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018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1. 《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

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分别属于A. 纤维素、油脂B. 糖类、油脂C. 纤维素、蛋白质D. 糖类、蛋白质【答案】C【解析】“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

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的含义是:穷苦的百姓穿着粗制的短衫和毛布,冬天用来御寒,夏天借以遮掩身体,人们所穿着的衣服的原料是自然界所提供的;其中属于植物的有棉、麻、葛,属于禽兽昆虫的有裘皮、毛、丝、绵;两者各占一半,于是衣服充足了。

其中“枲、麻、苘、葛”属于草木,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裘褐、丝绵”属于禽兽与昆虫,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答案选C。

2.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g2H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 AB. 11.2 LCl2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5 N AC. 1mol·L-1的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SO42-数为3 N AD. 7 g 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碳原子数是0.5 N A【答案】D【解析】A,2H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8g2H2O的物质的量n(2H2O)==0.9mol,其中含中子物质的量为0.9mol10=9mol,A项错误;B,由于Cl2所处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用22.4L/mol计算Cl2物质的量,无法计算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B项错误;C,由于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Fe2(SO4)3物质的量,C项错误;D,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丁烯的分子式为C4H8,两者的实验式都是CH2,7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n(CH2)==0.5mol,其中所含碳原子物质的量为0.5mol,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的计算,涉及同位素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中离子数、混合物中原子数的计算。

注意22.4L/mol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由气体体积计算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对于实验式相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可用实验式计算其中原子物质的量。

3. 咖啡酸具有止血功效,存在于多种中药中,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咖啡酸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酯化、加聚反应B. 1mol 咖啡酸最多能与5 mol H2反应C. 咖啡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D. 蜂胶的分子式为C17H16O4,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生成咖啡酸和一种一元醇A,则醇A 的分子式为C8H10O【答案】B【解析】A,咖啡酸中含酚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含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酯化反应,A项正确;B,咖啡酸中含有1个苯环和1个碳碳双键,苯环和碳碳双键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1mol咖啡酸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C,咖啡酸中碳原子形成1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1个羧基,其中C原子都为sp2杂化,联想苯、乙烯的结构,结合单键可以旋转,咖啡酸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C项正确;D,由咖啡酸的结构简式写出咖啡酸的分子式为C9H8O4,A为一元醇,蜂胶水解的方程式为C17H16O4(蜂胶)+H2O→C9H8O4(咖啡酸)+A,根据原子守恒,A的分子式为C8H10O,D项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分子中共面原子的判断。

明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分子中共面原子的判断,分子中共面原子的判断注意从乙烯、苯和甲烷等结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注意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这一特点。

4.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纯净的氨气B. 用图2 所示装置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C. 用图3所示装置加热分解NaHCO3固体D. 用图4 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Br2的氧化性强弱【答案】D【解析】A,向NaOH固体中加入浓氨水可产生NH3,NH3可用碱石灰干燥,NH3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A项错误;B,乙醇和乙酸乙酯为互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法进行分离,B项错误;C,加热分解NaHCO3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项错误;D,浓盐酸加到KMnO4中产生黄绿色气体,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得出,氧化性:KMnO4Cl2,Cl2通入NaBr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l2+2NaBr=2NaCl+Br2,由此得出氧化性:Cl2Br2,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注意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分在试管口冷凝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比较氧化性的强弱通常通过“强氧化性物质制弱氧化性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

5. 某科研小组将含硫化氢的工业废气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将获得的电能用于制取“84”消毒液。

已知:2H2S(g)+O2(g)= S2(s)+2H2O(1)ΔH=-632kJ·mol-1。

下图为该小组设计的原理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极a 为燃料电池正极B.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 4OH-C. 电路中每流过4mol 电子,电池内部释放热能小于632 kJD. a极每增重32g,导气管e 将收集到气体22.4 L【答案】C【解析】A,电极a上H2S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S2,电极a为燃料电池的负极,A项错误;B,电极b上通入O2,电极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项错误;C,电路中每流过4mol电子,2molH2S和1molO2参与反应,释放能量632kJ,此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电池内部释放热能小于632kJ,C项正确;D,a极电极反应式为2H2S-4e-=S2+4H+,石墨电极c与电极a相连,石墨电极c 为阴极,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导气管e收集到的气体为H2,根据电子守恒,4n(S2)=2n(H2),n(H2)=2n(S2)=2=1mol,由于H2所处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计算导管e收集到H2的体积,D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原理,判断燃料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的阴阳极是解题的关键,计算时用电子守恒。

本题易错选B,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对电极反应式的影响。

6.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B、D 同主族,短周期中C原子半径最大,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 元素B、C、D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B. 元素B、C 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 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D>B>CD. 元素B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D 的强【答案】A7. HR是一元酸。

室温时,用0.250 mo·L-1NaOH 溶液滴定25.0 mLHR溶液时,溶液的pH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b 点表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HR 的电离常数K a=5×10-6B. 图中X<7C. a 点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a+)>c(R-)>c(HR)>c(H+)>c(OH-)D. b 点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a+)>c(OH-)>c(R-)>c(H+)【答案】A【解析】HR是一元酸,b点加入20mLNaOH溶液时NaOH与HR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HR=NaR+H2O,则0.250mol/L20mL=c(HR)总25.0mL,解得c(HR)总=0.2mol/L。

A,HR的电离方程式为HR H++R-,由图像可知0.2mol/LHR溶液的pH=3,c(H+)=c(R-)=110-3mol/L,c(HR)=0.2mol/L-110-3mol/L0.2mol/L,HR的电离常数K a===510-6,A项正确;B,b点NaOH与HR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R 溶液,NaR属于强碱弱酸盐,由于R-的水解NaR溶液呈碱性,b点溶液的pH值X7,B项错误;C,a点加入10mLNaOH溶液,NaOH溶液与HR充分反应后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R和HR的混合溶液,溶液中既存在HR的电离平衡(HR H++R-)又存在NaR的水解平衡(R-+H 2O HR+OH-),由于pH=4.7溶液呈酸性,HR的电离程度大于R-的水解程度,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R-)c(Na+)c(HR)c(H+)c(OH-),C项错误;D,b点NaOH与HR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R溶液,由于R-的水解溶液呈碱性,但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a+)c(R-)c(OH-)c(H+),D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pH曲线分析,涉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时,首先明确溶液的组成,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以及平衡的主次关系(如C 项中HR的电离程度大于R-的水解程度),注意弱酸、弱碱的电离和盐类水解都是微弱的,巧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8.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无色盐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该小组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药品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该实验药品为中学化学常用试剂,推测它的阳离子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做出以下三种推测。

猜想1:Na2SO4实验设计:进行……,.证明是Na2SO4溶液;猜想2: K2SO4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K2SO4溶液;猜想3; (NH4)2SO4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NH4)2SO4溶液。

(3)通过实验发现“猜想3”成立,已知(NH4)2SO4受热易分解,该小组拟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其分解产物。

(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实验I:装置B 盛0.5000mol/L盐酸50.00mL,通入N2排尽空气后,将装置A 加热至260℃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停止通入N2,品红溶液不褪色,取下装置B,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剩余盐酸,消耗NaOH 溶液50.00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