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演讲的典型语篇模式

英语演讲的典型语篇模式


部分。这或许与卡普兰所说的英语修辞的线型发展模式 和汉语修辞的螺旋型发展模式有关。[3]无论原因何在, 我 们在用英语作演讲时有必要将标准陈述置于演讲的起始 部分以顺应西方的修辞思维模式。如果演讲中所采用的 பைடு நூலகம்准不是源自权威, 演讲者必须对价值标准进行支撑, 即对价值体系的认定也必须通过论证予以确立。
例如, 在关于呼吁公众献血的演讲中, 演讲者不仅 需要说明献血的必要性、好处, 还必经明确提出一个方案, 让听众知道何时、何地, 通过何种程序可以参加献血。
所谓的 Monroe Motivated Sequence 是 指 政 论 家 常 用 的政策性演讲五部曲模式。
第一步: Attention 演讲者必须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以惊人的事例、数据或故事将听众引入主题。第二步: Need 演 讲 者 必 须 确 认 问 题 存 在 , 指 出 有 必 要 采 取 措 施 。第 三 步 : Satisfaction 演 讲 者 推 荐 一 种 自 己 认 为 行 之有效的方案, 这种方案可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第 四步: Visualization 演讲者描绘或叙述采纳所推荐的方
演讲的结尾部分也是演讲的高潮部分, 演讲者必经 总结演讲的主旨, 并以一种使听众感到略为意外的方式 ( 如引用名人语录) 深化主题, 并与 introduction 相呼应, 给听众一种心理上的统一感。
1963 年 8 月 23 日, 美国黑人领袖 马 丁·路 德·金 在 林 肯 纪 念 堂 前向 25 万 人 发 表 了 著 名 的 演说 《我 有 一 个 梦想》, 为 反 对 种族 歧 视 、争 取 平 等 而 呼 号。在 演 讲 结 尾, 马丁·路德·金引用了圣歌, 祈祷自由平等, 将演讲 推向高潮:
收稿日期: 2007- 05- 29 作者简介: 何晓勤,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英语修辞学。
tenaciously to his.[1] 当时, 林肯远不如道格拉斯知名度大, 所以必须在开场 白赢得听众的同情。
Body, 即演讲的主体部分。演讲者可以根据演讲的 题目按不同的模式组织布局。如可以根据时间、空间顺 序; 可以遵循因果顺序、问题和方式顺序; 亦可以将演 讲主题细分为几个分点进行阐述。演讲的主体部分将在 第二部分详述。
有时, 演讲者也可以讲述能拨动听众心弦的个人经 历作为开场白, 如美国前总统林肯在应答道格拉斯对其 出生低微攻击时说:
It is true what Mr. Douglas said, that I did run a grocery store and I did sell goods including whiskey. But I remember that in those days that Mr. Douglas was one of my best customers .Many a time have I stood on one side of the counter and sold whiskey to Mr. Douglas on the other side. But the difference is that I have left my s— —id— —e — —of— —— —the— —— —co—unter , but Mr. Douglas still sticks
例 如 , 如 果 演 讲 的 论 题 是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fast foods is unhealthy, 演讲者应首先建立价值评判标准: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salty foods is unhealthy。 然 后 演 讲 者 必 须 指 出 : fast foods contain excessive amounts of salt。 最 后 是 结 论 : Therefor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fast foods is unhealthy。
关 键 词: 英语演讲; 西方修辞; 语篇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972 (2007) 05- 0095- 03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 英语演讲逐渐进入到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但国人用英语演讲时受中国文化思维模 式的影响, 虽然英语讲得漂亮, 但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不 被西方人认同和接受,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事人在用英 语表达和演讲时没有遵循英语演讲语篇的模式, 而是一 厢情愿地表白自己的观点。英语演讲有其特定的语篇模 式, 这是由西方修辞思维模式所决定的。有效的英语演 讲不仅要求演讲者英语流畅、而且要求演讲语谋篇布局 合理, 符合西方的修辞思维模式。
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 Thank God Almighty, we are free at last![1]
二、三种英语演讲的典型语篇模式
英语演讲根据演讲的目的可分为三类: 介绍性的演 讲 ( informative) 、劝说性或劝诱性的演讲 ( persuasive) 、 仪式性的演讲 ( ceremonial) 。
