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三等角相似
一.一线三直角
1.如图,住平面直角系中,直线AB :()4
40y x a a
=
+≠分别交x 轴、y 轴于B 、A 两点,直线AE 分别交x 轴、y 轴于E 、A 两点,D 是x 轴上的一点,OA OD =,过D 作CD ⊥
x 轴交AE 于C ,连接B C ,当动点B 在线段OD 上运动(不与点O 点D 重合)且AB BC
⊥时
(1)求证:ABO ∆∽BCD ∆;
(2)求线段CD 的长(用a 的代数式表示); (3)若直线AE 的方程是13
16
y x b =-
+,求tan BAC ∠的值.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6AD =,点P 是射线DA 上的一个动点,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P ,三角板两直角中的一边始终经过点C ,另一直角边交射线BA 于点E .
(1)判断△EAP 与△PDC 一定相似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2)设PD x =,AE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是△EAP 周长等于△PDC 周长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PD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E P
D
C
B
A
3.如图,AB∥CD,∠A=90°,AB=2,AD=5,P是AD上一动点(不与A、D重合),PE⊥BP,P 为垂足,PE交DC于点E,
(1)设AP=x,DE=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
(2)请你探索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ABED能否构成矩形?如果能,求出AP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AB∥CD ,∴∠A+∠D=180°
∵∠A=90°,∴∠D=90°,∴∠A=∠D
又∵PE⊥BP ,∴∠APB+∠DPE=90°,
又∠APB+∠ABP=90°,∴∠ABP=∠DPE,
∴△ABP∽△DPE
∴,即
∴
(2)欲使四边形ABED为矩形,只需DE=AB=2,即,解得
∵,∵均符合题意,故AP=1或4.
4.(2018上海,23,12分)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P是边BC上一点,BE⊥AP,DF ⊥AP,垂足分别是点E、F.
(1)求证:EF=AE-BE;
(2)联结BF,如果,求证:EF=EP.
【思路分析】(1)证∴△BEA与△AFD全等即可(2)运用相似得比例,从而得到△BFP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
【解答过程】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AP,DF⊥AP,
∴∠BAE+∠ABE=90°,∠BAE+∠DAF=90°,∴∠ABE=∠DAF,
在△BEA与△AFD中,,∴△BEA≌△AFD,∴BE=AF,
∴EF=AE-AF=AE-BE
(2) 在△AFD与△PEB中
∵∠DAF=∠BPE, ∠BEP=∠DFA=90°,∴△AFD∽△PEB,∴
∵且AF=BE,∴即
∵,∴BF=PB
在等腰三角形BFP中,∵BE⊥FP,∴EF=EP
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一线三等角
1.已知在等腰∆ABC 中,AB=AC,D 是BC 的中点,∠EDF=∠B, (1)求证:
DF
DE
CD BE =
(2)求证:∆BDE ∽∆DFE
2.已∆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O为斜边AB的中点,∠EOF=45°
(1)求证:∆AOE∽∆BFO
(2)若AB=4,求AE•BF
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6,BC=5,D是AB上一点,BD=2,E是BC上一动点,联结DE,并作DEF B
∠=∠,射线EF交线段AC于F.
(1)求证:△DBE∽△ECF;
(2)当F是线段AC中点时,求线段BE的长;
(3)联结DF,如果△DEF与△DBE相似,求FC的长.
B
C (备用图)
3.已知:∆ABC 中,点D 为边BC 上一点,点E 在边AC 上,且∠ADE=∠B (1)如图1,若AB=AC ,求证:AC BD
CD CE =
(2)如图2,若AD=AE ,求证:AE
BD
CD CE =
如图,在菱形ABCD 中,∠D=60°,E 为AB 的中点、 (1)如图1,连接EC,求证:EC ⊥CD;
(2)如图2,连接ED,作∠BED 的角平分线交BC 于点F,求
CF
BF
的值。
二.等腰梯形中的一线三等角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BC=6,AD=3..点M为边BC的中点,以M为顶点作∠EMF=∠B,射线ME交腰AB于点E,射线MF交腰CD于点F,联结EF.
(1)求证:∆MEF~∆BEM;
(2)若∆BEM是以BM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EF的长;
(3)若EF⊥CD,求BE的长.
2.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D<BC,且AD=5,AB=DC=2.
(1)如图,P为AD上的一点,满足∠BPC=∠A.
①求证:△ABP∽DPC
②求AP的长.
(2)如果点P在AD边上移动(点P与点A、D不重合),
且满足∠BPE=∠A,PE交直线BC于点E,同时交直线DC于点Q
①当点Q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设AP=x,CQ=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当CE=1时,写出AP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3.四边形ABCD 中,AD ∥BC ,()
090ABC αα∠=<<,3AB DC ==,5BC =.点P 为射线BC 上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点E 在直线DC 上,且APE α∠=.记1PAB ∠=∠,2EPC ∠=∠,BP x =,CE y =.
(1)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写出并证明1∠与2∠的数量关系;
(2)随着点P 的运动,(1)中得到的关于1∠与2∠的数量关系,是否改变?若认为不改变,请证明;若认为会改变,请求出不同于(1)的数量关系,并指出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
(3)若cos α=13
,试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
4.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5,AB DC ==AD =2,BC =8,MEN B ∠=∠. MEN ∠的顶点E 在边BC 上移动,一条边始终经过点A ,另一边与CD 交于点F ,联接AF .
(1)设y DF x BE ==,,试建立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2)若AEF △为等腰三角形,求出BE 的长.
N M D F E C
B A
5.梯形ABCD,AD∥BC,AB=CD=5,AD=3.5,sinB=4
5
,E 在AB边上,BE=3,P是BC上动点,联结EP
做∠EPF=∠B.射线PF与AD边交于F,与CD的延长线交于G,设BP=x,DF=y (1)求BC的长。
(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其定义域。
(3)联结EF,如果△PEF是等腰三角形,求BP的长。