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急救与创面处理课件
主要体征
X线 血气
鼻毛烧焦
-
鼻咽部发红
气道梗阻
气管狭窄影 ±
喘鸣、干啰音 干、湿性啰音 肺水肿
低氧血
5
烧伤的急救
急救原则 :迅速移除致伤原因,使
伤员脱离现场,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和 作好转送前的准备工作。
6
一、 “灭火”——去除致伤源
(一)热力烧伤
? 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
者。
? 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口咽部红肿有水泡或
粘膜发白者。
? 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炭屑者。 ? 声嘶、吞咽困难或疼痛者。 ? 呼吸困难或/和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4
吸入性损伤临床分度
病变范围 分析
轻度 鼻、口、咽
-
主要症状 咽部发干、疼痛
中度 喉、气管 声嘶、上气道梗阻
重度 支气管、肺泡 缺氧、呼吸窘迫 症
速覆盖着火处,使与空气隔绝。
? 凝固汽油弹爆炸、油点下落、钢水飞溅时应
迅速隐蔽或利用衣服等将身体遮盖,尤其是 裸露部位。待油点落尽后,将着火衣服迅速 抛弃,并迅速离开现场。
? 冷疗 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能防止热力继续
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 渗出和水肿。宜尽早进行。
8
冷疗方法
? 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或浸入冷水中 。 ? 水温以伤员能耐受为准,一般为 5~20℃ 。 ? 冷疗的时间无明确限制,一般掌握到 冷疗停止后不
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Burn)
2
吸入性损伤
? 以往称“呼吸道烧伤”,是较危重的部位烧
伤。
? 呼吸道的吸入性损伤除热力作用外,还由于
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被吸入深 达肺泡,引起局部腐蚀和全身中毒。是烧伤 救治中的突出难题。
3
诊断标准
? 燃烧现场相对密闭。 ? 面颈和前胸烧伤,特别口、鼻周围深度烧伤
以免热力继续作用使创面加深加大。
? 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或河沟内。 ? 迅速卧倒后,慢慢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禁止伤
员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造成头面部烧 伤或吸入性损伤。不可用手扑打火焰,以免手烧伤。
? 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现场,避免发生吸入性损
伤和窒息。
7
? 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最好是阻燃材料,迅
且中和反应可产生热量,可加深创面。
? 头面部烧伤时应首先注意眼睛,尤其时角膜
有无烧伤,并优先予以冲洗。
10
(三)电烧伤
? 电弧引起的烧伤灭火方法同一般火焰烧伤。 ? 电接触烧伤急救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扑灭火
焰,注意避免自身触电。
? 如发现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现场心肺
复苏并及时转送最近的医疗单位。
再有剧痛为止,多需 0.5~1小时。
? 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四肢的烧伤。
9
(二)化学烧伤:
? 所有化学烧伤时均应迅速脱去被化学物质浸质的性质和
浓度外,多与接触时间有关。因此均应大量 清洁水冲洗至少20分钟以上,可起到冲淡化 学物质和冷疗的作用。
? 不可因等待获取中和剂而耽误冲洗时间。而
11
二、 灭火后的处理
? 首先检查可立即危及伤员生命的一些情况
(如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严重中毒 等) 。
? 脱离现场 ,移至安全地带或就近的医疗单位。 ? 判断伤情,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并注
意有无吸入性损伤、复合伤或中毒等。
? 镇静止痛 。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12
烧伤急救措施
1
烧伤概念
? (狭义)指热力 ,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
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 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 /或粘 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 /或粘膜下组织,如肌肉、 骨、关节、甚至内脏。
? (广义)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
织损害和临床过程和热力烧伤相近,因此临床上习 惯将其统称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