I speak to you for the first time as Prime Minister in a solemn hour for the life of our country, of our Empire, of our allies and above all for the cause of freedom.[1]
And when this happens, when we allow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it ring from every village and every hamlet, from every state and every city, we will be able to speed up that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black men and white men, Jews and Gentiles, Protestants and Catholic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and sing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Negro spiritual:
一、英语演讲语篇的基本模式
英 语 演 讲 的 语 篇 构 成 有 三 大 部 分 : 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
Introduction 的 功 能 为 吸 引 听 众 、 引 起 关 注 、 建 立 演讲者的信誉、简述演讲主体中的要点。
例如,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1940 年 5 月 10 日在国会 演讲的开场白:
为确认价值标准, 演讲者可以引用有关食品医学的 证据作为支撑, 也可以用具体的数据说明麦当劳、肯德 鸡等快餐含盐量过高。
3. 关 于 政 策 性 问 题 的 劝 说 。政 策 性 的 劝 说 演 讲 多 用于参政、议政, 或就某一问题寻求公众的支持, 或鼓 动公众采取行动。其语篇组织模式有以下几种: [4]
2007年 第 5期 总 第 53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5, 2007 Serial NO.53
英语演讲的典型语篇模式
何晓勤
( 江西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英语演讲有其特定的语篇模式, 这是由西方修辞思维模式所决定的。有效的英语演讲不仅要求演 讲者英语流畅、而且要求演讲语谋篇布局合理, 符合西方的修辞思维模式。为了有效地用英语进行演讲, 我们必 须力求起始段落的新颖和点题, 结尾段落的呼应和强调, 主体要点的合理布局, 段落之间的自然衔接。
问题 - 方 式 型 、问 题 - 原 因 - 方 式 型 、Monroe 动 机序列型、相对优势型。
前三种语篇模式大致遵循同一思路。演讲者必须首 先确定问题存在、并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然后分析导致 问题的原因,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英语本族 语者的这类演讲与中国人的同类演讲, 最大的差别在于 英语本族语的演讲者无论就大论题或小论题的演讲都会 分析问题的急迫性, 并提出一个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 案, 而中国人在问题的确认时不善于分析现状, 为问题 的确立找理据, 在论述解决方案时往往空洞无物、说大 话。这种现象或许是因为文化差异所致, 如更多的引用 权威话语, 迂回表达方式等。因此在与西方打交道时应 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关 于 价 值 性 的 劝 说 。对 价 值 问 题 的 讨 论 就 是 说 明和论证什么是有价值的、合乎道德的、正确的, 什么 是无价值的、有害的、错误的。英语演讲语篇中常用的 模式是演讲者在主要论述点的第一点中就建立自己的价 值标准, 这种标准可能来自法律、公共道德、圣经或名 人的观点, 然后演讲者再根据已建立的标准对要评价的 内容逐一进行评论。这种思维模式属于典型的演绎推理 法。而在汉语语篇模式中, 常用的推理模式是归纳法。 笔者曾认真阅读和分析过“信息日报”登载的对热点话 题的正反两方面的论述文章, 发现多数文章遵循的是归 纳推理模式。作者首先例举某种社会现象, 然后再进行 总结性的评论, 而评论依据的标准往往置于文章的最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5 期 总第 53 期
介绍性的演讲一般是客观地对某一事件、过程、概 念或物体进行介绍。仪式性的演讲则见于各种社交、外 事场合, 或介绍嘉宾、或颁奖致谢等。
劝说性的演讲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劝说的目 的要求演讲者遵循一定的思维模式。劝说性的演讲根据 劝说的内容又可分为三类: 就事实性问题的劝说; 就价 值性问题的劝说; 就政策性问题的劝说。从时间上考 虑, 就事实性问题的劝说演讲是对已发生的现象予以事 实的认定或否定; 价值性问题的劝说则是对现状的评 论; 而政策性劝说演讲则是对未来政策、方针、措施、 计划等的取舍讨论。在实际演讲中这三种类型往往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例如, 如果演讲者的论题是关于学术诚 信专题的, 演讲者首先要确认学术风气不正确实存在, 并已成为社会问题, 然后再对这一问题进行价值评论, 指出这种风气对学术和社会道德的侵蚀和破坏, 最后再 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下分别讨论这三种劝说性的演 讲语篇组织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