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明书一、概述金梅路、江汽大道位于合肥市北部组团内,为联系长丰县岗集镇和双凤工业区的重要通道,目前双凤工业区经济、社会发展飞速,岗集镇发展相对滞后,本项目的建设将为促进城市不同组团之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实现城市不同组团之间的功能互补,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带动沿线城镇经济社会发展。
金梅路、江汽大道老路路基宽约41米,位于大房郢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目前老路路面破损严重,车辆通行困难;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环保措施缺失,仅一级水源地设置有标识牌,道路雨水未经处理直排至临近沟渠,对大房郢水库水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完善水源保护区环保措施,同时为改善岗集镇、双凤工业区沿线群众出行条件,本项目改建迫在眉睫。
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地理位置图本次设计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位于长丰县岗集镇和双凤工业区境内,起点位于蒙城北路,终点位于老合淮路处,路线长度约9.0公里(其中岗集镇金岗大道至合淮路段约655米直接利用,仅完善现状交通设施;不含老年河桥200米)。
1、设计依据1.1 相关文函(1)、立项文件(2)、《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3)、《合肥市北部组团发展规划》2007年8月(4)、《长丰县岗集镇新城区片区及卧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年3月,《长丰县岗集镇排水专项规划》(2010-2030年)(5)、《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专家组意见(6)、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1.2 采用规范(1)、道路工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J/T F20-201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2)、排水工程:《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棍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合肥市排水设计导则》《合肥市城市道路检查井盖座技术导则》(3)、桥梁工程:《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范》(CJJ74-9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4)、照明工程:《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2009)(5)、交通工程:《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65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道路交通信号灯》及其第一号修改单(GB 14887-2003)《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GA-T 50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04)《机动车测速仪通用技术条件》(GA 29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GA/T 491-2004)《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 493-200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T 514-2004)《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 651-200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 652-2006) 《机动车、驾驶员及违法管理等相关数据库规范》《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833-2009).《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GA/T 870-2010)《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 25280—2010)《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2009)(6)、绿化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T75-97)《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2年第100号)《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2007)《园林植物栽在技术规程》(DBJ08-54-96)《合肥市绿化施工导则》《合肥市行道树施工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以及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7)、概预算专业:建设部2007年《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07年);《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安徽省单位估价表》2000年;其他相关强制性条文、标准及规范。
2、设计标准(1)、K0+000(蒙城北路)~K1+672 (金梅路)段:本段长约1.672公里,位于双凤工业区范围内,为市政道路。
依据《合肥市北部组团发展规划》,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55米,道路横断面采用主、辅道断面,主车道为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主车道为60公里/小时,辅道为40公里/小时,汽车荷载等级为城-A级,标准横断面具体布置为: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3米+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1.75米+中央绿化带4米+机动车道11.75米+绿化带4.5米+辅道5.5米+绿化带2米+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3.5米,临近梅冲水库侧不设置辅道。
(2)、K1+672~K7+127与金梅路、江汽大道共线段:本段长约5.455公里,为与金梅路、江汽大道共线段,双凤工业区道路名为金梅路(K1+900以东路段),岗集镇内道路名为江汽大道,现状路基宽度40米,除老年河桥外,其它路段均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目前老路损坏较为严重,排水设施不完善,无环保措施。
本次设计不突破现有路基宽度,按照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32.0米,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具体横断面布置为:0.7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3×3.7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2米中央分隔带+0.5米路缘带+3×3.75米行车道+2.5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
行车道及硬路肩正常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
其中老年河桥段(K5+035-K5+235)因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根据环评意见,本段本次维持现状,桥梁两端设置过渡段与现状桥梁进行衔接,老桥段建设另行单独报批。
(3)、K7+127~K9+000(老合淮路)段本段位于岗集镇规划区范围内,长约1.873公里。
依据《岗集镇路网规划》,江汽大道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
根据现状调查,江汽大道(金岗大道至老合淮路段)按照双向6车道标准完成了老路改扩建,该段道路红线宽度为45米,具体布置为: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3米+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2米+中央绿化带4米+机动车道12米+绿化带3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2.5米,该段于2011建成通车,根据检测资料,老路使用状况良好,本次直接利用。
K7+127- K8+345(金岗大道)段与已建成段建设标准、断面布设保持一致,道路红线宽45米,双向6车道,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市政段:城-A级)。
本次金岗大道至老合淮路段完全利用,仅完善该段交通安全设施。
(4)、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及涵洞为1/100。
3、测设简况3.1 准备工作根据相关会议精神,我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标准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勘测设计程序,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各项工作安排。
首先准备本项目的前期工作资料,安排控制测量、测地形图、老路检测等工作;根据本项目特点结合其他类似改建工程经验认真编制、执行《勘察设计工作大纲》,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和技术质量要求。
业主委托相关单位编制本项目有关专题报告,我公司及时提供有关工程资料。
3.2 初测外业我公司首先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对路线方案进行优化。
同时对金梅路、江汽大道老路状况进行全面检测,掌握路基、路面及桥涵工程实体现状质量,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需的资料和依据。
在认真研究,精心准备后,进行初步设计外勘工作,并实测道路平、纵、横等数据资料,并据此对交通组织方案及平纵技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进一步深入调查、复核了沿线水系、路网、管线、高压电力线塔架及悬垂高度、房屋等建筑物位置、高程,并进一步与合肥市规划局、水务局、长丰县交通局、属地政府等主管单位及相关设计单位进行了积极沟通交流,收集雨污水、管线、水利、城市防洪、桥梁及道路竣工资料、规划等基础资料,外业调查资料的完善为初步设计内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路线方案、环保措施方案及重点工程设计等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广泛征求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为保证勘察质量,我公司组织检查组进行了中间检查、外业验收。
根据检查验收意见,进一步在补充调整完善有关资料后结束外业工作并及时转入内业开始进行初步设计编制工作,设计含道路、排水、桥梁涵洞、照明、绿化、标志标线及信号监控、设计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