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园空间分析

留园空间分析


一道风景,再融入古典园林的景
色中,让人回味无穷。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留 园 漏 窗 情
留园的冬天,还在苏州园林 的墙边,温暖如花窗里探出的那一缕阳光。
配置植物
孤植
这是一棵比较高 大的枸骨树,树形 美观、
生长旺盛、成荫效果
好,加上满树火红的 果实,与背景结合,
形成良好的观景效果。
对植
此处用对植的手法,将两棵 高大的乔木作为配景,衬托了 亭 子以及曲廊,给人对称平衡的 感觉。ຫໍສະໝຸດ 北部平面图北部景观
以盆景为主
富有人文气息假山石
修剪整齐的盆景分布在幽径两侧
富有人文气息的假山
三、小品及植物配置
留园小品多样,亭台楼阁,桌椅游廊,为
园子添加趣味与意境
留园西部景区,大面积密植枫树 以形成葱郁的枫林。配置方法取
自然形式,宛若自然山林

可亭,为六角形亭,位于假山山顶,居高 临下的驻足观景场所。在亭中南望,可见 “涵碧山庄”与“明瑟楼”。
意直 境而 的求留 层曲园 出折有 不。着 穷每虽 ,经由 产过人 生一作 一次, 种曲宛 玩折自 味,天 不便开 尽可的 的产艺 妙生术 趣一境 。种界 新, 的在 境格 界局 ,上 随忌 着平 “ ”
小桥的曲折铺设,道路的蜿蜒曲折,不同方向的景物都不同,让游客产生步移景异
感悟、总结
苏州留园注重山水写意,平面布局自由流畅。水体绿化 及亭台楼阁坐落其中,布局精巧细致,疏密有致,出其 不意。 随意地穿插于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廊道,不但对人流起了 导向性的作用,更加强了全园的整体性与随意性。 弯曲的廊道、假山奇石、田野小径等小品无一例外地都 在吸引着人流至全园。 入口处的处理更为别具匠心。平庸无奇的走道,充分利 用了尺度的缩放。方向的变换及光线和虚实的变化对比, 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并通过欲 扬先抑的手法更加有效地突出了园内主要景点。
留园游览路线分析
入口部分封闭、 狭长、曲折、视 野极度收缩;至 绿荫处豁然开朗, 达到高潮;过曲 谿楼,西楼时再 度收束;至五峰 仙馆前院又稍开 朗;穿越石林小 院视野又一次被 压缩;至冠云峰 前院则顿觉开朗, 至此,可经院的 西、北回到中央 部分,从而形成 一个循环。
五峰仙馆前院
冠云峰前院 石林小院
藤蔓、翠树、怪石、翠竹、红枫点缀着的留园, 别有一般风味。
四、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 主从与重点 • 渗透与层次 • 蜿蜒曲折 空间的对比
将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空间相邻的安排在一起,借两者的对比突 出各自的特点。
留园入口处的空间曲折、狭长、封闭,极大的压缩了人 的视野,而后宽敞空间使人豁然开朗。
留 园 中 部 效 果 图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 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 它部分,且主要厅堂又不在 其内,但由于景观内容充实 而极富变化,实为全院精华 荟萃的中心。
曲谿楼 西楼 绿荫 入口 部分
D.古木交柯小院 C.门厅后通廊 A.留园入口 B.门厅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N.留园西部
G.五峰仙馆庭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M.留园北部 L.冠云峰前院 K.鸳鸯厅南 H.东部小院
留园的过度空间与衔接
园内的过渡空间避免了空间直白出 现对人的心理产生过于生硬和突然 的感受。

曲 廊
爬 山 廊
因墙为壁,高低错落,明 暗相间,遮阳避雨,可游 可憩,变化多端,为留园 一绝。
颇留 有园 步, 移曲 景廊 换蜿 之蜒 妙相 。续 有 七 百 米 之 多 ,

