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2016总复习)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2016总复习)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名词解释:1.记录现实时:空是指通过电视摄录系统拍摄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

2.电视时空:是指电视荧幕中所展现的时间和空间,现实时空是指当下真实存在的时间和空间。

3.传递真实时空;也被称作“即时传真”,“传递真实时空”是指通过电视直播系统向观众即时传播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画面和声音。

4.画框:也被称之为“取景范围”。

拍摄对象进入画框范围之内叫做“入画”,从画框范围之内出去叫做“出画”。

5.画外空间:是指观众依据“画内空间”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画外空间”在画面内并不展现。

6.头顶空间:是指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其头顶和画框上边意见的距离。

7.主体:是指画面当中被拍摄的主要对象,是镜头主要思想的表现者,在画面中起到主导作用,也是画面的视觉重点,是电视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

8.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关系的画面构成部分,陪体的目的主要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和说明主体。

9.前景:是指电视画面中,位于主体前方或者靠近镜头的景物、人物。

前景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和人物关系。

10.留白:是指电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的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他部分。

11.景别:是电视画面空间造型中对平面关系的考量。

所谓景别,是指通过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其表现的主体在整个电视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12.远景:在所有的电视景别当中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主要用来表现环境、空间、景观、气势、场景等宏大的场面。

13.全景: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的全貌或者人物的全身,表现相对于局部而言的整体景观和场面。

14.中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的局部以及成年膝盖以上的部分。

15.特写:是指主要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细部特征的景别,是视距最近的画面。

16.景深:是指通过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在画面纵深的关系内,其影像清晰的范围。

通俗的说,景深就是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17.拍摄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体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位臵或相对高度。

根据摄像机在垂直方向上位臵的不同,一般分为(平拍)、(俯瞰)、(俯拍)、(仰拍)。

18.平拍:是指摄像机与被拍摄主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其画面效果相当于人眼的平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的绝大多数视角一样。

19.俯瞰:是指摄像机与被拍摄主体所在水平线大致成垂直关系,形成一种凌驾于被拍摄主体之上的感觉。

俯瞰又被称作“大俯角”,有些人也称之为“上帝之眼”。

20.固定镜头:它是和运动镜头相比较而言的。

机位、光轴、焦距三固定(三不变),是拍摄固定镜头的前提条件。

21.运动镜头:是指摄像机通过机位移动,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改变镜头焦距等方法拍摄的连续画面。

按照拍摄规范,一个标准的运动镜头通常是由(起幅)、(运动过程)、(落幅)组成的。

22.推镜头:是指利用光学变焦镜头扩大焦距来达到画面由大景别持续向小景别变化效果的一种运动镜头。

23.拉镜头:是指利用光学变焦镜头缩小焦距来达到画面由小景别持续向大景别变化效果的一种运动镜头。

24.摇镜头:是指摄像机利用脚架、云台等辅助设备使镜头光轴(以摄像机为圆心)做扇形运动的镜头。

类似于人转动头部做环视所看到的情景一般。

25.跟镜投(带入感的镜头):是指摄像机利用辅助手段跟踪拍摄移动中的被拍摄对象,并且在拍摄过程中基本保持二者之间距离的一种运动镜头。

26.镜头的光学特性:是指由其光学构造所形成的物理性能,由(焦距)、(视场角)、(相对孔径)三个因素组成。

27.视场角:镜头视场角是指CCD有效成像平面及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28.相对孔径:镜头相对孔径是决定镜头透光能力的重要因素。

29.长焦距镜头:是指视场角小于40°、焦距大于25mm的镜头,对于摄像机的变焦镜头来说,焦距调至大于25mm时的镜头状态。

30.广角镜头:又称短焦距镜头(鱼眼镜头),是视场角大于60°的镜头。

对于摄像机上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焦距小于25mm以下的那一段镜头。

31.构图:是将电视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及其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和选择,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艺术创作。

32.框式构图:是利用现场离镜头较近的物体,如门、框、圆形或其他一些框式物体作为前景,将被摄对象“框住”。

33.直射光(硬光):直射光线是指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诸如晴朗天气下的阳光、聚光灯照明都属于直射光线。

34.散射光(软光):散射光是指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比如阳光经云层遮挡形成的散射天光,经柔化的灯光照明都属于散射光线。

35.脚光:是从被摄对象的底部或下方发出的光线。

36.轮廓光:又称为“隔离光”、“逆光”和“勾边光”。

轮廓光是来自被摄体后方或侧后方的一种光线,主要用来勾划出被摄对象的轮廓形状,使被摄主体产生明亮边缘,将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背景之间分开,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通常是画面中最亮的光。

