内阿片样的作用。
SP
E E SP SP SP
E
临床应用
☆1. 镇痛 对各种疼痛有效,有成瘾
性,不用于一般性疼痛,仅用于剧痛如
癌痛、严重外伤、骨折和烧伤等
心肌梗塞:止痛、↓焦虑和心脏负担
内脏绞痛:+阿托品
☆ 2.心源性哮喘 ◇ 与强心苷、氨茶碱合用; ◇ 机制: △ -呼吸中枢, ↓对CO2敏感性, 缓解短促的呼吸 △ 扩张外周血管:↓外周阻力, ↓心脏负荷 △ 中枢镇静:↓焦虑、心脏负担 ☆ 3.止泻 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
☆ 菲类(吗啡、可待因等) ☆ 异喹啉类(罂粟碱等)
构效关系
吗啡 HO 4 O 5 HO 2 3
A
1 11 10 12 B 13 14 9
15 C 6
7
17 N-CH3 16
N-CH3
8
苯基哌啶类基本结构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morphine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首关消除显著,F低——注 射给药 t1/2=2.5~3h 1/3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迅速分布全 身,少量进入中枢——发挥作用 主要肝代谢、肾排泄 胆汁、乳汁排泄 (少) 可通过胎盘屏障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与解热抗炎镇痛药区别
有明显呼吸抑制、镇静和欣快等
中枢作用 长期使用易致耐受性、依赖性和 成瘾性 易造成用药者精神变态而出现药 物滥用及停药戒断症状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阿片(opium) 是罂粟果浆汁的干燥物,含吗啡、 帝巴因、可待因等20多种生物碱, 分为:
芬太尼fentanyl
强于吗啡80倍,用于各种剧痛 起效快、持续时间短,t1/2=1~2h 对呼吸抑制轻,成瘾性小
与氟哌利多合用:神经松弛镇痛 ——小手
术/医疗检查
禁用:支气管哮喘、脑肿瘤、颅脑损伤、<岁美沙酮methadone
药效与吗啡相当,作用时间长
口服有效
耐受性、成瘾性发生慢,戒断症状轻,
丘脑内侧、脊髓胶质区、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较高,与疼痛刺激传入、痛觉整合及感受有关 边缘系统、蓝斑核:最高,与情绪及精神活动有关
延脑孤束核:与呼吸及咳嗽有关
脑干极后区、迷走神经背核:与胃肠活动有关
肠肌、输精管
◇ 分型:μ 、δ 、κ 、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