桥 廊
桥廊依于水上,与水景做亲密 接触,让行人亦可临于水上,听 风看荷。廊顶用紫藤缠绕,到开 花季节,整个桥廊鸟语花香,意 境十足。
丛植
此处的丛植使用了四种植物,乔木、小乔木 草本形成混交树丛,运用大小、高低、层次、 疏密以及色彩的变 使构图突出又富有多
火红的鸡爪槭
色彩对比
各种层次不一的绿色植物
鸡爪槭的红色叶与其他色叶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如同花朵般鲜艳,使园林 景色层次丰富,回味无穷。
开 花 植 物 艳 丽 的 花 朵 给 景 观 增 添 了 色 彩 , 活 泼 生 动 , 趣 味 十 足 。
桌、凳
的也留 材有园 质独的桌 ,特桌子 丰的椅、 富瓷室椅 多质内子 样的的作 ,坐采为 灵凳用园 活。木林 多根质小 变据的品 。不,, 同室起 的外到 环则供 境用人 采石休 用质息 不的娱 ,乐 作 用 。
垃圾桶
留园的垃圾桶别具特色,根据
苏州本身的历史文化特点,使用
了青花瓷的形式,使垃圾桶成为
序列分区
序列分区
序列分区 序列分区
前序
留园空间的迂回序列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使人在期待和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 一振。
空间延续——诱导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濠濮亭,四角亭,立于水面 之上,可休憩、观水、戏鱼、 赏荷。

映舒 在啸 漫亭 山, 枫园 林亭 中 , 。 位 于 西 部 假 山 处 , 掩
置石
,中心水池名浣云沼,南为平台石栏,水中植莲花,池北出半岛,立 冠云峰 ,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
留园中的置石多为太湖石,造型优美,形状独特,将园石的“瘦、透、漏、皱”等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根据石的 独特造型,将其巧妙结合,组成有故事情节的置石组合。
空间分析以及表现手法
目录
一、留园历史以及简介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三、留园小品及植物配置 四、留园空间处理手法 五、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一、留园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 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 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 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 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一角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总体介绍
留园在苏州市榈门外。明嘉靖时太仆徐泰时建东园 于此,清嘉庆时为刘恕所居,名寒碧山庄,又名刘园。 咸丰 同治年间,苏州诸园多毁于兵乱,而此园独存, 光绪时盛康重修,易名留园。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
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区 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小组成员: 姜国庆 李滢 许瑞
为苏州诸园现存湖 石之冠,相传为宋 花石纲旧物。两旁 的瑞云、岫云二峰, 也很劲秀。
峰北有冠云楼,高 二层,登楼可观园
揖峰轩区 五峰仙馆区
东区平面图
五峰仙馆庭院
庐山东南五老峰,
晴天削出金芙蓉
五峰仙馆内部
揖峰轩庭园
前揖庐山,一峰独秀
冠云峰庭园
冠云峰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 林泉耆硕之馆以北, 因其形又名观音峰, 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 充分体现了太湖石“冠云峰瘦、漏、透、 皱”的特点。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 次看某一对象, 可增强其深远 感。即使隔着 一重网格看, 也比直接看要 显得深远些。
古木交柯 向西透过门洞, 窗口看绿荫及 华步小筑庭院, 空间显得更加 深远。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 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 曲为美。
五、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北部
西 区
东区
中区 入口
留园分区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
山阜为全园最高处
阜上植以青枫、
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西区的活泼泼地
活泼 泼地
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

留园中区
汲古得绠处 可亭
水面、假山为主 闻木 樨香 建筑环绕四周 轩 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 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明瑟楼 涵碧 山房
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 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 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 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 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 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 造来实现的。
中区平面图
可亭
汲 古 修 绠 处
闻木樨香轩
涵碧山房
涵碧山房和明瑟楼
建筑高度的起伏变化
立面图
中区效果图
建筑的空间错落, 使之富有变化。
留园东区
东区以曲院回廊见
胜。
冠云峰区
还我读书处区
中部为鸳鸯厅—— 林泉耆硕之馆,
柱梁装修精致。北 面为浣云沼水池, 后面有三座石峰。 冠云峰居中,高5.6 米,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 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 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 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 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 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 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 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 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 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 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 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 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 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 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 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 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 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