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你的职场“钝感力”
在对多家公司的仔细观察中,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也不一定是最能干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公司的生态环境洞察最深、理解最深、把握最到位,从而能够以最合适的状态及心境应对一切的变化。
在与公司共同发展过程中,他们无论是处于逆境、顺境,面对表扬或批评,都无法轻易动摇他们对于自己工作能力或自我价值的判断。
很多时候,他们是同事眼中不识时务的顽固者,他们是别人眼中环境反应的迟钝者,但经过许多次的考验之后,这些“迟钝者”却往往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获得管理者的赏识,成功实现晋升的梦想。
钝感是一种智慧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
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
它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钝感”相对敏感而言更像一种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
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形象之所以广受欢迎,正好是说明了钝感力的妙处所在。
钝感力两种支撑素质
钝感力的形成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是必然有着某些素质的支撑。
但我们仔细分析那些有着钝感力的成功者时,可以清晰看出,在其钝感力背后有两方面的素质支撑。
■钝感力素质一:自我认知力
钝感力之所以让一个人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胜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钝感的背后是强烈的自我认知力,或者称之为自信力。
认知自己是困难的,但是能够正确而深刻地认知自己,无疑是一种出色的能力—许多成功的人共同拥有的素质之一就是:他们都清晰地知道自己优势何在、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要往什么方向去。
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中,自我认知能力能够让一个人冷静分析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
关系,判断出自己优势与劣势,从而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钝感力素质二:激励力
日本保险界最成功的推销员原一平刚刚涉足保险时,不仅言辞笨拙经常得罪客户,并且由于他身材矮小,而饱受讥笑。
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原一平,他明白激励自己的重要性,时刻为自己燃着一把“永不服输”的火,激励着他愈挫愈勇。
27岁时,原一平的业绩成为全公司之冠,并且夺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
36岁时,原一平又成为美国百万圆桌协会成员,协助设立全日本寿险推销员协会,并担任会长长达几十年。
最后因他对日本寿险的卓越贡献,原一平荣获日本政府最高殊荣奖。
原一平辉煌的营销生涯是由一连串的成功与挫折所构成的,他的成功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过程,“钝感”所形成的强大激励力,使得他步步跨越障碍,走上了成功的巅峰。
职场生涯就像一场战斗,是一场不间断的、让人无喘息余地的追逐。
在一次次胜利中间夹杂着许多次失败和拒绝,在喜悦、期待、得意与兴奋之中往往夹杂着恐惧、拒绝和失望。
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况,也不论遇到多少次挫折,但对于拥有钝感力的人来说,他们始终相信: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