37.白平衡: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而不受光源色温的影像。

38.技巧转场:又叫分割转场,是借助一定的拍摄技巧和制作技巧实现的转场。

利用电子特技手段,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来完成镜头画面的组接。

技巧转场经常采用的方式有(淡入淡出)、(叠化)、(划像)、(虚化)、(静帧)、(慢动作)等。

39.非技巧转场:即不通过技巧手段,而是通过画面内在联系或相似、关联等内在因素,将镜头、句子、段落合理、自然地连接起来,实现转场的组接方式。

常用的非技巧转场方式有出入画转场、遮挡(挡黑)转场、相似体转场、主观镜头转场、两极镜头转场、特写转场、空镜头转场、因果关系转场、声音转场、运动镜头转场、同一主体转场等。

40.声画同步:也可称为声画统一或声画合一,即声音与画面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

画面内容与声音内容相一致。

41.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自独立发展,即在形式上大不同、不合一,但两者又彼此对列、彼此配合、彼此策应,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事物的涵义。

选择填空1.记录现实时空是电视画面最基本的特性,因为这个特性,电视画面才具有了其他的特性。

2.电视节目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所在的空间和观众所处的真是空间完全不同,时间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就是由电视画面(构筑的影像时空)。

3.推进叙事进程:电视观众跟随电视画面的指引,了解叙事内容,并进一步产生好奇,期待下一步的叙事进程。

4.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主要有(景别)、(景深)、(角度)、(构图)、(光线)、(色彩)、(视点)。

5.电视画面的空间有①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②头顶空间和脚底空间:③鼻前空间和朝向空间。

6.电视画面的构成要素一般有(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留白)等。

7.摄像机按摄像器件类型划分①CCD摄像机;②CMOS摄像机8.摄像机按记录介质划分(存储介质):①磁带摄像机;②硬盘摄像机;③光盘摄像机。

9.摄像机按用途划分:①广播级摄像机;②专业级摄像机;家用摄像机。

10.摄像机按使用场所划分:①台式摄像机;②便携式摄像机。

11.摄像机按摄像器件的数目划分:①三片摄像机;②二片摄像机;③单片摄像机12.摄像机按清晰度划分:①标准清晰度摄像机;②高清晰度摄像机。

13.高清晰度摄像机主要是指高清晰度电视体制下的摄像机,清晰度一般在(1000)电视线以上,画面大小为(1920×1080)。

14.目前影视业正在从(标清)走向(高清),高清摄像机已成为未来应用的主流。

15.从摄像机结构上来看,主要有(镜头)、(寻像器)、(话筒)、(机身)和(附件)五部分组成。

16.绝大多数摄像机都是按照(3200K)照明色温设计的。

17.目前,随着高质量CCD的开发和应用,各生产厂家生产的摄像机的信噪比也在逐年提高,作为广播专业用摄像机,各生产厂家一般均以(60dB)的信噪比作为其标准值。

信噪比越高,画面越干净,图像质量越高。

18.(信噪比)、(分解力)、(灵敏度)是摄像机的三大技术性能指标。

19.景别一句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锁占的大小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简称“远全中近特”。

20.(特写)分割了被摄物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常被用作(转场镜头)。

21.景深的形成和三个因素有关,分别是:(光圈)、(焦距)、(物距)。

22.仰拍的画面效果相当于儿童视角观看成年人一般。

23.根据摄像机在水平位臵上的不同,一般分为(正面方向)、(侧面方向)、(背面拍摄)。

24.(斜侧拍摄)会使被拍摄对象本身的横线条在画面中变成斜线条与画框相交,形成透视,使得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被拍摄对象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

25.运动镜头可以分为(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转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和(复合运动镜头)。

26.光学镜头是摄像机的重中之重,它的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把被摄物体成像于CCD上。

27.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就是我们所称的焦距,一般的单位是(毫米mm)。

标准镜头焦距通常为(25毫米),焦距大于像平面对角线的镜头叫长焦镜头,反之为广角镜头。

28.标准镜头的镜头现场角应该为45°。

29.(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是电视画面构图中的几个重要(形式元素)。

30.影调有两方面的内容:①是反应画面中各部位受光强弱的情况,即(亮度);②是反应画面中各部位亮度间的差别程度,即(对比度)。

31.画面的构成元素主要有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和形状五种,正确处理好五种元素的关系对提升画面质感有很大的帮助。

32.电视画面构图不同于绘画构图,因为电视系统的画幅比例是一定的,即(4: 3或16:9),这个比例不能人为改变。

33.电视构图的要求有:①被摄主体力求突出;②画面结构力求简洁;③画面要富有美感。

34.物体受光的的照射后,物体由于受光位的不同,明亮部分与阴暗部分产生亮度差别,这种差别所造成了(明暗对比)。

35.(虚实对比)是利用镜头景深的特性,使主体清晰、陪体模糊,以突出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

36.由于光源的类型不同,其产生的光线性质亦不同,通常以(直射光)、(散射光)和(混合光)三种状态存在。

37.当光源位于摄像机主光轴的侧面,并且照射方向与摄像机的主光轴的夹角为 90°左右的光线为(正侧光)。

38.顺侧光能加强画面立体空间的表现,常用作(主光)。

39.辅光与主光的光比通常为(1:2)。

40.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K),阴天约为(7000~9000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K)。

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光色越偏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