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拳第一套(1—4动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发展学生的武术运动技能为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以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
游戏,引发学生间互动、交流、探究式地学练;并结合生活实践练习武术,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育武术兴趣放在目的的首位,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育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满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
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作风的武术套路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育崇尚武德的精力。
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
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动方式。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三武术项目单元。
本教材共安排三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1、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症结时期,他们的年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2、五年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情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
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一套少年拳1-4动的每个动作名称以及动作的规范、动作的力度、动作的准确性、动作的路线和连贯程度。
难点:学生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一致。
四、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色,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勇敢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
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自动地去学习。
还采用示范法、镜面示范法,以精确精美的示范动作沾染学生,激发学生“我想学”的情绪,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控制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
本课,学生重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
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换、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
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增进学生积极自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五、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1)行抱拳礼,培育武术精神。
2、准备活动(1)徒手操:行进间正踢腿、侧踢腿、单拍脚
(2)步法:马步、弓步、虚步。
(3)教师说动作名称,学生做相应的动作。
设计意图:学习和演练武术,对学生柔韧性要求较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
因此通过武术的基本腿法和步法练习,达到热身效果。
而且渐渐引导学生进入课的主题,培育武术精力。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完整演练少年拳第一套的武术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刚劲有力的动作来沾染学生。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武术的欲望,使学生的求学兴趣达到最高点。
2、教师分解动作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
学生边看边听讲边模仿老师动作。
设计意图:武术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每一势代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
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先模仿上肢,再模仿下肢,最后整体模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用语言提醒,以使学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2)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
教学组织:让学生(3-5人)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在学生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改正动作,并自己琢磨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切磋动作等。
此时要施展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教师巡回领导,激励学生练习积极性。
同时重点提醒学生在初步控制动作阶段一定要记住不要改变方向练习,始终朝一个方向,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组织教学:
①学生列队练习,先分解再整体最后连贯均匀。
②教师巡回指导并且关注控制动作速度慢的学生。
③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展演。
④学生互相察看、交换、评价。
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
激励他们建立自信,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
从练习活动中培育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习惯。
2、充分挖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增进学生改进动作。
以完美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
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结束部分:
以太极拳音乐为背景音乐,在教师带领下,学生模仿运用太极拳的简略动作进行放松。
排除疲劳,达到恢复体能和心理的效果;同时渗透了音育和美育,陶冶情操,让学生在舒缓欢乐的气氛中停滞课堂的学习。
随后,引导学生针对本课进行了学习总结,探讨经验,激励再学习。
师生再见并回收器材。
六、教学效果预计:
(一)生理负荷:预计学生平均心率为85~100次/分,最高心率为110次/分上下,涌现在35分钟左右,练习密度为55%,运动负荷中下等。
(二)心理负荷: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七、本课特色:
1.以音乐题材为本课的开始,以艺术的美感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力和发明力。
3.师生互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换平台。
本课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思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4.培育武术精力,激发民族自满感
八、教案
终”的武德习惯。
2、学习和演练武术,对学生柔韧性要求
较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
作的质量。
因此通过武术的基本腿法和
步法练习,达到热身效果
基本部
分25’1、少年拳第一套的
1-4动作
学习少年拳第一套
的1—4组合动作,
让学生记住单个动
作名称及动作方法,
并能够连接成组合
动作,同时有自信在
同学面前展示。
1、震脚架打:
动作要领:落步轻,
冲拳有力。
有气势。
教学重点:震脚。
教学难点:震脚时
身体要直立下沉
2、蹬踢架打:
动作要领:蹬踢时脚
尖上勾,手脚配合连
贯、快速。
1、教师展示少
年拳整套动
作。
2、教师分解教
学少年拳1-4动
作,边展示边说
出动作名称及动
作要领。
3、教师带领下
练习
4、教师巡视指
导。
5、教师下口令,
全部整体练习。
1、学生观察模仿教
师的动作。
2、模仿学习少年拳
1-4动作,记住动
作名称及方法。
3、自主学练。
4、小组学练。
5、个人或小组展示
6、教师下口令,全
部整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